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加、OPPO 官宣合并 带来多少想象空间?
变化总是这样来的悄然而猛烈 。先是一封长得要滚动好几次才能看完的 CEO 内部信 , 而后是面向海外消费者发布的论坛帖文 , 同属欧加集团的 OPPO 与一加正式宣告合并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方会“消失”:根据一加官方的表态 , 双方团队将全面融合 , 而一加将成为 OPPO 旗下独立品牌 , 继续在市场中竞争 。
访问购买页面:
一加 - OnePlus自营旗舰店
文章图片
从创始人到产品风格再到供应链体系 , 一直与 OPPO 存在千丝万缕关系的一加 , 在坚持了 7 年多的独立公司运作后 , 如今算是公开了与前者的关系 。拥有全新身份后能否继续推出有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两个品牌之间未来又会如何发展?所有人关心一加的人都在意起这些问题来 。
一加始终离不开 OPPO
一加创始人、CEO 刘作虎在 OPPO 就职期间带领蓝光事业部获得全球影音爱好者青睐 , 成功推出 OPPO Find 5、OPPO N1 等产品的故事 , 早就广为流传 。而从 2014 年 4 月 23 日那场“金句”频频的首款一加手机发布会开始 , 一加产品从来都没有离开 OPPO 的影子 。
一加手机 1 和 OPPO Find 7、一加手机 X 和 OPPO A30、一加手机 5 和 OPPO R11...... 从外观到关键硬件规格 , 这里列举的一对对产品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坊间有过许多传闻 , 不过无一得到一加或 OPPO 官方确认 , 我们唯一可以相信的是 , 双方研发团队有过相当深入的交流 。
文章图片
快充技术是另一个关键点 , 最初在一加手机 3 上引入的 DASH 闪充 , 从 5V4A 低压大电流技术路线到可以和同时期 OPPO 手机互换的体验 , 让更多的消费者起了“疑心” , 开始在意起两个品牌之间的关系 。时至今日也只在 OPPO、一加、Realme 手机之间 , 才可以兼容彼此的 65W 快充 。
从全面屏掀起的屏幕大战 , 更让品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明确 。近两年的一加旗舰和 OPPO Find 旗舰 , 无一不是采用了规格相似的曲面 AMOLED 屏幕 , 120Hz 高刷、LTPO 技术等等都能对得上 , 而这刚好是其他手机上难寻的独占卖点 , 可见其背后的“血缘关系” 。
文章图片
还有操作系统 , 在一加研发氢 OS / 氧 OS 之前 , 一加手机 1 就是搭载着 OPPO 为自家手机定制的 ColorOS 上市的 。如今一加 9 系列在国内用上了最新的 ColorOS 11 , 某种程度上算是回归原点 , 海外版系统也爆出融入更多 ColorOS 元素 , 体验层面也变得更为接近彼此 。
对于疑问 , 一加过去一直解释为从研发到销售全都是独立体系 , 只是在供应链和生产上与 OPPO 共享部分资源 。也正因为双方在产品层面上有这么多的共同点 , 所以当合并消息正式爆出后 , 所有人的反应是“这一天终于来了” , 而不是感到意外或不解 。
多品牌共用资源 , 才是行业常态
全球手机市场转入存量竞争后 , 一大变化是中小体量厂商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国际上有辉煌一时的 htc 和 LG 淡出手机业务 , 国内则有多个知名品牌从一线退下 , 连锤子科技这样贡献过大量创意的厂商也黯然离场 。难免有人担心 , 目前百万量级的一加是否也会走向消亡 。
从刘作虎的内部信和公开发帖来看 , 喜爱一加的消费者完全没必要有类似的担心 。首先一加品牌依旧会存续 , 只不过身份变成了 OPPO 旗下独立品牌 , 其次合并的主要目的也说得很清楚了 —— 要整合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 , 帮助一加扩大产品线和品牌影响力 。
文章图片
一加花了七年时间才拥有操盘两三款中高端手机的能力 , 若想要在 IoT 等热门品类获得成就 , 必须扩充资源 。就如刘作虎所言:“目前一加在打造更多产品线、进军更多产品类别、构建 IoT 生态过程中都需要更强大平台和资源的支撑 , 而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做出改变、迎接变化 。”
