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多肽可以实现生物兼容性 , 但其无法用磁场驱动 , 有人想用光驱动 , 但红外光的穿透性最多只有几厘米 , 无法到达深层的组织 。
微纳机器人太小了 , 自身携带能源的能力也很弱 , 所以能源问题很关键 。 在体外能吸收光能、太阳能或者风能 , 它可以随风飘动 , 监测并传递信息 , 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 但像科幻电影里一样 , 每一个机器人像蚂蚁一样大 , 又能监测环境 , 又能自主决策执行任务 , 这样的机器人距离我们还很远 。
新京报:针对小鼠实验的研究指标单一的情况 , 未来还将开展哪些方面研究?
刘连庆:微纳机器人去哪儿了?是否通过体外循环被排出来了?这是要研究的问题 。 以防它们潜伏十年 , 等到被发现的时候很难处理 。
另外 , 微纳机器人研发者应该与新药研发专业机构、食药监部门取得联系 , 了解药物如何进行临床评价、哪些指标需要进入综合评价 。
新京报:目前你的实验室还在进行哪些研究?
刘连庆:除了用磁性材料和多肽做机器人 , 我们还在研究用细胞做微纳机器人 , 因为人体细胞本身是从人体内取得的 , 生物兼容性好 。 另外 , 细胞可以从体液中获取能源 , 我们要研究的是怎么控制它 。 控制单个细胞比较困难 , 我们现在用细胞做基本材料 , 把它们组装起来 , 称为类生命机器人 , 这是未来实现微纳机器人的一个新途径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璐
【生物|中国这个实验室正在研究“看不见的机器人”,专访负责人】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