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智慧交通护航自动驾驶

新华社合肥6月11日电(采访人员王菲)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能航运、自动驾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 , 传统交通向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
业内人士认为 , 伴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 传统交通的行业边界正在不断被打破 , 新型交通生态系统未来可期 。 在此语境下 , 智慧交通行业版图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新的竞争格局之下 , 企业又将如何找准自己的新赛道?
智慧交通风口已来
当下 , 智慧交通正在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热词 。 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 , 2011年至2020年 , 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由420亿元增长至1658亿元 , 年化增长率接近20% 。
在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通科技)董事长周发展看来 ,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动脉 , 串联起生产、消费、流通各个环节 , 是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坚实的支撑 。 而智慧交通以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为主线 , 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 , 通过信息化赋能交通运输发展 , 将为车联网、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技术生态带来丰富的市场想象空间 。
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数字经济咨询总监莫祯贞说 , 在交通强国战略和新基建的政策叠加下 , 涵盖城市公共交通、高铁、港口、航空、物流等在内的“大交通”领域 , 数字化、智能化的场景创新需求空间巨大 , 伴随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推波助澜 , 在相关的细分领域将会衍生出一大批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 。
与此同时 , 巨大的风口也带来竞争格局的变化 。
互联网、通信运营、智能制备、系统解决方案等相关企业纷纷加入竞争版图 。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 随着新兴互联网和IT巨头跨界进入智慧交通行业 , 将给行业竞争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
2021年6月1日 , 由皖通科技牵头起草的《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
皖通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 这一标准适用于采用遥测空间数据链路协议的航天器遥测系统以及今后国际空间数据系统的交互支持 , 同时也可广泛应用在智能运输系统数字化平台、交通运输管理、公路建设施工动态管理等多场景交通信息化领域 。
“对于深耕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皖通科技来说 , 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如何找准赛道 , 抢占先机 , 机遇和挑战并存 。 ”皖通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
“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
5月29日 , 雄安新区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正式通车 , 这是一条“聪明”的智慧高速 。
在皖通科技建设的京雄高速河北段全线道路外场监控系统工程中 , 借助北斗高精定位、窄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而成“高速大脑” , 可以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路网调度智能化、出行服务精细化、应急救援高效化 。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 , 正在不断打破传统交通的行业边界 。
“科技的深度融入 , 将会带来产业生态的深度变革 。 ”莫祯贞说 , 作为大交通生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道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成熟 , 汽车制造领域正在不断酝酿“化学反应” 。 目前 , 包括谷歌、百度、阿里等在内的头部科技公司纷纷进军智能汽车制造领域 , 原有生态格局被打破 , 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之间通过博弈和融合 , 将孵化出新品牌 , 催生新业态 。
事实上 , 随着5G、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迭代 , 道路的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需求日渐迫切 , 以“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相互辅助的车路协同技术不断创新迭代 , 将促使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进一步跨界融合发展 。
皖通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 未来的综合交通智慧图景将是 , 以大数据赋能交通 , 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加强涵盖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信息系统研发 , 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
“大交通”生态产业链“棋局”
在安徽省亳州市的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 依托遍布全市的上万套物联传感设备、人脸识别系统以及云计算等数字技术 , 整个城市成为一座可以被实时感知、监测、分析的智慧“生命体” 。
为亳州市“城市大脑”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英杰告诉采访人员 , “智慧交通”是浪潮集团布局智慧城市版图的重要一环 , 公司围绕城市交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 创新“多车监管”等应用场景 , 打造“云、网、边、端”一体化产品体系 。
在英杰看来 , 云计算、区块链、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快速迭代 , 给城市智慧交通的场景创新运用带来可靠支撑 。 围绕交通治堵、安全出行、车路协同等细分领域 , 未来可以培育出更多的价值增长点 。
业内人士认为 , 与传统交通行业不同 , “大交通”生态产业链“棋局”更加依赖数字技术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 。 面向新的行业生态 , 不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港口信息化、智慧城市、军工电子等深度融合 , 培育新赛道 。
基于此 , 作为国内较早以交通领域信息化综合服务为主的公司 , 皖通科技采取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 加速提升创新研发能力 。 目前 , 皖通科技与北京大学展开合作 , 开发高速公路网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与安全服务保障项目和系统集成测试加工技术服务项目 , 并与安徽大学合作开发“激光多普勒远距离振动测量仪研究”项目 。
“高速公路信息化和港口航运信息化是皖通科技的重要业务板块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要抓住风口机遇 , 拓展‘智慧大交通+智慧新城市’新版图 。 ”皖通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将充分融合微波探测与数字技术平台 , 以雷达整机及系统为依托 , 搭建高精度的感知、互联、智能生态系统 , 开创全过程、全要素微波互联数字化平台 。
“智慧交通”的风口下 , 哪些领域将会迎来发展先机?
【数字化|智慧交通护航自动驾驶】莫祯贞认为 , 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代表的细分领域通过数字赋能 , 或将率先打开想象空间:一是交通现代化“智”理 , 包括交通治堵、停车管理的智能化 , 具体涉及城市交通大脑、智能化信号配时改造、智能化的交通监测等等 , 将给相关科技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二是互联网+出行服务 , 围绕城市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电单车等出行方式的互联网化 , 以便利人们的出行为核心 , 带来更多商业模式的更新;三是智慧物流领域 , 包括“最后一公里”的机器人运输、城市内的快运、城市间干线物流的车货匹配平台以及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服务;四是新能源汽车领域 , 电动车替代、充电桩运营、氢能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等等;五是自动驾驶 , 带来整个汽车产业生态的颠覆性变化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