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制造”在转型升级中蹚出新路

300多家企业上云、千台工业设备联网 ,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2.2%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6% , 企业主要业务环节的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近年来 , 宁夏银川市推动制造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 , 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创新求变 , 蹚出“科技+数字”赋能的转型升级新路 。
科技创新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每小时3600片 , 这是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迭片自动化焊接的速度 。 这家从生产彩扩设备起家的公司 , 通过战略转型、研发创新 , 研制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太阳能电池片全自动串焊机系列产品 , 打破了国内光伏串焊机依赖进口的局面 。 2020年 , 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8% , 实现产值13.9亿元 。
“公司非常重视提升创新能力与自主研发能力 , 每年都根据光伏市场的发展变化开展新项目的研发工作 。 ”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牛说 , 目前 , 公司已申报专利126项 , 产品主要销往国内龙头光伏组件厂家 , 并出口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宁夏|“银川制造”在转型升级中蹚出新路】在银川 , 像“小牛”一样的“牛企”还有很多 。 在自主核心电力芯片和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下 , 宁夏凯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电力系统远程安全诊疗预警公共服务平台” , 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安全预警和节能服务问题;自主研发创新 , 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解决了牵引变压器运行可靠性差、损耗高、原材料消耗大、噪音大等难题……
随着科研创新、技术迭代 , 装备制造业实力得到迅速提高和增强 。 采访人员从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 , 今年一季度 , 银川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8%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倍 。
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带动、行业对标、新产品开发等行动 , 银川市支持企业提升装备水平 , 优化工艺流程 。 正在加快推进的37个重点技改项目 , 1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282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 , 成为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 , 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 。 目前 ,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达到2%以上 , R&D经费支出增长率达到15% , 远超主营业务收入3.5%的年均增长率 。
数字赋能加速“制造”向“智造”迈进
走进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 , 一条原本需要10个工人的生产线 , 如今只有1名工人在电脑前监控着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工作 。 “我们目前已有52套工业机器人 , 今年计划再增加18套 。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制造总监胡小阳说 , 自2018年起 , 公司开始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智能生产车间 , 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 , 生产效率可以提升好几倍 。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 无人驾驶的激光牵引叉车正在“勤奋”工作 , 一旦碰到在车间里行走的工人就自动停下来 , 调整方向后继续完成任务 。 作为“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 巨能机器人在过去几年顺利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 并成功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了7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 , 使制造工厂逐渐变成“无人工厂” 。
在工业制造业“大本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 随着新一代大数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 像这样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越来越多 。 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 , 部分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
银川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 。 据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景阳介绍 , 截至目前 , 银川市已实施自治区“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14个 , 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17个、智能工厂13个 , 工业机器人试点示范项目5个;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6个 , 累积上云企业300多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49.2 ,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2.2% ,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6% , 企业主要业务环节的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 “银川智造”水平稳步提升 。
精准施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护航”
2020年以来 , 银川市先后出台《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 , 推动工业重点领域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和产业数字化 。 今年 , 银川市安排工业专项资金8000万元 , 其中最少7500万元将用于“四大改造”和产业数字化 。
“为了激发企业技改动力 , 我们改革政策扶持方式 , 既‘锦上添花’更‘雪中送炭’ 。 ”李景阳说 , 银川市出台市级工业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 实行“前引导+后补助” , 解决企业技改缺乏启动资金的现实问题 , 并出台普惠性政策 , 对优势产业企业产值实行“节点奖励”+“增量奖励”以及企业技改投入增量补助等 。
与此同时 , 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业创新水平 , 银川市科技部门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 累计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0余项 , 助力企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
为破解长期以来困扰铸造企业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等难题 , 银川市科技局组织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 , 联合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等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 共同成立创新中心 , 重点围绕铸造行业绿色智能铸造转型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 。
近年来 , 银川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也在不断增多 , 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计220余家 , 区域创新水平和能力持续增强 。 另外 , 银川市还把目光投向创新要素源丰富、创新链条完整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 通过建设离岸孵化器和飞地育成平台 , 搭建与当地科技部门、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平台 。
据银川市科技局局长韩蕃璠介绍 , 目前银川市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成离岸孵化器和飞地育成平台13家 , 柔性引进各类人才30多位 , 累计孵化引进项目30余个 , 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