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丁磊报志愿选专业,靠谱吗?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唐亚华 编辑/黎明
来源/深燃(shenrancaijing)
高考落下帷幕 , 又是一年出分时 , 填志愿、选专业成为学子们的头等大事 。
前途攸关 , 很多互联网大佬曾在选专业这件事上支过招 。 俞敏洪和刘强东都推荐选择大城市 , 马云认为选专业比选学校重要 , 任正非认为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是刚需 , 丁磊在近日的直播中直言看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 , 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 会计、金融专业可能会没落 。
细究这些专业 , 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是公认的朝阳行业 , 有巨大发展空间和社会价值 , 投身于此大有可为 。 不过 , 业内人士指出 , 生物医学从业门槛已经提高到了硕博及以上学历 , 学子们要有“坐得住”的科研素质 。
而普通的会计、金融岗位确实存在门槛较低、需求收缩、可替代性强等缺点 , 但是 , 被淘汰的只是一些低端重复性工作 , 有资质的会计师和高端金融从业者仍然是金字塔尖的人才 。
除此之外 , 数学、物理、化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专业 , 以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心理学专业 , 拥有“强基计划”等政策红利的专业 , 都是教育从业者推荐的方向 。 至于选择专业的方法 , 兴趣导向、新经济发展导向、父母指导都是有效的途径 。
学子们十年学海磨一剑 , 填报志愿可能会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 经此转折 , 有人也许会找到心灵的归宿 , 坚定地奔赴热爱的领域 , 也有人无奈与现实妥协 。 但我们只要坚信 , 保持独立思考、坚定热爱 , 无论选择哪个专业 , 都能有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 。
01
高考结束后 , 有道精品课在调研中发现 , 学生们最大的困惑是怎么选专业 。 事实上 , 这也是广大考生最纠结的事 。 为此 , 网易CEO丁磊专门开了直播 , 向学子们分享如何填志愿选专业 。
丁磊提到 , 选专业的时候 , 要看这个专业未来十年、二十年对社会的价值 。 当被问及“未来十年中 , 哪些专业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对个人来说有前途的” , 丁磊回答称最看好的专业是生物医学、材料科学 。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看似生僻的专业有什么神秘之处 。
国际教育顾问、知名自媒体人“半根筷子”对深燃分析 , 生物医学产业在美国很多州的GDP占比将近1/4 , 在国内 , 生物医学在股票、产业热度、吸引资本等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 。
“生物医学属于医学院的基础学科 , 如果它发展的好 , 对于国家、老百姓的价值是很大的 , 对比国外 , 中国在门诊部分做得很好 , 而基础病理科相对薄弱 , 生物医学的发展直接关联我们的医疗治疗水平 , 亟待更大的突破 。 所以生物医学无论是产业自身发展 , 还是对国家和普通大众 , 它的大幅进步 , 价值都非常大 。 ”“半根筷子”提到 。
但需要学生们注意的是 , 生物医学专业是基础学科 , 偏理论 , 培养时间比较长 , 大多数从业者要读到硕士甚至博士及以上 , “需要学生‘坐得住’ , 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 。 ”“半根筷子”说 。
再来看材料科学 。 业内人士指出 , 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专业 , 它既包含传统的陶瓷、玻璃、无机非金属这样的材料 , 也有新兴的比如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 属于应用学科 , 大部分学校把它归在工程类学科里 。
“国内大部分材料专业的发展已经处在国际先进水平了 , 但还有少数高精尖的材料 , 比如航空材料、芯片、高分子材料等目前亟待突破 , 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大力投入来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 这必定会产生人才虹吸效应 , 报考这样的朝阳专业前景自然是明朗的 。 ”“半根筷子”对深燃说 。
文章图片
图2/4
教育咨询机构云创互动CEO王光美认为 , 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都属于在当前阶段比较超前的专业 , 如果报考 , 建议以后走科研路线 。
事实上 , 很多互联网大佬都很看好这两个专业方向 。 除了丁磊 , 此前黄峥和张一鸣相继卸任CEO , 投身科研 。 2021年初 , 黄峥宣布辞任拼多多董事长并表示将致力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2021年5月 , 张一鸣宣布卸任CEO , 将更多参与到“脑疾病”等项目的探索中 。 一度有说法称 , 生命科学才是互联网大佬的归宿 。
从近年来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倾向来看 , 如今的社会思潮正在发生转变 。
以前有大量的学生选择金融、会计、商学专业 , 如今更倾向于理工科 。 “半根筷子”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 以往基础学科、实业还没有发展到较高程度的时候 , 大众出现了追求资本化的现象 , 如今 , 很多人的观念开始回归 。
丁磊的说法 , 实际是我们最早年所说的“学好数理化 ,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现代版本 , 如今 , 社会回归到一个共识 , 就是一个人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 , 这也是选择专业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
02
选择专业需要参考行业未来十年的潜力和走向 , 丁磊预判 ,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 会计、金融专业可能会没落 , “以后再学金融就是华尔街的农民工” 。
“半根筷子”解释:“一般公司需要的会计 , 除了财务总监 , 基本上不需要太高学历 , 专科学历也是符合要求的 。 高学历的会计专业人才大部分是做审计 , 对注册会计师资质的要求远远大于对学校和专业的要求 。 但行业需要的人不会很多 , 很难消化太多毕业生 。 ”
另外他提到 , 会计专业里有一个偏信息系统的分支 , 主要做一些机械性的统计工作 , 门槛不高 , 容易被AI替代 。
王光美也指出:“会计专业是一个未来可能面临淘汰的专业 , 因为学的知识相对较浅 , 毕业后从事的大多是为企业做账报税等基础性工作 , 可替代性太强 , 再者 , 由于会计工作的门槛比较低 , 市面上还有大量的会计培训班 , 导致从业人员参差不齐 。 ”
所以 , 会计行业的“敲门砖”是有含金量的资格证 , 而非基本的学历 。
不过 , “半根筷子”也注意到 , 在国外有单独的会计给个人或企业提供报税服务 , 未来国内这种服务可能会渐渐热门起来 , 带动一定的就业 。
