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
随着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 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 随后 , 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 , 中国三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到自己的空间站 , 并且按照计划展开了相关合作 。 可以说 ,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胜利!
在这次伟大的胜利背后 , 有无数航天工作者默默付出和努力 , 有的是我们能直接可以看到的 , 但也有很多工作是我们看不到 。
想必有很多人一定很好奇 , 假如在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发生意外 , 比如:航天员生病 , 空间站或飞船出现故障等其他意外情况 。 那么 , 这个时候该如何应对呢?
“滚动备份”发射模式
对于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 , 在研发过程中 , 科学家们就已经充分地考虑到了 , 并且妥善地设计了应急的解决方案 。 假如航天员生病了 , 空间站或者飞船出现了故障等情况 , 那么地面可以快速做出反应 , 让搭载神舟十三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火箭”)发射升空 , 去把航天员接回来 。 那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遥感卫星十二号运载火箭(简称“遥十二火箭”)和遥感卫星十三号(简称“遥十三火箭”)运载火箭开始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二F火箭就开始实施应急救援值班 。 具体来说就是 , 每一次发射一枚 , 同时备份一枚 , 就拿遥十二火箭和遥十三火箭来说 , 这两枚火箭都同时进场 , 然后首先开展了遥十三火箭的总装测试工作 , 紧接着再开展遥十二火箭的总装测试工作 , 最后发射刚进行完总装测试工作的遥十二火箭 。 而在发射之前 , 遥十三火箭也完成了基础级 整流罩(半罩)和逃逸塔总装测试的相关工作 , 然后把遥十三火箭封存于发射基地的厂房当中 , 进入到随时待命的应急值班状态 。 一旦意外发生 , 遥十三火箭就在短时间内具备应急发射的能力 。 这种在流程上存在交叉 , 型号队伍并行作业的发射模式也被叫做滚动备份 。
而遥十二火箭是在2011年11月9日11时21分成功发射升空的 , 这也就意味着 , 在过去的十年当中 ,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 这种“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一直在持续 。 客观地说 , 这样的模式是十分消耗各方面的资源和时间的 , 充满了各种困难和不确定性 , 毕竟这相当于每次发射一枚 , 但却要同时准备好两枚 。 在以往每年发射密度还不算高时 , 科研人员应对起来就艰难 。
而这两年 , 随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开启 , 发射密度变高 , 这对于科研人员而言 , 更加困难 。 即便如此 , 科研人员也克服了重重困难 , 想尽各种办法优化效率 , 最终得以实现“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 。
【中国航天员|航天员生病了咋办?别慌,神舟十三号随时待命,10天内接回航天员】
就拿这回神舟十二号飞船来说 , 它是用长二F火箭运载的 。 神舟十二号飞船和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一起进行总装测试的 , 当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之后 , 神舟十三号作为备份 , 就进入到了值班待命的状态 。 假如发生了意外 , 地面指挥中心可以快速反应 , 用长二F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实现和神舟十二号发射时相同的配置情况进行发射 。 最快可以在十天内发射升空 , 并把航天员接回来 。
也就是说 , 还有很多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 默默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这些是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 , 我们同样需要把掌声给到他们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到底有多可靠?
这次除了“滚动备份”之外 , 长二F火箭也是中国空间站得以建立的关键拼图和坚强的后盾 , 长二F火箭可以说是相当的可靠 , -可靠性指标达到了恐怖的0.98 , 这意味着100次发射中可能出现故障的几率不会超过2次 , 是目前我国正在服役的火箭中 , 可靠性最高的火箭 。
从1999年起 , 长二F火箭搭载过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 还包括了天宫一号 , 天宫二号 , 共计成功发射15次 , 实现了100%的发射成功率 。 确保了各项航天任务的完成 , 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 大幅度提升了中国运载火箭的国际竞争力 。
正是不畏困难地实现“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 , 以及安全可靠的长二F火箭 , 才使得我们国家可以放心地把航天员送到中国空间站当中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Tencent|原生微信上架优麒麟软件商店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Tencent|原生版微信上架统信UOS应用商店:适配X86、ARM、LoongArch架构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