AI财经社|近3900亿元解禁来临:宁德时代市值波动,业务站上十字路口
文/李牧
编辑/冒诗阳
宁德时代的市值距离“万亿”愈发遥远 。 6月9日 , 宁德时代股价盘中跌至403元/股 。 截至当日收盘 , 宁德时代股价409.37元/股 , 市值9536亿元 。
而此时 , 距其市值突破万亿元刚刚过去数个交易日 。
“疯狂”是宁德时代最近在资本市场上留下的关键词 。 5月31日 , 宁德时代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 , 并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企业 , 市值在A股中排名第9位 。 经过短暂回调后 , 宁德时代总市值于6月4日再次站上万亿关口 , 最高达到10238.05亿元 。
但宁德时代并没在高峰待上太久 。 据宁德时代此前公告 , 在6月10日 , 该公司将有9.52亿股解禁 , 占总股本的40.88% , 按照目前股价计算 , 解禁规模在3890亿元以上 , 解禁后宁德时代流通盘将大增70.18% , 为其股价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 6月7日 , 受上述巨量股份解禁的影响 , 宁德时代股价应声下跌 , 甚至险些失守400元 , 总市值在最低点时为9317.9亿元 , 相较前一天的最高点蒸发了920亿元 。
宁德时代仍是创业板市值最高的企业 , 几乎是第二名迈瑞医疗的两倍;且仍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 。 但目前其高市值是否已透支公司未来的成长性 , 成为外界争论的焦点 。
作为创业板市值成长最快、且唯一突破万亿的企业 , 宁德时代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主要基于其当前的市场地位、话语权以及可预期的想象空间 。
不过 , 宁德时代又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 有人说宁德时代的巅峰远未到来 , 也有人说其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股价;有人为其疯狂 , 也有人表示“看不懂” , 甚至有机构给出了“打六折”的估值 。
【AI财经社|近3900亿元解禁来临:宁德时代市值波动,业务站上十字路口】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 , 虽然位居行业龙头 , 但在行业格局瞬息万变的背景下 , 宁德时代似乎也站在了一个公司发展的十字路口 。 其依赖的三元锂电池已多年处于技术瓶颈之中 , 而竞争产品如磷酸铁锂电池在不断获得突破 。 今年7月 , 宁德时代即将推出新产品钠离子电池 , 但这一次 , 比起其曾经的引领风潮 , 外界更倾向于将之解读为宁德时代的焦虑 。
在股价的起落之间 , 有人不禁会问 , 万亿市值到底是宁德时代的新起点还是落点?
宁德时代凭什么值万亿?
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正迎来两项挑战 , 一项来自资本端 , 一项来自业务层面 。
Wind数据显示 , 本次解禁股份共涉5位股东 , 包括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瑞庭投资有限公司 , 黄世霖、李平、新疆东鹏伟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上海绿联君和产业并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相应主体解禁股份数量分别为5.71亿股、2.61亿股、1.12亿股、459.99万股和344.99万股;解禁市值金额分别为2326.83亿元、1063.58亿元、456.4亿元、18.74亿元、14.06亿元 。
业务上 , 今年4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17% , 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45.5% , 仍是排名第二比亚迪市占率14.6%的三倍 。 但环比上月 , 宁德时代装机量下滑15.5% , 比亚迪同期则正增长9.8% 。 此外 , 比亚迪4月装机量同比增幅高达132% , 中航锂电同比增速457% , 增长速度均大幅领先于宁德时代 。
统计显示 , 我国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年的销量为130万辆 , 今年预计将会达到240万辆 。 另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 , 到2025年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 这也就意味着届时的规模约为600万辆 。
需求端的旺盛导致了供给侧的压力渐生 。 此前多家媒体均报道过汽车行业出现了“电池荒”的现象 ,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甚至提前一周亲自前往宁德时代“蹲点”拿货 。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 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和龙头地位就格外瞩目 。
公开数据显示 , 过去一年 , 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3.6GWh , 宁德时代的装车量为31.79GWh , 市占率50% , 位列第一 。 今年前四个月 , 宁德时代装车量为16.04GWh , 占比50.7% , 约为第二名比亚迪装车量的5倍 。 以更广的视角来看 , 据SNE Research的数据 , 2020年宁德时代的出货量为52.8Gwh , 市占率为25% , 名列全球第一 。
事实上 , 宁德时代不仅占据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 , 通过一系列的资本布局 , 在行业中也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
公开报道显示 , 宁德时代在最近一年来已拿出了近400亿元投资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项目 , 涵盖原材料、电芯、储能和整车厂等诸多领域 。 迄今为止 , 宁德时代投资的产业链企业已经达到40多家 , 对其中8家拥有绝对控股权 。
除此之外 ,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 宁德时代在财务层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
公开数据显示 , 在过去三年之中 , 宁德时代分别录得296.1亿元、457.9亿元和503.2亿元的营收 , 净利润分别为33.87亿元、45.60亿元、55.83亿元 。 据其2021年Q1财报显示 , 宁德时代总营收为191.7亿元 , 净利润为19.52亿元 , 同比均上涨100% 。
十字路口的宁德时代
文章图片
图1/1
在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 , 为何宁德时代没有站稳万亿关口?万亿市值究竟是它的起点还是终点?
