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到来 , 未来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那你觉得现在进入后疫情时代 , AI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另外你怎么看待最近的元宇宙概念?
张宏江:我想在疫情时代 , 大家开始隔离 , 减少物理上的活动 , 减少在工作场所的聚集 , 这样其实推动了虚拟办公的发展 , 像腾讯会议、美国的ZOOM、微软一系列办公的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 , 这背后其实也有很多是AI在驱动 。 经过一年半的疫情 , 人们逐渐适应了远距离的交流、办公 , 我想也会让人们改变一些行为的方式 , 这是为什么有很多美国的企业到现在还都是远程办公 , 企业对时间效率非常在意 , 科研开发的效率是否有所降低?事实上是有所改善 , 而不是降低 。
人们习惯的改善 , 我认为未来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技术的发展 , 也会推动AI的发展 , 而AI反过来也是这样 。 另外 , 元宇宙的背后一定是互联网、AI、区块链的驱动 。
新京报:你未来最期待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什么?
张宏江:我在大会上讲的大模型的技术 , 就是语言大模型 , 它的核心在于以前在自然语言的任何应用上 , 包括图形的任何应用上 , 都会需要安置一定的应用场景来训练自己的模型 , 形成了无数多个小模型 。 大模型把大量的语料放在一起 , 通过大规模的计算 , 搭起了1.7万亿的参数大模型 , 从而使得在不同的应用里面 , 只需要一些具体的调试 , 就能够应用 。
这背后的话是什么意思?相当于100年前 , 建个工厂的话 , 第一件事买个发电机自己建发电厂 , 要不然的话就没有电 。 今天做大模型的意思就是相当于100年前所有工厂把自己发电机拆掉 , 接的是电网 。 大模型就是智能源 , 以后接上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 这带来的变化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 也会让我们看到无论机器翻译、对话甚至设计 , 说一句话做一个设计图 , AI自动把图设计出来 。 或者我发朋友圈的时候想配上一首诗 , 这些大模型都能够做 。
所以 , 整体来说是潜移默化的 。
新京报:最后一个问题 , 智源研究院当时建立的初衷是什么?这三年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
张宏江:初衷就是保持和发展北京市在人工智能科研和创新方面的领军地位 , 我们是通过挖掘北京市的科研人员 , 把他们变成智源学者 , 带动北京的科研 , 进一步靠创立创新中心的方式 , 让创业成果变成创业公司 , 逐渐挖掘出商业价值 。
三年下来的话 , 尤其大模型的发布 , 还不错 。
【技术|HICOOL专访|张宏江:AI技术发展需要建立隐私保护共识】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宋美璐 编辑 徐超 校对 贾宁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