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IP失灵,好原创难寻,优爱腾如何打破“魔咒”?


DoNews|IP失灵,好原创难寻,优爱腾如何打破“魔咒”?
文章图片
图1/1
题图 | IC Photo
撰文/长风
编辑/杨博丞
IP已经成为优爱腾片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日前 , 优爱腾陆续召开春季招商会 , 也公布了自家的最新片单 。 和以往一样 , 无论什么题材的剧集 , 在选材上都能看到不同的IP题材 。
爱奇艺“爆款主推”的剧目、优酷的悬疑剧场大多为IP改编剧 。 孙俪、赵又廷主演的《理想之城》 , 黄景瑜、肖战主演的《王牌部队》以及《重生之门》、《五行世家》均取材自人气网络小说 。 背靠腾讯获得阅文大量IP资源的腾讯视频更是直接形成了以IP生态为基础的扩张策略 , 推出了《千古玦尘》 , 《青簪行》等多部原著翻拍剧 。
不仅是视频网站 , 正午阳光、完美影视等影视公司都曾花费高价购买过IP版权 。 并且制作出《琅琊榜》、《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出圈作品 。
行业热衷于改编IP的原因在于这类剧集为自身带来了巨大效益 。 《盗墓笔记》、《庆余年》等人气网络小说的翻拍剧就促使视频平台打开版权付费市场以及后续的超前点播付费模式 , 拉动了爱奇艺、腾讯视频的会员营收增长 。 就连短视频平台也按捺不住 , 快手在去年8月与中国“网络文学+”大会达成合作 , 以10部优质网文IP的影视剧改编为起点 , 未来还将共同开发100个优质网文IP 。
不过随着大众审美的不断提升 , IP剧粗制滥造的问题浮上水面 。 《凤囚凰》、《择天记》等只有流量没有质量的翻拍剧被观众舍弃 。 行业逐渐意识到赌马式的粗犷开发IP并不可行 , 转而走向精细化运作 。
可以看到 , 近两年市场虽然仍十分关注大IP , 但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 , 这类剧集整体占比正在不断缩减 。 在IP改编剧走上要质不要量的良性发展道路的背景下 , 原创剧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 尽管目前整个原创剧市场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
改编IP的本质是流量转化
据《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 , 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人 , 全网作品累计约2800万部 , 全国文学网站日均更新字数超1.5亿 , 全年累计新增字数超过500亿 。 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 这其中就包括影视改编 。
这部分产业给各大视频网站带来极大收益 , 爱奇艺可以说就是最先吃到螃蟹的玩家之一 。
2015年 , 爱奇艺上线了李易峰杨洋主演的IP改编剧《盗墓笔记》 , 上线仅5分钟即刷下2460万次点击率 , 22小时后流量破亿 , 创造了网剧最快破亿纪录 。 爱奇艺更是借此撕开了会员付费模式的口子 。
当该剧全集内容向爱奇艺VIP会员正式开放后 , 5分钟内瞬时播放请求达1.6亿次 。 平台因承受不住如此大规模的流量“袭击” , 致使爱奇艺服务器“大瘫痪” 。
这让市场看到了IP的力量 , 各大视频平台以及影视公司开始囤积极具人气的漫画、网络小说等各类版权 , 据凤凰文创洞察报道 , 2017年 , 网文IP剧拿下了中国电视剧市场份额的70% 。 这些IP也给予了平台一定的回报 , 比如在2016年 , 播放量超20亿的网剧100%改编自网文IP 。
近两年IP仍在持续发挥效应 , 几部爆款剧甚至进一步推动了视频网站变现 。
去年中旬 , 爱奇艺通过两部热播剧《庆余年》和《陈情令》成功推出“超前点播”收费模式和星钻会员 , 拓宽了会员付费消费场景 , 使得该平台在会员数减少的情况下 , 会员服务业务的收入在2020年Q3仍同比增长7%至40亿元 。 其中 , 《陈情令》大结局的付费点播量达到520万 , 最终的点播收入高达1.56亿元 。
腾讯也在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表示 , 一些IP改编为动画及真人剧集的作品广受欢迎 , 例如《斗罗大陆》等 , 会员留存率较高 。
为什么IP改编剧能如此受追捧?这与IP拥有自带流量的特质密切相关 。
头部网络小说《盗墓笔记》在网上连载之际收获了大量粉丝 , 在其带动下 , 该小说出版的九本实体书总销量得以超过1200万;其他“古早”人气网文也在粉丝力量的帮助下 , 得以在新兴的音频领域取得不错的收听量;如今的IP翻拍剧容易出爆款的原因也在于此 。
这类翻拍剧可以在原有流量的推动下走进大众视野 。 《赘婿》、《甄嬛传》等IP在翻拍的时候均未播先火 , 大到选角安排 , 小到服化道 , 各种细节上的问题都有可能登上微博热搜 , 在引起网络热议后引来一部分路人关注 , 收割新流量 。
但改编IP也并非百发百中 。
IP运营力不足 , 改编终究毁原著
自2015年IP元年至今 , 平台以及制作公司着实产出了不少爆款剧集 , 但也没少翻车 。
《狼殿下》从剧情到台词都被指“辣眼睛” , 大众评分仅有4.3分;张一山版《鹿鼎记》播出之后在演员演技、情节设置、剪辑方面都遭到诟病 , 遭遇口碑滑铁卢 , 大众评分3.3分 , 成为“最差金庸武侠翻拍剧” 。 采用经典“IP+流量艺人”套路、由韩国人气漫画《狂野少女》改编的《甜蜜暴击》也被网友调侃“没见到甜蜜 , 每一秒都是暴击” , “改编毁原著”的“箴言”就此产生 。
此前的热门网络小说《默读》、《天官赐福》等作品在传出要被翻拍成剧的时候 , 引发了不少书粉的抵触 , IP爆款论最终变成了IP失灵论 。 对于这种现象 , 制片人于淼将其原因归结为行业盲目开发 。
