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大小周,打工人扳回一局


|取消大小周,打工人扳回一局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园长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不论是996还是大小周 , 其本质都与奋斗无关 , 只和利益有关 。
“快手将于2021年7月起取消大小周”的消息 , 正在微博、知乎、脉脉等各大互联网打工人聚集的媒体社区刷屏 。

|取消大小周,打工人扳回一局
文章图片
图2/4
快手取消大小周的邮件
快手自2021年1月10日开始“全面大小周”模式 。 而根据公众号《Tech星球》此前报道 , 快手人力负责人曾表示 , 在全面大小周之前 , 快手就已经有70%的人在大小周加班了 。
此次快手取消大小周的员工邮件表明 , 大小周制度取消后 , 各部门、各团队的加班模式将变为“按需加班” 。
与之类似的还有腾讯游戏的光子工作室 , 自2021年6月中旬起 , 将开始实施“规定时间必须下班、离开办公区”的作息制度 , 团队想要周末或者其他休息时间加班 , 还要发邮件申请才行 。
另一大巨头字节跳动则不同 。 有媒体报道称 , 在字节跳动近期的一次“openday”上 ,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表示 , 经过调研 , 1/3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 , 1/3的人支持 。 目前 , 字节跳动能否如快手、腾讯一样为员工“减负” , 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
“小组8个人一起吃午饭 , 里面7个人觉得大小周好 , 一个人说无所谓 。 ”一位认证“字节跳动员工”的用户在脉脉上表示 。 和字节跳动的这份调查相比 , 在一些团队中 , 支持搞大小周的比例更大 。
多上一天班 , 到底好不好?或者说 , 加班到底好不好?对于这个问题 , 各大公司和各大公司的打工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
谁在制造大小周 , 谁在污名化按时下班
“996与奋斗无关 , 与利益有关 。 ”这是新华社主办的思想政治刊物《半月谈》评价996加班制度时的标题 。
大小周和996 , 都是一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过度加班产物 , 并没有本质不同 。 因此 , 大小周和996一样 , 都是企业对于员工的休息时间的一种挤压 , 试图用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长 , 来降低招聘人数 , 降低人员成本 , 以获得市场上的更大竞争力 。
很多互联网公司从业人员 , 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 。 2019年3月 , 有人在知名程序员论坛GitHub开设了一个专栏 , 名叫“996.ICU” , 意思是过度加班 , 等于给自己挣ICU医药费 。 这个栏目专门用来统计哪些互联网公司正在实行 , 或者曾经实行过996、大小周等不合理加班制度 。 至今 , 这个名单仍在加长和更新 。
【|取消大小周,打工人扳回一局】刺猬公社查阅发现 , 拼多多、游族网络、依图、德邦、小红书、饿了么、掌门一对一、步步高、京东、58同城、字节跳动、每日优鲜、用友、Boss直聘、小米、亚信、猎聘、百度、便利蜂等知名公司 , 都出现在了这份长长的表格中 。
从这份表格中还不难看出 , 996、大小周的加班制度 , 已经从北上广深向二线、三线城市扩散 , 大连的东软集团、厦门的4399、潍坊的歌尔股份......也被“指认”存在不合理加班现象 。
在不合理加班制度在企业中扩散的同时 , 也出现了对合理、合法上下班的“鄙夷”之声 , 认为遵守国家法定的8小时工作制 , 就是不奋斗、不努力 , 没有“狼性” 。

|取消大小周,打工人扳回一局
文章图片
图4/4
996、大小周公司名单 图源:github
在《半月谈》看来 , 这套话术相当具有迷惑性 。 一些人为了夯实加班=奋斗的逻辑 , 还会将研制两弹一星时期的科学家们的事迹 , 拿来与公司加班进行对比 。 “他们甚至将合法的8小时工作作为996的对立面污名化 。 ”《半月谈》在评论中表示 。
为了尽量按时下班 , 一些员工不得不成为“职场表演艺术家” 。 “下班之后不拿包 , 电脑永远开着 , 让同事以为自己还会回来”“把钥匙和外套放在工位 , 制造没有离开的错觉”......知乎社区中最近正在流传“花式”假装加班的技巧 。 在畸形的职场氛围下 , “打工人”只能行此下策 。
多上一天班 , 打工人并不能多赚钱
“只有11%的职场人因加班而获得升职加薪 。 ”

