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的“吉卜赛”迁徙史
文章图片
图1/1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乔雪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迁徙 , 曾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吉普赛人一生的母题 。 吉普赛人经屡次迁徙 , 离开印度 , 11世纪到波斯 , 14世纪初到东南欧 , 15世纪到西欧 , 20世纪下半叶 , 吉普赛人的踪迹已遍布北美和南美 。 传说中 , 他们的一生都在迁徙 。
秉承“自由与开放”精神的互联网大厂们 , 也曾在东方硅谷的中关村、五道口、西二旗迁徙 , 他们曾经有如各个大城市里的“吉普赛人” , 起始于代码 , 潜心于科技 。 如今 , 他们的触角深入大众生活和城市的各个角落 , 走出了原本只在“0”“1”中构建的世界 , 买楼买地 , 在现实世界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存在感 。
《孟子》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无恒产 , 必无恒心 。 ”楼、地 , 见证着互联网科技公司们的兴衰变迁 。
迁徙的互联网“吉普赛人”
当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车库组装出第一代苹果电脑 , 谷歌租用了第一间车库办公室时 , 硅谷就成为了硅谷 。
中国科技公司的创业故事 , 也在延续着大洋彼岸的“光荣传统”:联想租用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个不足20平的传达室 , 华为诞生在深圳一间破旧民房里 , 马化腾租着舞蹈室开启奋斗之路 , 马云好一点 , 在杭州湖畔花园拥有一套四居室 , 李彦宏则在北大资源宾馆创立了百度······
新一代BAT故事更接地气 , 快手、字节、美团的共同故乡是“华清嘉园” , 这个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小区 , 虽然现在的房价动辄8位数 , 但快手早期投资人胡博予回忆:我找到快手的时候 , 他们只有8个员工 , 在一个非常破的居民楼里 , 没有任何收入 , 也没有任何有形资产 。
这里还是快手两位创始人的安家之所 , 程一笑一家租住在华清嘉园小区的一套民房里 , 而后来的另一位主要创始人、CEO宿华也选择住在这里 , 这样就有了两人经常下班后一起吃碗螺蛳粉 , 结伴步行回家的温馨画面 。
美团也诞生在这儿 , 在一个三居室里 , 只有王兴、王慧文、赖斌强三个人 , 白天办公 , 晚上就睡在那里 。 三个人已经没钱了 , 发个短信 , 就能在同小区见到一批“天使” 。
张一鸣给重要的部门的奖赏 , 是可以用里面的卧室办公 , 而不重要的部门就挤在客厅里 。
1998年 , 丁磊将网易从广州搬来北京 , 办公地点几经变迁:从最早的崇文门新世界中心A楼 , 搬到嘉里中心和东方广场东三楼 , 最终 , 终于在五道口清华科技园D座找到栖身之地 。 老牌互联网巨头经过迁徙选择定居 , 而新锐互联网也难免重复老路 , 不断迁徙栖身之地 。
迁徙未必是坏事 , “如果两三年都搬不走 , 这公司就得黄 。 ”这份暗喻表示 , 走出华清嘉园 , 搬到更大的地方 , 才是企业走上正轨的标志 。 互联网创业的故事 , 起点总是低微 , 毕竟 , 写代码 , 能拥有一台电脑就足够了 , 但渐渐地 ,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 , 小总要变成大 , 简单总要走向繁复 。
很快 , 快手就从华清嘉园迁入了200米开外的清华科技园B座 , 当时员工20来人 , 日活已经来到千万 , 接着 , 两位创始人经过一道计算题 , 决定把快手的LOGO竖立在了科技大厦D座楼顶 。 五道口3公里范围内 , 快手已经拥有清华科技园、同方科技广场、文津国际酒店等多个办公区 。
但没过多久 , 就又再次搬家 , 2018年底 , 快手便搬到了位于西二旗的联想北研园区 , 关于快手易址的原因 , 坊间有传闻称是清华科技园租金较高 。
宿华选择北上 , 张一鸣则更喜欢市区内的繁华 。
“东方硅谷”中关村 , 曾经是互联网公司最爱的据点 。 创始人们出自周围环绕的清北人大、北航北邮等高校 , 加上作为最早一批出台高科技公司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 , 这里是优质IT企业的孵化器 。
