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 ,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约573秒后 , 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 进入预定轨道 , 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 , 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 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 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 , 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 天和核心舱、神舟飞船 , “天”“神”合一 。
加上天舟货运飞船 , 在轨飞行的组合体总重超过40吨 。
“技术上很新 , 难度上很大 。 ”周建平坦言 , “很多技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 。 ”
通往太空之路无平坦大道 , 唯有革故鼎新、勇往直前 。
【运载火箭|“天”“神”合一】也许是巧合 , 就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到百公里的地方 , 有一个小镇 , 就取名“鼎新” , 出自《周易》 , 意为“更新、革新” , 似乎寓意着这群扎根戈壁的航天人 , 在创新中前行 。
“载人航天是航天领域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工程 。 要建好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 , 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保障能力 , 还需要有创新精神 。 ”周建平说 , 实际上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已经实现了很多创新 。
为满足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应急救援需要 , 火箭系统进行了108项技术状态的更改 , 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刘烽介绍说:“通过技术改进 , 火箭系统已经具备了8.5天和16天的应急发射能力 。 ”
发射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全长58.3米 。 相对其他运载火箭 , 该型火箭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系统 , 以确保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的安全 。
应急救援需求也对飞船系统提出了更高标准 。 当船箭组合体在发射塔准备发射时 , 另一艘地面待命救援飞船也已经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 , 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 。
“我们已经实现了飞船的批次投产 , 两船同时出厂 , 一旦需要救援 , 可立即启动救援程序 , 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 , 将航天员接回地面 。 ”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 , 研制队伍通过技术流程优化等措施 , 几乎是在原来完成一艘飞船时间内完成两艘飞船的工作 。
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技术的状态变化也多达100多项 , 以满足具备应急发射救援能力的需求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2018年起对垂直总装套房等进行了36项改造 , 具备了两枚火箭同时进行测试、待命飞船存储以及火箭应急加注能力 。
长期驻留空间站对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 应急救生、积极撤离、积极救援、待援、故障处置……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等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航天员需要接受训练的科目和内容非常多 , 技术难度也很大 , 平均达到了6000学时以上 。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说 , 航天员在轨的健康保障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大 , 长期失重和密闭狭小环境对航天员的在轨锻炼、心理支持等方面都有影响 , 既要配备先进可靠的装备 , 还要设计科学高效的方案 。
为满足任务需要 , 从2017年3月开始 , 航天员的训练就全面转入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 。 本着“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试训一体”的原则 , 航天员系统策划设计并实施了8大类100余项科目的训练 , 包括基础理论、体能、心理和航天专业技术等 。
其中有两项活动 , 也被写进了航天员训练内容列入工作计划:一是升国旗仪式 , 二是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