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专访航电微能负责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互联网站在风口上

寻找成都最具“潜能力”科创企业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2009年 , 包括IBM专家队伍在内的国际学术界提出 , 要“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 , “智慧能源”的理念也在彼时萌生 。 “智慧能源”可以定义为拥有自组织、自检查、自平衡、自优化等人类大脑功能 , 满足系统、安全、清洁和经济要求的能源形式 。
2016年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互联网+智慧能源(简称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 , 碳中和政策的推进 , 能源互联网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
2021年4月13日 , 红星资本局联合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发起了“寻找成都最具‘潜能力’科创企业”活动 , 作为一家致力于绿色清洁能源的利用 , 低碳技术的研发 , 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电微能”)成为入选企业之一 。
能源互联网是什么网
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 。 常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 , 虽说利用此能源的技术成熟 , 但其资源有限 , 而且燃烧后会产生很高的碳排放量 , 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 在一些新技术产生后 , 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可能 , 像核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在实现社会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近年来 , 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 , 在“智慧能源”的基础上 , 进一步提出“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 那么 , 能源互联网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网呢?
航电微能副总裁曹学民向红星资本局介绍 ,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为: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 , 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高能效负载构成的新型新能源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
简单来说 , 能源互联网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 可以应用在交通、军工、电力、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 。 其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 , 行业门槛高 。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 , 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瓶颈之一在于储能 。 因为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 , 产生的电能难以恰好满足用电需求 , 此时储能技术的应用就十分必要 。 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在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 。 在发电侧及电网侧的储能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削峰填谷 ,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使能源能平滑输出 , 所以对储能技术的要求不仅需要容量大 , 更需要响应速度快、循环次数高 , 所以未来超级电容以及超导储能在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应用可能大幅上升 。
因此 , 在能源互联网行业这条赛道上 , 谁掌握了先进的储能技术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就会有优势 。
未来五年
储能产业市场规模将扩大10倍
我国在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开始于2005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 , 2010年储能行业发展首次被写进法案 。
2021年4月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 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 , 预计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30GW+) 。 从2020年底的3.28GW到2025年的30GW , 未来五年 , 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 , 每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 。
据联合国节能减排要求 , 我国提出于2030年前碳达峰 , 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 在政策与节能减排需求的推动下 , 市场将开启千亿赛道 。
据航电微能提供的资料显示 , 四川省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主要是以锂电池和系统集成为主 。 系统集成包括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与集成总包 , 航电微能在这方面属于川内领先企业 , 是一家提供绿色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
【能源|专访航电微能负责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互联网站在风口上】据了解 ,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中有5个分类共计116项技术 , 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分类中认定了8项技术 , 航电微能的“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储能式飞机地面静变电源技术”是其中之一 。

能源|专访航电微能负责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互联网站在风口上
文章图片

在谈到这项技术时 , 航电微能公司副总裁曹学民表示:“该项技术研发来源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在机场远机位登机时 , 看到柴油电源车在为飞机供电 , 当时机坪光线非常强 , 就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 能不能用太阳能发电为飞机供电 。 经过市场调研和技术查新 , 发现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技术和产品 , 公司就开始组织研发产品 , 并很快就进入机场进行试运行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
提供多场景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大大降低碳排量
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 , 航电微能为交通、军工、电力、建筑、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
曹学民表示:“在市场方面 , 我们不断地去深度调研客户的最新需求 , 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 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客户的需求 。 ”谈到这里 , 曹学民向红星资本局介绍了一个关于他们做的机场案例 。
针对机场在“油改电和碳中和”方面的难点和痛点 , 航电微能从机场新能源利用、现有电网资源有效配置、系统设备综合应用出发 , 构建“以飞机为中心”的绿色机坪能源高效利用管理体系 , 从飞机起飞前的航油替代、地勤车辆的电动化及高效调度、到机坪能源安全保障都有针对性的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

能源|专访航电微能负责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互联网站在风口上
文章图片

“目前双流国际机场远机位储能式飞机地面电源系统已安全可靠运行了4年多 , 累计使用10万小时 , 节约航空煤油1.15万吨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万吨 , 减少污染物排放约200吨 , 降低飞机APU(服装动力装置)使用成本约1亿元 。 ”据曹学民介绍 , 该解决方案已经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但曹学民同时表示 , 目前基于能源互联网模式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应用在国内也是刚刚起步阶段 。 “目前也只有我们公司在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成都双流、西安咸阳、重庆江北、天津滨海、石家庄正定、大连周水子等大中型机场有规模应用 。 ”

能源|专访航电微能负责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互联网站在风口上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交通、军工、电力、建筑、航空航天行业中 , 航电微能研发了机场、港口、车站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军用电源保障系统、分布式储能系统、建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应急备电系统、大容量制氢系统、氢燃料电池控制系统、航空航天电源保障系统等 。 在降低碳排量 , 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上 , 这些行业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去推动绿色低碳能源的发展 。
在谈到航电微能未来的发展规划时 , 曹学民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世界能源供给与应用大发展趋势 , 我们公司也要不断创新和进步 , 力争成为能源互联网的独角兽企业 。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俞瑶 费成鸿 实习生 向荣欣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邓凌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