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ES系统由于无蓄热装置 , 待等温技术成熟后 , 系统可兼具流程简单和效率高的优点 , 但系统能量密度较低 , 使其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受限 。 同时未来 , 考虑到产能方式及用能方式的多样性 , 压缩空气储能可与其他热力系统耦合 , 充分发挥其在促进耦合系统变工况运行上的优势 。
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 , 经过多年的应用研究 ,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应用场景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 大规模时 , 其可用于电力系统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可再生能源/工业余热耦合利用、火电厂/核电厂变工况辅助运行等 , 中小规模时 , 可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微电网、压缩空气储能汽车、无人机弹射技术等方面 。
在产业化方面 , 相对于欧美国家 , 我国的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整体起步较晚 , 但发展很快 。 2011年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率先建成了国际首个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实验平台(15KW);基于该技术及持续的研究工作 , 2013年 , 工程热物理所就在河北廊坊建成了MW级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集成超临界和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示范项目 , 系统效率达到52.1%;进一步 , 又于2016年底在贵州毕节建成10MW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系统效率进一步提升至60%;而目前正在河北张家口建设的100MW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预计2021年底建成 , 其系统目标效率将达到70% , 单位装机成本降低至450-750美元/kW , 已接近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率及单位装机成本 , 该系统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
未来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将进一步拉动储能需求 , 同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进步带来的规模、效率的提升也将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成本的不断下降 , 拓宽压缩空气储能的应用场景 。 而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将进一步带动能源市场环保性、经济性要求 , 也会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商业应用 。
来源:中科院之声
编辑:谦
推荐阅读
- 浦峰|冬奥纪实8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冬奥结束后转入常态化运转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影像|iQOO 9 系列预热:首发三星 GN5 传感器,150° 鱼眼超广角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回应“保费暴涨”:平均涨幅约10% 高性能车型不超20%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
- 中国|超燃!100秒回顾中国航天2021精彩瞬间
- AI|商汤科技上市首日收涨超7% 市值约1375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