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用侧 , 隐私计算的落地场景也正从强数据需求的金融、互联网、医疗和政务领域 , 逐步向智慧能源、智慧终端、智慧城市等更多行业延伸 。
但总体来看 , 隐私计算市场仍处于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前期 , 闫树也表示 , 目前隐私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 , 在安全、性能和数据的互联互通等方面仍存在挑战 ,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隐私计算的推广和应用 。
【数据安全|隐私计算:护航数据价值,实现“可用不可见”】田天强调 , 在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各类隐私计算的技术没有任何意义 。 由于密码学上的证明安全与实际安全并不相等 , 尤其是一些多方隐私计算协议被应用在不符合其安全假设的场景中 , 因此很多假设安全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严重的安全性漏洞 。
同时 , 在应用开发环境中 , 隐私计算也会带来很多新的安全问题 , 比如算法歧视 , 又或者被黑客投入“脏数据”“毒数据” , 存在“数据投毒”的风险 。 闫树表示 , 隐私计算技术产品的安全分级标准与行业信任共识仍有待建立 。
性能是隐私计算应用落地的保障 。 闫树介绍道 , 隐私计算产品安全、性能、准确性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抵消 。 目前 , 国内隐私计算产品在特定场景下已基本具备可用性 , 但在未来面临更多数据方、更大数据量、更复杂场景时 , 性能等指标仍有待加强 。
要成为核心底座仍任重道远
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 , 隐私计算成为商业和资本竞争的赛道市场 。 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在其报告中将隐私计算纳入2021年最前沿的九大趋势之一 , 并指出到2024年 , 全球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突破150亿美元以上 。
虽然隐私计算有望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 , 但若要真正成为核心底座 , 仍然任重道远 。 闫树认为 , 隐私计算未来发展需对内实现“互联互通” , 实现不同平台间的互认互用 , 破除平台壁垒 , 打通数据孤岛的同时避免催生“数据群岛”;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仅靠隐私计算还不够 , 还需要加强隐私计算与AI、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交叉融合” 。
田天同样表示 , 隐私计算主要是解决数据“链接”问题 , 打开数据通路 , 让更多数据能够被使用 , 但实现数据价值之路 , 需要业务需求牵引 , 尤其是人工智能需求牵引 。 同时 , 面向AI的性能优化可以为隐私计算高效落地带来重大机遇 , 在实现跨业、跨域的数据融合基础上 , 深度挖掘与释放数据的最大价值 。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安全|Redline Stealer恶意软件:窃取浏览器中存储的用户凭证
- 解决方案|三菱重工AirFlex:全屋恒温,暖意守护安全工作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强化渣土 运输安全专项整治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入口|微信迎来新变革:保护隐私,增加视频号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