而且 , 会计专业里有特定资格证的人才仍然枪手 , 比如 , 美股上市公司CFO除了需要有国内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 还需要美国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证 , 有些港股上市公司还需要有ACCA证书 。 所以对会计专业来说 , 拥有对应的特定资格证的人才 , 就业压力并不大 。
金融专业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精英、海归聚集地 , 也是无数人向往的领域 。
文章图片
图3/4
王光美认为 , 投行招聘非常看重名校背景、学历高低 , 好不容易进去了还非常依赖人脉资源 , 在行业扎根难度大 。
“半根筷子”强调 , 大众对金融有个误区 , 就是认为金融专业毕业的人大部分是去投行赚大钱 , 但实际上金融的方向有很多 , 风控、企业金融、企业现金流管理等等 , 而金融专业大部分毕业生被各种商业银行给消化掉了 。
过去这些年 , 国内银行业发展迅速 , 行业整体收入良好 , 吸引了很多人才涌入 。 但近年来 , 商业银行在收入等各方面都受到了限制 , 而且随着数字化、互联网化的发展 , 银行对人力的需求在大大减小 。
“半根筷子”建议 , 家庭有金融相关资源积累的学生报考这样的专业会更适合 , 另外 , 把金融作为辅修的第二专业 , 有一定积累之后再通过考研、留学等解决专业背景问题也是一种选择 。
其实 , 有人不建议报考会计、金融专业 , 反映的是这两个专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难题 , 比如会计专业入门容易 , 成为高端人才难 , 再比如金融大数据可以通过AI处理很多繁杂、低端的工作 , 人的作用大大被削弱 。
但广大家长和考生应该认识到 , 万事无绝对 , 真正优秀的人才在任何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
03
综上 ,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规律 , 被普遍看好的专业 , 往小了说 , 能让普通人拥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 往大了说 , 这些行业对国家、对民众有普遍社会价值 。
那么在选专业上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呢?大佬和专业人士也给出了建议 。
丁磊结合自身的经历 , 给出了学子们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一些方法论 , 如兴趣第一、家长引导 。
具体来看 , 他认为 , 对学生来说 , “要先弄清自己内心的兴趣 , 再寻找与兴趣相关的专业有几种可能 , 然后把这些专业未来十到二十年发展的路径和可能性看透 。 而对家长来说 , “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 一流的家长做榜样 , 二流的家长做陪练 , 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 许多孩子现在无法判断专业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路径 , 父母要去引导孩子 。 ”
对于培养兴趣 , 网易有道CEO周枫补充道:在有限的时间内 , 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 只有多接触才不会误解自己的兴趣 , 早点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其实是最幸福的 。
丁磊以自己举例 , 他说在自己小时候 , 父亲通过看无线电杂志的电视机电路图 , 在业余时间自己购买零件做出了一台电视机 , 家里拥有了整个县城除工厂外的第二台电视机 。 这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 也感受到了家庭中家长作为榜样的力量 。
文章图片
图4/4
他喜欢电脑 , 在1989年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 , 听父母的建议填报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电机工程专业 , “我很幸运选择了这个专业 , 过去移动通讯、电脑、手机、半导体 , 都是这个领域的 。 ”
不过 , “半根筷子”也提醒 , 学生们需要辨别自己对兴趣的理解有没有误区 , 比如喜欢打游戏和喜欢计算机专业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 做选择时要至少保证对这个专业的具体内容不反感 。
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蒋永红看好数学、应用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等专业 。 他认为 , 未来社会对数学的需求非常大 , 即便是精算、材料学专业 , 没有数学依然玩不转;社会学的迁移能力很强 , 可以做媒体 , 考公务员 , 加入社会公益组织 , 或做市场调研;此外 , 现代人普遍压力大 , 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 对这方面的从业者需求也很大 。
蒋永红不推荐过于细分、专业性强的专业 , 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变数太大 , 人不一定终身从事一个职业 , 他更看好迁移性比较强的学科 , 因为这样的专业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
“我建议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新经济领域的热门发展方向 , 理科可以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近两年新开的专业 , 文科可以选择交互设计、新媒体等专业 , 对于走科研的同学来说 , 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前景也不错 , 尤其是如果报了高校的强基计划 , 算是踩中了国家的政策红利 。 ”王光美补充 。
方法论再多 , 终究是局外人纸上谈兵 , 对于每个学子而言 , 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人生的每一步 , 都是之前选择的合集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事后的荣誉或财富 , 而是过程中的历练和成长 , 教育到最后剩下的可能不仅仅是专业技能 , 更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 是无数教育从业者以具体而生动的方式去影响受教育的每一个个人的过程 。
现实是不断变幻的大舞台 , 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也一直在变 , 走好当下的每一步 , 至于结果 , 就交给时间 。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 文中配图均来源于Pexels 。
【|跟着丁磊报志愿选专业,靠谱吗?】(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语境|B站2021个人年度报告发布:你共计看了多少个视频
- IT|报道称Polestar 4电动SUV将跟保时捷Macan电动版对标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机器|戴森达人学院 | 戴森HP09空气净化暖风扇测评报告
- 手表|采用美信光学传感器,豪鹏科技电池,GARMIN佳明VENU2手表拆解报告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人民日报|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