对此 , 不同的机构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 2020年11月 , 摩根士丹利就曾下调宁德时代评级至“平配” , 今年5月31日 , 该机构再次将宁德时代评级再次下调至“低配” , 目标价为251元 , 相当于当天股价的六折左右 。 可在同一天 , 世纪证券的研究员却在一份研报中将宁德时代的评级调升至“买入” 。
机构的纠结反映着行业格局的悄然变化 , 正如摩根士丹利说的那样 , 宁德时代股价已反映新能源电池中期前景 。 事实上 , 往昔一直引领行业的宁德时代此时环顾四周 , 会发现对手正在与自己越来越近 。
近日 , 据外媒Teslarati报道 , 国产特斯拉Model Y将率先使用LG化学研发的NCMA四元锂电池 , 并预计于7月份开始全产品线的部署安装 。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绝对龙头 , 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
作为特斯拉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 这也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感到“背叛”了 。 今年5月份 , 特斯拉和亿纬锂能也曾传出“绯闻” , 尽管后者否认与特斯拉“就磷酸铁锂电池做商务沟通” , 但一个事实却是 , 车企们在与龙头老大合作的基础上 , 也开始纷纷探索与其他动力电池厂商合作的可能 。 长此以往 , 宁德时代的地位或将受到挑战 。
作为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对手 ,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旗下拥有自家的整车产品线 。 当前 , 比亚迪纯电动车正在逐步完成刀片电池的更换 。 与此同时 , 比亚迪还对福特和红旗等外部品牌供应三元锂、磷酸铁锂和刀片电池三种不同的产品 。
腰部动力电池企业也正在抓住机遇向上追进 。 例如和特斯拉传出绯闻的亿纬锂能今年来已经先后成为了捷豹路虎和华晨宝马等车企的定点供应商 。 同时 , 主打三元锂电池的中航锂电也已凭借国内市场9.3%的市占率位列第三 , 且已通过Smart的量产定点 , 并已开始向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批量供货配套电池 。
除了寻找其他供应商 , 在“电池荒”的背景下 , 除了特斯拉和长城汽车等早已布局之外 , 很多整车厂最近也纷纷开始了自造电池的大计 。
4月27日 , 福特汽车产品负责人Hau Thai-Tang便表示 , 公司计划明年在密歇根州东南部投资1.85亿美元(约合11.99亿元人民币)设立电池开发中心 。 通用汽车最近也曾表示将与LG化学联合投资23亿美元建设电池厂 , 定于明年开业 , 而最近正极力向新能源转型的大众汽车则宣布在欧洲建设6家电池工厂 。
为了应对行业的变局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最近宣布将于今年7月发布钠电池 。 虽然有分析指出钠电池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 但也有电池行业专业人士告诉AI财经社 , 与当前已相对成熟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相比 , 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不占优势 。 “这与追求大容量、长续航的整车厂需求有点背道而驰 。 ”该人士认为 , “钠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也需要一定时间的去验证 , 能不能成为宁德时代的新故事还不好说 。 ”
所以 , 无论是从市场还是技术层面 , 宁德时代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 是继续引领风口还是黯然没落 , 虽然此时言之尚早 , 但对于正在紧锣密鼓扩张产能的这家公司来说 , 这都是一个值得提前深思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爆发|中信证券:自动驾驶渐行渐近,惯性导航刚需爆发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数字货币|比特币逼近关键支撑位 若失守恐下探40000美元
- 人物|张庭林瑞阳:“教母”和“大哥”
- 最新消息|AI四小龙首股诞生:商汤涨超14%,三高管半年薪酬近12亿曾惹争议
- 近亲繁殖|我国东北虎种群增长迅速 但近交风险不容忽视
- Top10|中国十大科技富豪2021创最惨纪录:财富蒸发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