放眼整个手机行业 , 已经有多家头部企业选择了主品牌和子品牌协同出击 , 品牌之间大量共享资源的做法 , 像一加与 OPPO 这样在过去数年间相对更独立的做法 , 其实是这片市场中的“少数派” 。而那些先行的厂商 , 已经在集团化作战过程中尝到了不少甜头 。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 vivo 和 iQOO , 在此之前 vivo 还是一个深耕线下和大众市场的手机品牌 , 和追求性能、可玩性的网络舆论处于“对立面” 。内部划分出独立团队操刀品牌的 iQOO , 则用凸显性价比和性能表现的产品风格在市场上撕开了口子 , 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第七大品牌 。
文章图片
华为和荣耀也是类似的关系 , 后者最初是华为针对线上市场推出的子品牌 , 不过随着华为手机业务影响力不断扩大 , 荣耀逐渐定义为了除品牌运营外共享华为消费者业务体系 , 在顶级硬件规格上有区分但整体售价更为便宜的品牌 。需求和预算不同的消费者群体 , 华为都要拿下 。
即使是现在引入了全新的投资者 , 在资本关系上和华为断开成为独立的新公司之后 , 荣耀依然留有许多华为手机业务的痕迹 。系统体验、渠道建设、品牌风格等 , 无一不是熟悉的模样 。在刚刚发布的荣耀 50 系列手机上 , 就有推迟发布的华为 P50 系列的同款“双戒”造型后摄模组 。
文章图片
如今一加与 OPPO 合并 , 二者的关系和协同体系很可能会发生类似于以上品牌的转变 , 对外获得不同的消费者扩大影响力 , 对内则使用同一个研发团队、销售渠道、售后体系 , 降低成本提升商业运作效率 。
整合只为更大的市场
一加成为旗下独立品牌后 , 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OPPO 的“线上市场焦虑” 。
在 vivo 推出 iQOO 品牌的同一时期 , OPPO 也有推出新的 Reno 系列、Ace 系列手机等一系列举措 , 试图转变整个品牌风格获取之前没能有效触及的市场 。只不过从结果来看 , OPPO 没能如愿 。
一加没有 OPPO 那样的“历史包袱” , 因此在独立团队运作的七年多时间里 , 在这些追求差异化、性能表现、独特体验 , 还在线上讨论有更大声量的用户群体中获得了不少好感 。因此 , 一加对于 OPPO 而言是非常好的补充 , 把握住了此前一直没能吸引到的用户 。
文章图片
虽然有声音表达了对合并的担心 , 但更多的是在意一加是否会失去特色 , 诸如有原生风格的氧 OS、允许用户以超出国产手机品均线的方式自定义手机体验 。一加目前为吸引国内主流用户群体用上了 ColorOS , 能否继续兼顾到这之外的硬核需求 , 还得看接下来的产品表现 。
但就卖出更多手机 , 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来说 , 合并对一加和 OPPO 都是好事 。OPPO 常年拥有较为稳固的用户群体 , 比起扩张更在意破圈 , 一加在整合资源后上架欢太在线商城、进入 OPPO 线下门店和经销渠道 , 显然能为整个欧加集团创造接触更多消费者的机会 。
文章图片
无论一加还是另一个同胞兄弟 realme , 都尝试过在品牌早期独立于 OPPO 品牌和集团资源去建设售后体系 。可能的确在体验和品质上划分出了区别 , 但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 , 进入省市较少、数量不多的售后点设置都会直接影响购机决策 , 毕竟售后是平均两年多用机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在宣布与 OPPO 共用售后体系后 , 不只是整个欧加集团内部省去了拓展重复售后资源的投入 , 两个品牌的售后相关舆论也出现了 180° 大转弯 。“售后难找”和“售后体验不佳”都不再是讨论重点 , 极客和硬核用户之外的普通消费者有更多的信心选择这些产品了 。
结语
在过去的日子里 , 一加给手机市场带来了高性价比的类原生Android体验、更高性能和更高自由度的兼得 , 成为中国品牌在海外获得认可的经典案例 , 还顺便开启了高刷新率屏幕普及的大幕 。不过就像刘作虎的发言那样 , 存活下去并进入更大市场 , 就必须拥有与之对应的力量 。
【手机|一加、OPPO 官宣合并 带来多少想象空间?】这样的转折可以说是必然 , 只不过刚好发生在了 2021 年 , 而接下来的路 , 要一加和 OPPO 一起走 。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Tencent|原生版微信上架统信UOS应用商店: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IT|8号线、14号线将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今年开通线路段创纪录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