中关村互联网永恒地标是理想大厦 , 这里是中关村最早且最贵的甲级写字楼 。 在入驻理想前 , 新浪蜗居在万泉庄的小白楼 , 那是一所小学的附属楼 。 “三层楼 , 长长的这么一小条 , 就跟个小火柴盒一样 。 ”
能入驻这样的写字楼 , 是新浪最风光的日子 , 据《人物》报道 , 新浪始终是理想国际大厦最大的租户 , 大厦最拥挤的时候容纳4500人 , 其中新浪就有3000多人 , 楼层越往上越贵 , 新浪是从顶往下租了四层 。
因此 , 大厦为最“豪气”的租户挂上了硕大的logo , 这一度成为了百度的心病 , 直到上市后 , 在自己的搜索大厦拥有姓名才纾解 。
百度的规模越来越大 , 普天大厦、理想大厦都不足以承载 , 于是选择迁往更北的西二旗;有人迁徙是因为拥有丰沛的粮草 , 而有的迁徙 , 则是伤经动骨 , 理想后来的租客ofo , 在短暂的辉煌停留后搬去了互联网金融中心 , 此时已从最繁荣的3400人 , 缩减到400人 , 直至逐渐趋于被遗忘 。
迁徙 , 成为了互联网公司早期的主题 , 居无定所 , 曾是互联网公司们最有活力的证据 。
安家
最先安家的是百度 , 2009年 , 在中关村流连多年的百度率先动身 , 结束了在普天大厦、理想大厦、第三极大厦等多幢写字楼分散办公的状态 , 一路北上 , 从北三环外搬到了北五环外的上地科技园区的新总部“搜索框”大厦 。
一位百度人告诉Tech星球 , 这座达9万平方米 , 足以容纳百度7000多名员工的大厦 , 曾一度是让百度人骄傲的存在 , 在北京有属于自己楼的公司并不多 。 但没多久 , “搜索框”大厦也人满为患 , 百度只能继续搬家 , 上地周围的鹏寰大厦、奎科大厦、首创空间大厦都留下过百度的足迹 。
2012年 , 百度员工数量只有2万出头 , 2014年就翻了一倍多 , 也正是在这一年 , “搜索框”大厦向西3公里的中关村软件园二期里百度科技园落成 , 成为了百度的新“家” 。
后来这座园子里 , 新浪花费了超过15亿 , 兜兜转转与百度又做上了邻居 , 新浪正对面是网易 , 隔壁是腾讯 , 腾讯对面是百度 , 四家公司分占据了传说中的「互联网的十字路口」 , 被戏称为“后厂村F4” 。
北京有句老话叫“上风上水” , 北京城的北面气象万千 , 历来被认为是风水宝地 。 除了高校云集 , 众多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公司定在了西二旗 。
也有人不信邪 , 选择去年轻人更爱的望京 , 阿里巴巴2015年购得望京绿地中心3号楼 , 作为总部 , 但是最近又想要重回热闹的北边 , 已经在中关村的北部拓土 。
雷军和小米先后辗转银谷大厦、卷石大厦、华润五彩城等地 , 直到2019年小米科技园落成 , 这个“家”花掉雷军52亿元 。 快手也从2018年中开始寻找新总部 , 以结束多个办公区分散的状态 , 最后28亿买楼 , 跟小米做上邻居 。
最钟情中关村的还要数字节跳动的张一鸣 , 为字节买下方恒时尚中心作为第一个家 , 还不忘提醒员工要晒出地址 , 以彰显“我们是少有的在市中心知春路的 , 不像那些在上地、通州等城乡结合部的公司 。 ”
一位地产中介告诉Tech星球 , 字节在这里安家 , 还间接带动了附近的房价 , 那段时间 , 他最喜欢的话术是 , “快定下来 , 就能和字节做邻居了 。 ”
但流动仍然是字节员工的主题 , 虽然方恒时尚中心有4333个工位 , 和原来中航办公室的5618个工位、中关村e世界财富中心5655工位相比 , 这个“家”还不够大 , 而类似这样的办公场所 , 字节跳动在北京有39个 。
每天的53辆穿梭车 , 就在这散落的39个办公地点之间来回反复穿梭、循环 , 根据自媒体人刘润计算 , 要穿梭出一个从成都到东京的距离 。
而身处“天堂硅谷”的阿里就幸运的多 , 不仅在杭州滨江区拥有总建筑面积136000㎡的园区 , 2020年10月 , 蚂蚁集团以26.99亿元、楼面价5194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拿下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一宗总体量超过70万方的商办地块 , 周边的房价也应声上涨 。
为了安家 , 很多互联网公司拿出全部身家 。 早在2006年 , 搜狐动用30%的现金储蓄 , 以约2.77亿美元的总价 , 购置了五道口北京威新国际大厦 , 后来又自建了搜狐媒体大厦和搜狐畅游大厦 , 互联网旧贵族没有想到 , 按照6月22日股价 , 市值6.75亿美元不敌早年的不动产 。