于淼告诉DoNews(ID:ilovedonews) , “有些IP并不适合改编 , 这些IP在开发的时候 , 如果是完全按照原著来拍可能会因为缺少很多东西难以支撑 。 但是大刀破斧的去改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 比如编剧功底是不是够强 , 而且这样做也就意味着整个IP就等于白买了 , 粉丝也不会接受 。 ”这在之前已经有不少前车之鉴 。
《凤囚凰》就是魔改剧中的典型 。 为了避开敏感的穿越情节 , 制片方对很多相关剧情进行了删减 , 基本背离了原IP 的核心要点 , 最终豆瓣评分仅3.7 。 大大消耗了粉丝对IP的忠诚度 , 降低了原著的商业价值 。 作为耽美小说的《成化十四年》也因为在翻拍时加入了BG(异性恋)线 , 劝退了大量原著粉 。
接受过教训后 , 行业一改之前的冒进 。 “现在整个行业对于IP的选择越来越谨慎 。 除了流量以外 , 业内更看重这个IP是不是一个好故事以及是否有可操作性 。 ”不过 , 即便具备了这些特质 , 由于行业不成熟 , 打造优质作品依旧困难 。
阅文CEO程武就曾表示 , 当前中国IP产业的工业化能力仍处在初级阶段 , IP运营能力以及IP人才储备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阅文要培养更多导演、编剧在内的创作者 。
而在告别粗放走向精品化趋势到来的大环境下 , IP剧开发的步调随之慢了下来 。
据艾媒数据中心显示 , 从2017-2019年中国市场网剧IP剧数量占比情况来看 , 中国市场网剧IP剧数量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 这3年中国市场网剧IP剧数量占比分别为42%、32%以及29% 。
2021年第一度该趋势继续保持 。 据IP价值观提供的数据 , 2021年一季度上新剧集约为76部 , 其中IP剧集数量约为44部 , 约占整体的58% , 而2020年一季度上新的IP剧约为48部 , 占当季所有上新剧比例约为77% 。
IP剧集占比下降意味着原创市场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 。
沉在水下的原创剧本
去年 , 原创市场便产生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爆款剧集 。 其中《三十而已》最终点击量破70亿 , 超过1.7亿用户收看 , 微博和抖音的话题讨论量均超过200亿 。 今年的《觉醒年代》更是让原创再攀高峰 。
但相比之下 , 原创的战斗力较IP改编剧仍有一定差距 。 2019年骨朵平均热度超70的剧集达27部 , 其中仅有4部为原创剧集 , IP改编剧集数量高达85% 。 艺恩发布的《2020年国产剧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 2020年头部剧中IP改编剧数量稍减但仍超6成 , 也就是说成为爆款的原创剧依然很少 。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优质原创剧本太少吗?在剧本超市CEO王鹤鸣看来并非如此 。 “市场上并不缺好的原创剧本 , 问题在于怎么把找到这些剧本 。 因为原创是沉在水底的那部分 , 不像IP因为有数据参考所以浮在水面上可以被发现 。 因为无法分辨 , 市场错过了很多好作品 。 ”
在2019年的第一届“华语编剧黄金周大会”上 , 主办方发布的《中国编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文件也指出 , 专业编剧从业人数保守估算超过14万 。 而每年有作品播出的编剧仅占3% , 大量的剧本处于无法投拍的状态 。
挖掘剧本只是打造优质原创剧的一个环节 , 在这之外 , 还要给剧本找到好的制作团队 。
“因为平台收的不是剧本而是影片 , 所以一个好剧本还需要给到一个好的制片人 , 好的导演好以及好的制作公司 , 这中间的链条太长了 。 编剧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 , 最终就会导致好故事没能拍成好作品 , 平台就不会买账 , 最终只能被埋没 。 所以 , 希望能够有更多联结编剧、剧本和影视公司的中介平台出现 , 给原创剧本提供一个被发现的路径 。 ”
剧本超市作为这样一个平台 , 目前已经与爱优腾、华谊兄弟等4000多家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 , 推出了《号手就位》等作品 。
除了外部加持 , 原创市场要想更进一步发展 , 还要从内提高编剧的创新能力 。 爱奇艺CEO龚宇就在今年的“编剧之夜”上表示 , 爱奇艺每个月有数次的评审会 , 每一次看几个项目到十几个项目 , 但看到的项目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
【DoNews|IP失灵,好原创难寻,优爱腾如何打破“魔咒”?】无论是做IP改编剧还是做原创剧 , 平台以及制作方的最终目的还是产出更多优秀作品 , 打造更多爆款 。 而在政策严打注水剧、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 此前行业所信奉的流量即市场的理念已经不再奏效 。 只有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营 , 让作者、导演、编剧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做强 , 才能输出受到认可的影视剧 。
正如于淼所说 , “作为网文IP , 《隐秘的角落》并不算多么头部的作品 , 但是在很好的运作之下 , 改编后的影视剧可以带来的效果可以说是超出预期 , 大众反倒是在剧的推动下开始回顾小说 。 ”而整个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内容与运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