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万物互联扩张背后:“居家”成常态“在线”猛发展
文章图片
图1/5
《投资者网》 丁琬璎
我们工作的点滴成绩 , 生活的衣食住行 , 都已被看不见的一张网、一朵云所改变 , 那么问题来了:是哪张网 , 又是哪朵云?
回顾2020年 ,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 , 人们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物理位移的受限扩展了“足不出户”的边界 , 包括影响职场办公的在线音视频会议、远程办公 , 还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升级下海外购物“潮涌” 。
《投资者网》通过调研、整理并选取在相关领域的多家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包括已获多轮投资的科技公司) , 从技术革新、投融资概况等方面 , 分析计算机领域过去的一年甚至数年中的技术革新 , 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
看看在通往“万物互联”的路途中 , 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图景是什么 。
“居家”成常态 , “在线”猛发展
“居家隔离”影响了物理位移 , 然而办公和消费作为刚需 , 足不出户全球化办公和购物不知不觉中成为现实 。
去年春节假期期间就知道节后需要居家办公 , 于是在线会议、远程办公发展了起来 , 据6月9日发布的《2020年IDC中国视频会议与协作市场跟踪报告》显示 , 2020全年 , 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达到9.5亿美元 , 市场规模较同比上涨18.9% 。 其中 , 硬件视频会议市场同比增长15.3% , 达到6.9亿美元;云会议市场同比增长29.4% , 达到2.6亿美元 。
此外 , IDC预测 , 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 云会议市场占比将近40% 。 由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 , 以及非接触商业的兴起 , 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
文章图片
图2/5
回到生活的衣食住行 , 最深的感触就是受疫情影响 , 线下商场购物受阻 , 线上购物飞速发展 。
随着中国市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 吸引众多知名国际品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 随着电商基础设施不断成熟完善 , 国际品牌对中国线上渠道正在加快 , 相较国外市场 , 中国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已养成 , 中国拥有更广泛的线上消费人群 , 作为海淘买家的人们希望足不出户买遍全球好物 。
艾瑞咨询相关报告提到 , “消费信心在后疫情时代大幅提振 , 跨境海淘用户的消费频次与消费金额已恢复至较高水平:海淘用户购买频次较高 , 调研人群中约87%的人每个月至少海淘一次;超过64%的用户在过去一年平均每笔海淘订单金额在500元以上 。 ”(见下图) 。
文章图片
图3/5
笔者也是上述数据统计中的一员 , 除了可以在线买遍全球好物 , 去年笔者还体验了“沉浸式”看房 。
通过贝壳找房APP , 线上VR看房、VR带看 , 用碎片时间 , 不用再让经纪人带着看 , 在出行受限的2020年 , 笔者切实感受到“足不出户”的边界还可以再扩展 。
进入2021年的后疫情时代 , 改变仍在持续 , 而这些飞速发展的背后 , 离不开全球范围内云和网络的发展 。
IT架构向“云迁移” , 云计算在“上半场”
中信证券首席计算机行业分析师杨泽原认为 , “云计算是IT架构演进的方向 。 ”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 , “云计算还在上半场” , 并给出了国内的云计算上市公司的估值(见下表) 。
文章图片
图4/5
“计算机领域产业格局变迁主要有技术 (Cloud+BigData+IoT+AI+Chain)、需求(数字转型)、环境(政策+资本)驱动三大驱动力 。 其中 , 技术进步是推动发展模式升级最直接的驱动因素 。 5G提升传输速度 , 云计算提升运算大数据能力 , 物联网带来更多数字化可能性 , 再加上疫情带来的数字化提速 。 优质计算机领域公司发展有望迎来升维机遇 。 ” 杨泽原告诉《投资者网》 。
这从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云计算(未上市)在近年来受到资本的青睐(见下表) 。
文章图片
图5/5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 , 从长期来看 , “云计算是确定性的长期趋势 。 ”
根据Gartner最新预测 , 2020年全球IT支出3.69万亿美元 , 中国IT支出2.8万亿人民币 , 占比约为 11.65% , 相对于中国GDP在全球占比(约16%)有显著提升空间 。 同时 ,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持续增长并逐步接近美国 , 及中国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 , 中国IT开支在量级上有望与美国(约7000亿美元)接近 。
据IDC预计 , 整体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有望由2017年的4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20亿美元 , CAGR 41%增速远超全球平均 , 中国云虽然起步晚于美国但发展迅猛 。
“云计算下的IT架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 能够做到降本增效、挖掘数据价值、提升业务创新力 , 成为确定性的架构升级方向 , 由于规模共享可以按需配置 , 为企业降本增效 , 打破数据孤岛 , 挖掘数据价值 , 开拓渠道等合作 , 生产效率提升 , 业务创新能力提高 。 ” 杨泽原补充道 。
SD-WAN爆发上涨 , 推动“云网融合”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IT产业的变革 , 互联网+带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 ,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部署在云上 , 且不少企业还是多云模式 , 另外 ,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核心业务布局在网络上 , WAN流量的激增成为必然 。