B站目前整租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凯德国正中心 , 是这里的最大租户 。 2020年 , “上漂”10年的B站 , 终于拿出81亿元在上海落脚 , 而截至2020年三季度 , B站可用货币资金只有10亿 。
巧合的是 , 同年11月 , 美团也斥资65.41亿元拿下隔壁地块 , 成为其同桌 , 勤俭持家的美团 , 一次次在望京搬家、扩张 , 员工分散在恒基伟业、望京研发园、启明国际大厦、数码港大厦等超3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 , 这也是美团成立10年来第一次购置如此大规模的不动产 。
更广的迁徙与总部的弱化
除了在大本营不断扩大版图外 , 互联网公司的触角还伸向了更远更广的地方 。
北方的公司选择南下 , 百度的华南总部和国际总部 , 都在深圳落地;一路高歌的字节也花费10亿 , “跳动”到深圳和腾讯做上了邻居 , 员工规模激增的背后除了自身业务增长带来的需求 , 或许也与字节跳动加大投资收购有关系 。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 , 2014年以来字节跳动累计对117家企业进行投资或并购 。 小米也以5.31亿元竞得海的一宗商业用地 , 正式加入到了后海“总部群” 。
而南方生根的公司选择北上 , 阿里将在北京和杭州设立双总部 , 还在重庆、郑州、西安等地都设有区域总部;虽然任正非表示 , 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 , 但并不妨碍华为也准备拿下北京新兴的丽泽商业区 , 成为国内业务的管理总部和中心 ,
一方面 , 互联网科技公司们是为了自己日益壮大的力量寻找归宿 , 而另一面 , 也在将拿地作为一门生意 。
京东不仅有过拿地建设总部、物流中心、客服中心的动作 , 其还盯上了产业新城这块蛋糕 。 2017年 , 京东在广东汕头投资建设“塑米京东云粤东运营中心” , 同年 , 京东再与广东东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并于两年后斥资10.6亿元在东莞凤岗拿地 , 将建设“凤岗京东智谷”项目 。 2020年10月 , 京东又联手平安、中南建设以47.3亿元将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板块两宗地块收入囊中 。
京东近期最著名的一次收购是花费27亿元拿下北京翠宫饭店 , 很快 , 这栋楼又被转给知名对冲基金安祖高顿 。
拿地买楼的也离不开企业所在地方的支持 , 美团拿下上海地块时 , 出让条件上指定要求引进互联网在线新经济产业领域的国际性、全国性和大区域性知名企业设立的总部;小米用底价拿地的背后 , 是准入要求中写明行业为A0610智能手机、移动电视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 。
而称为国货之光的华为 , 则拥有更强大的GR , 当年华为搬去东莞的时候 , 东莞市为华为终端总部划拨了1900亩土地 , 用来建设华为员工公寓、华为终端总部等项目 , 而华为的研究所 , 遍布深圳、上海、杭州、南京、北京、西安、武汉和苏州等 。
华为已拥有庞大的土地储备 , 近几年累计获得的土地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米 , 规模相当于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型开发商 。
曾让互联网引以为傲的大本营所带来的总部经济变了 , 地方经济渴望由互联网巨头们带来新的飞跃神话 , 而互联网巨头们则享受一些扶持政策 。 同时 , 未雨绸缪 , 以保证自己未来有足够的空间 。
在互联网行业增长总体减速趋稳的当下 , 这些写字楼和地块 , 成为了互联网科技新贵们最值钱的资产之一 , 似乎印证着那句老话 , “主业做得好 , 不如买楼买得早” 。
【|互联网大厂的“吉卜赛”迁徙史】听说 , 最近腾讯在大铲湾买下了一座岛 , 内网最热的征名是“鹅城” , 让人不禁想呼应《让子弹飞》那句“我就是想站着 , 还把钱挣了”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市场|激斗智能家居,大厂遇到新对手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