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采访人员魏梦佳)正值高考季 , 一位幸运的“女生” , 不需经过高考 , 已正式“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 成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唐杰教授的学生 , 开启大学生活 。
“她”就是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发团队主创的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 。
文章图片
虚拟学生华智冰 。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 , 随着人工智能(AI)等技术高速发展 , 人机共存的序幕已然拉开 , 数字人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各种场景 。 当前 , AI正由感知智能时代向认知智能时代迈进 。 在中国 , 各种虚拟偶像、虚拟主播已经以三维动画的立体姿态参与到开演唱会、主持节目、直播带货、客串“导游”等现实世界 , 收获大量年轻粉丝 。
【虚拟|中国首个“虚拟学生”入读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首个原创“虚拟学生” , 华智冰自本月初推出以来就广受关注 。 屏幕中 , 在清华园中徜徉的“她” , 面容姣好 , 声音温柔 , 能写诗、作画 , 会跳舞、创作音乐、写短文 , 十分“多才多艺” 。
这位虚拟大学生如何诞生?将在清华怎样学习?
文章图片
15日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唐杰在发布会上 。受访者供图
在近日举办的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华智冰”成果发布会上 , 唐杰说 , 华智冰的脸部、声音都是通过AI模型生成 , 背后依托的是清华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团队 , 以及一个具有1.75万亿参数的超大规模AI模型“悟道2.0” 。 在“悟道2.0”的模型中 , 中文、英文、图片三者之间可实现相互切换表达 , 而整合各种数据和知识的大模型平台 , 就成为华智冰诞生的基础 。
“我们希望华智冰有个人体的外形 , 能不断学习 , 希望将来‘她’能像人一样思考 , 甚至在很多任务上超越图灵测试 , 具有通用机器学习的认知能力 。 ”在唐杰看来 , 下一代认知AI应具备“适应与学习”“定义与语境化”“错误探测和编辑”“决策与执行”等9项能力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贾珈负责华智冰的外形及声音、表情、口型和肢体动作的生成 。 她说 , 为了创造具有高真实感、多风格的人物形象 , 团队专门构建了高精度的3D表情包 , 同时通过广泛的3D人脸建模 , 使华智冰可以低成本地学习相应的细节动作 , 包括一些微表情 。
“我们人在说话时 , 每个人的发音特点不一样 , 比如有些人说话时习惯嘴张得大一点 , 有人说话嘴张得小一点 。 我们通过不同的人类视频输入给华智冰之后 , 让‘她’能够在说同一段文本的时候 , 根据我们不同的人设 , 有不一样的口型生成 。 ”贾珈说 。
为了让华智冰可以随音乐翩翩起舞 , 研发团队还记录了不同音乐下不同舞种的舞蹈动作运动轨迹 , 将其构建成数据集“教”给华智冰 。 目前 , 华智冰已学会恰恰等4种舞姿 , 共有164种编舞单元 。
文章图片
15日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发团队在发布会上回答采访人员提问 。受访者供图
尽管集合了多种AI技术 , 研发团队坦言 , 华智冰还需要在入学后不断学习 。 下一阶段 , 团队将不断给“她”输入大量“语料” , 让其持续学习数据中隐含的模式 , 包括文本、视觉、图像、视频等 , 便于其像人类一样 , 能不断从身边经历中学习知识经验 , 迅速成长 , 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 。
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 , 研发团队也希望华智冰在情商上有更多提升 。 例如 , 未来当与华智冰交流时 , “她”不仅能回答人类的问题 , 还能像朋友、家人一样自然、愉悦地交流互动 。
“我们希望华智冰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数字人 , 能在语言生成过程中 , 做非常合适的情感表达 。 比如让‘她’给小朋友讲故事 , ‘她’会用和蔼的声音来讲述 。 ”贾珈说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说 , 基于大量的文本、图像等相关参数 , 他们已集成了不同领域的语料 , 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可控的生成” , 比如要生成一首诗 , 可以控制其主题、情感等 。 “在这些技术支持下 , 我们希望能在华智冰的虚拟形象上进行相关验证 , 也期望未来在华智冰的场景中 , 让更多公众了解AI技术的最新进展 。 ”
按照规划 , 华智冰将在清华的实验室不断“深造” , 最终具有丰富知识 , 与人类有良好交互能力 。
唐杰期待 , 未来 , 这个虚拟学生能在多项认知智能上超过人类 , 不仅能识别图像、写诗作画、回答数学问题 , 甚至还会编程、写代码、做网页 。 “或许到那时 , ‘她’就可以毕业了 。 对‘她’来说 , 这也将是一次非常艰难的认知过程 。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