|取消大小周,打工人扳回一局
文章图片
图5/4
图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劳动的回报 , 并不一定随着工作时长的延长而增长 。 这是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在2021年五一劳动节之前发布的《2021职场人加班真相调研》给出的残酷结论 。
实行大小周制度的“大厂” , 一般情况都有相应的加班补贴 。 比如 , 针对大小周制度的话题 , 一些认证为字节跳动员工的用户就在脉脉上发帖称 , 自己周末加几天班 , 可能就把房租挣出来了 。
对于企业来说 , 一般而言 , 员工多加班换取的效率提升 , 以及紧随而来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所带来的回报 , 远远大于为员工加班所支付的工资 。 而在制度相对正规、福利体系相对完善的大厂之外 , 还有更多的企业员工连基本的加班报酬也无法获得 。
这也就意味着 , “打工人”不得不用较低的薪酬回报 , 与资方交换劳动时长 。 在一些上下游协作紧密的互联网公司 , “打工人”甚至还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即使公司允许在“补工资”和“调休”之间二选一 , 员工也不得不放弃更多的休息 。
在互联网大公司的协作链路中 , 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移动办公产品 , 将员工裹挟到了一个“随时随地”处于待命状态的环境中 。 如果有上下游协作的同事在休息时间寻求协作 , 一起工作 , 等于没休息;拒绝或者拖延协作 , 势必引起协作者的不满 。
“别人不休你调休等于没休 , 调休=在家办公 。 ”一些媒体总结出了这样的“定律” 。 因此 , 虽然很多员工明明更想休息 , 但因为此类职场潜规则的规训 , 不得不选择加班 。
对于大小周的取消 , “打工人”同样心知肚明 , 自己休息了 , 与自己配合的业务团队很可能并不休息 , 一样加班 , 反而没有加班补贴 , 因此只能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 。
被期盼的和解
脉脉的《2021职场人加班真相调研》还给出了一个结论 , 那就是只有6%的企业HR明确支持996工作制 。 HR是企业中连接公司和普通员工的“特殊角色” ,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 也不完全支持过多的加班 。
由此可见 , “取消大小周”和限时下班制度 , 确实是一个顺应民心之举 。 尽管它本来就是劳动法中规定的合法权益 , 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点积极改变 , 是有益于“打工人”的身心健康的 。
也有企业试图用更高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 避免无效加班 , 尽可能地让员工在合理、合法的办公时间之内提升效率 。 在这方面 , Netflix的做法 , 时常被一些互联网公司当做学习的样本 。
比如TapTap的运营方心动网络 , 他们效仿 Netflix给员工开出更高薪水 , 停止一度996的工作制度 , 并在部分部门实验 “离职意向金”......
在互联网领域的加班严重程度数一数二的游戏行业 , 心动的这个举措堪称特立独行 。
“大家逐渐意识到 , 有些东西不是体力活 , 你急也急不来 。 ”心动网络创始人黄一孟在接受《晚点》采访时表示 。 腾讯游戏光子工作室对加班时长的规定 , 也或许与之有关 。
但像游戏这样依靠创意、灵感的行业 , 毕竟是互联网经济业态中的少数 。 如何让更多行业、更多从业者的休息权利得到保障 , 或者获得匹配劳动时间的合理报酬 , 才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 。
1995年5月起 , 我国正式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 。 在此之前 , 一周单休才是常态 。 《劳动法》也对工作时长进行了规定 ,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 ”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的“双休”法定权利 。
时至今日 , “周末休息两天”对于很多人来说 , 仍然是地平线上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 尽管劳动法同时规定 ,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 , 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 但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 , 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 但在一些新兴行业——社区团购、直播电商......从早上9点 , 工作到半夜2、3点才是“常态” 。
工作时长的加长或缩短 , 是一个涉及工作效率、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 , 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 。
但对于打工人来说 , 多一天在家休息、恢复元气的时间 , 总的来说并不坏 。 也正如新华社融媒体评论“辛识平”所言——“善待劳动者 , 让劳动者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才是对奋斗者的最好致敬 , 对奋斗精神的最好弘扬 。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