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航天员怎么选?太空如何工作生活?“总教练”揭开谜底

航天员怎么选?太空如何工作生活?“总教练”揭开谜底

生活|航天员怎么选?太空如何工作生活?“总教练”揭开谜底
文章图片

2021年6月17日 , 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拔地而起 , 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 当天 , 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 3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入核心舱 , 开启为期3个月的太空生活 , 并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验证 。
这是我国时隔五年再次将航天员送入太空 。 这3名航天员如何从选拔中脱颖而出 , 将在太空中面临哪些考验 , 他们如何开展工作 , 如何享受娱乐生活?神舟十二号出征前夕 ,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接受采访人员采访 , 揭晓了答案 。
百余科目从难从严选拔航天员
黄伟芬介绍 , 按照规划 ,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以及建造阶段有4次载人飞行 。 针对这4次飞行任务的特点 , 航天员系统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 一次选出了4个飞行乘组 , 每个乘组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 , 指令长均由飞过的航天员担任 。
2019年12月 , 航天员系统完成了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乘组选拔 。 选拔围绕着思想、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与评定 。
“在选拔中 , 我们综合考虑了飞行经验、出舱活动的要求与各自任务的匹配、年龄新老搭配、心理相容性等因素 , 来确定乘组 。 我们加大了对临床潜在疾病的排查 , 确保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能够满足任务的要求 。 ”黄伟芬说 , 同时航天员系统也针对长期飞行任务的特点 , 对乘组航天员的情绪稳定性、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 考核其心理能力 。
她表示 , 目前航天员在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具备了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 做好了飞行任务的准备 。
选拔的背后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 , 试训一体的原则 。 黄伟芬说 , 航天员系统策划设计并实施了8大类百余科目的训练 , 包括基础理论的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救生生存训练、航天专业技术训练 。 其中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又包括空间站的技术训练、出舱活动技术训练 , 还有交会对接技术训练 。 并安排航天员参加了近百次工程研制试验活动 , 不断强化他们的能力 。
6月10日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飞行乘组开展了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心理放松专项训练 , 还参加了升旗仪式、种植纪念树、瞻仰东风烈士陵园等活动 , 圆满完成了进舱确认 ,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这次飞行任务中 。
航天员在轨工作面临三大考验
对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飞行乘组来说 , 他们在太空生活的时间大约是3个月 。 作为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 。 航天员们的工作并不轻松 。
黄伟芬说 , 这3名航天员将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验证 , 包括长期驻留、再生生命保障、空间物资补给、机械臂操作控制、在轨维修等 , 还要开展空间飞行人体生理行为能力方面的研究、医学样本的分析处理等一系列实验和试验 。 “这次航天员要进行两次出舱活动 , 验证出舱活动的技术以及保障能力 , 为后面的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 ”黄伟芬说 。
她坦言 , 与过去的载人飞行任务相比 , 此次以及未来的航天员乘组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 首先是身体素质的挑战 , 黄伟芬说 , 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才能确保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工作和生活 , 长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肌肉、骨骼、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增加 , 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上肢力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
载人飞行中 , 航天员要经历超重、震动、噪声、失重、旋转冲击等多种环境 , 只有健康的体魄和足够的体能储备 , 才能耐受和适应这些环境因素 , 完成艰巨的操控任务 。
其次是心理素质的挑战 , 航天员长期生活工作在狭小的空间站环境中 , 远离家人和过去的工作环境 , 加上失重、震动、噪声 , 容易使他们出现烦躁、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 。 另外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这些重要的任务以及各种应急故障的情况处置 , 也要求航天员必须沉着冷静、坚毅果敢 。
另外还有知识技能的挑战 。 黄伟芬说 , 空间站任务极为艰巨复杂 , 航天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包括:长期在轨健康生活工作的能力;人工控制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实验舱等飞行器交会对接、撤离和舱段转位等方面的能力;收集、处理、转移和存放生活工作物资以及废弃物的能力;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能力;在出现火灾、失压、液体泄漏和环境灾害等应急情况下 , 快速准确定位和处置故障的能力等等 。 这些都是飞行乘组所要面对的 。
太空生活丰富多彩 航天员可带书籍玩具可看直播新闻
此次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工作、生活长达3个月 。 黄伟芬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航天员在空间站照样可以享受丰富的娱乐休闲生活 。
“航天员在空间站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看视频、听音乐 , 也可以玩游戏 。 ”黄伟芬说 , 他们还可以看新闻联播 , 并且是实况直播的形式 。 另外 , 航天员还可以和地面的家人、朋友、同事通电话 , 可以通过局域网络给地面发送文字短信、图片、视频等 。
虽然飞船往空间站运送的物资很宝贵 , 但是工作人员还是为每位航天员准备了私人物品“行李包” 。 黄伟芬说 , 航天员们带上了各类私人物品 , 书籍、家人照片、小物件、小玩具……
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中 , 航天员如果出现轻微的生病、外伤怎么办?大可不必担心!黄伟芬说 , 空间站上配置了百余种药品和医疗器械 , 航天员们也都经过了强化的医疗技能培训 , 自我救护能力大大提高 , 可以处理基本的疾病和外伤 。
在之前的载人飞行中 , 航天员太空授课令人印象深刻 。 未来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太空授课的场景是否还会重现?黄伟芬说 , 目前暂时没有太空直播授课的计划 , 但是航天员利用空间站的资源开展空间科普教育一定是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 , 比如结合在轨试验、工作、生活等场景 , 通过录制视频等方式 , 开展科普教育 , 帮助更多人了解太空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采访人员 张航
编辑:高晨晨
【生活|航天员怎么选?太空如何工作生活?“总教练”揭开谜底】流程编辑 吴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