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10%
_原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10%
● 本报采访人员 崔小粟
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表示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 , 今年5月市场渗透率超过10% , L2级智能驾驶装载率超过15% 。
中国品牌快速发展
多位车企高管在论坛上表示 ,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时代的到来 , 中国品牌超车机会已经到来 。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 , 5月 , 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67.9万辆 , 同比增长18.6% 。 市场份额为41.3% , 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 。 1-5月 , 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350.7万辆 , 同比增长54.7% , 市场份额为41.6% , 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 。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示 , 汽车行业出现新的变化 , 行业加速转型 。 中国品牌稳步向上 , 与合资品牌在各个领域短兵相接 , 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 , 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 , 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还需提升 , 而技术方面已实现超越 。
“中国品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快速提升自身份额的时代已经到来 。 ”奇瑞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 。
对于智能汽车发展 , 王传福认为 , 在互联网、支付系统、IT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 , 国内企业都已领先 ,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智能车领域 。 这给自主品牌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 国内企业要抓住机会快速发展 。
朱华荣说 , 未来的汽车产品不再是机械类传统交通工具 , 而是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 。 汽车无限的可能 , 吸引了造车新势力、ICT企业以及大量资本和优质资源进入 。 这将促进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加速汽车品牌的优胜劣汰 ,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变革将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 , 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不少领域仍然有待突破 。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 , 数据将成为车企所掌握的核心能力 。 “作为一种新的资源 , 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自动化 , 未来数据的作用会更大 。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 。
新造车格局形成
朱华荣认为 , 汽车行业正在形成以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创新公司为代表的三大造车格局 。 三大格局的成员 , 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 都面临机遇和挑战 。
朱华荣说 , 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有完整的上下游链条和成熟的生产体系能力 , 特别是对汽车产业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汽车的理解和认知 。 在新的产业格局下 , 传统车企的高科技积淀和人才结构方面不占优势 , 传统车企需要切准时代“脉搏” , 构建新技术能力 , 加速融合高科技生态要素 , 为消费者提供高科技产品和新的生态服务 。
对于科技创新公司而言 , 依靠充足的现金流和客户生态进入汽车领域 , 打造新的增长极 , 顺应产业发展需要 。 同时 , 科技公司在软件、算法、大数据等领域有着深厚积淀 , 顺应“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 , 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重构 。
不过 , 朱华荣直言 , 随着行业进一步发展以及传统车企的加速转型 , 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特征将不再凸显 。
“尽管赛道不断加宽 , 但传统汽车制造仍是基础 。 汽车制造企业要打牢基础 , 把管理做细、把细节做强 。 ”尹同跃表示 。
【中国证券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10%】广汽集团党委书记曾庆洪表示 ,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 , 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无人驾驶时代演变 。 无人驾驶需要强大的后台和服务平台支撑 , 后台和服务将是企业未来角逐的一个关键点 。 高级智能驾驶赛道是未来市场的热点 , 是车企弯道超车、科技转型和未来生存的关键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宝马电动转型成果初显:i4、iX供不应求 新能源车销量已破百万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