这样一来 , 提升网络效能并升级换代的同时 , 如何保障上云企业的效率和体验也迫在眉睫 , 更重要的还有厂商、运营商等多方都非常关注的运维问题 。
在数据安全问题增加、高级和复杂网络威胁上升以及企业内部移动和无线设备使用量激增的大趋势下 , 虚拟专用网络以其访问效率高、安全性强、容量可升级、可完全控制等优点 , 成为企业通讯交流所依靠的重要技术 , 于是 , SD-WAN有了用武之地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SD-WAN是由技术推动产生的应用 , 而技术的不断演进也进一步加速了SD-WAN的发展和落地 。
关于SD-WAN , 中国信通院SDN/NFV/AI标准与产业推进委员会发布的《SD-WAN全球技术与产业发展》(以下简称“信通院白皮书”)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定义 , 广义的SD-WAN(Software define WAN)直译为“软件定义广域网” , 定义了一种“以业务与应用为导向 , 融合多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SDN、NFV、网络编排与探测等)的新型广域网架构 。 ”
参与上述白皮书编写的观脉科技CTO苗权告诉《投资者网》 , “在云计算的发展之下 , 数据中心云化但网络介质还是光纤介质 , 仍然依托于IP地址传输 , 直到2015年末VXLAN的问世推动SD-WAN向前迈进 , 网络传输技术才得以向前推进一大步 。 ”
“比起VLAN , VXLAN通过隧道技术在物理的三层网络中虚拟二层网络 , 处于网络终端无法察觉到通信过程 , 具有多租户支持的特性 , 通过分割 , 各个租户可以独立组网、通信 , 地址分配 , VXLAN技术改变了网络的形态 , 把整个网络资源融合 。 ”
SD-WAN代表了SDN技术在近些年最引人关注的应用 , 它旨在帮助用户降低广域网(WAN)的开支和提高网络连接的灵活性 。 从资源供需角度来看 , 则更适合称为NaaS(网络即服务) 。
NaaS跟IaaS一样 , 进入门槛低但做好不易 。 简单在云服务商的平台上搭建虚拟机 , 然后利用这些虚拟机作为加速的跳板来实现加速的优化效果非常有限 , 而真正的NaaS服务需要“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专属虚拟网络 , 从二层数据链路层、三层网络层、四层传输层以及七层应用程序做不同的优化 , 从而解决实时传输中的瓶颈 , 去满足游戏全球同服、在线实时互动、云间通信、混合云、移动办公等场景的需求 。 ”苗权补充道 。
据Valuates Reports研究报告测算 , 至2027年 , 全球虚拟专用网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5.9亿美元 。
市场需求也迎来了爆发式上涨 , 在个股南凌科技2020年年报中也得以体现 , 去年该公司SD-WAN收入同比增长152.66% 。
AR离不开“云网融合” , 5G行业活力强大
“SD-WAN基于软件定义的技术弹性构建网络连接拉通云网、融合固移 , 是5G和云网融合在广域网落地实施的一个重要利器 。 ”信通院白皮书提到 。
华为发布的《AR洞察与应用实践白皮书》提到 , “网络对AR设备与远程计算资源(通常是云)的连接至关重要 。 ”
一方面 , 是在AR体验过程中 , 网络能够将用户与其他AR用户及物联网设备和数据库连接起来 。 而且网络将 AR 设备与远程计算资源(通常是云)相连接 。 虽然原则上 AR设备可自成一体 , 但在实践中考虑到成本、重量、体积、发热和电池续航 , 设计师必须将部分算力转移 。 连接智能手机的分体式 AR 设备将成为消费者AR设备的主流 。
另一方面 , 智能手机同样需要电池供电 , 且算力有限 , 所以云计算将是一种更实际的解决方案 , 而云的使用就要求设备和云数据中心之间实现网络互联 。
招商证券认为 , “2020年为我国真正的5G建设元年 , 预计2022年有望成为5G应用全面爆发的年份 , 2019年5G云VR产业元年过后 , 2020-2022年将成为虚拟现实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的关键发力时窗 , 目前全球处于部分沉浸/成长培育期 。 VR/AR将带来数字流量的增长 , 推动IDC、云计算产业链的发展 。 ”
2021年我国5G行业的发展同样呈现出了强大的活力 。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消息 , 中国5G发展取得领先优势 , 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 , 占全球比例约为70%;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亿 , 占全球比例超过80% 。 5G在我国的普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 , 这些自然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全国各手机厂商的共同努力 。
华为在上述白皮书中提到 , “AR 产业链涵盖终端设备、内容和网络等各个方面 , 需要将这三大能力相结合 , 打造优秀的产品组合 。 AR 行业生态的所有参与者需共同合作 , 建立统一标准及机制 , 汇集各领域的专业力量 , 共创 AR产业繁荣 。 ”
信通院白皮书中强调 , “SD-WAN已成为产业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网络基石 。 云网融合 , 5G是我国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 赋能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 ”
招商证券认为 , “5G规模建设开启 , 云计算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 5G应用加速发展 , 2021年建议围绕5G基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及5G新应用布局优势白马标的和优质成长公司 。 ”
【投资者网|万物互联扩张背后:“居家”成常态“在线”猛发展】在5G+云计算+SD-WAN融合趋势下 , 我们“足不出户”的边界能扩展到什么领域 , 未来 , 云网融合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 《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和报道 。 (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网络化|工信部:2025年建成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数字化|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人物|俄罗斯网络博主为吸引流量 闹市炸毁汽车 结果够“刑”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