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红时代,打开被遮蔽的科学偶像( 四 )


这让从小叛逆、学术生涯几经波折、甚至认为“被边缘化的逆境 , 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件好事”的邵峰教授 , 专门在颁奖礼前的三个月内减重30斤!邵峰教授因为细胞焦亡的突破性研究 , 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2019年度的生命科学奖 。
其他很多获奖科学家 , 也终于得以有一个高光时刻 , 在“中国诺贝尔奖”的颁奖礼上 , 跟自己的家人、孩子 , 表达感谢和歉意;向家人证明 , 他们常年不舍昼夜、辜负小家的工作 , 是为了更多的人拥有更好的生活 。
“未来”之光
颁奖礼上的高光时刻终究是短暂的欢乐和感动 , 沉淀在这本书中的每一位获奖科学家的经历与思考 , 才是更加长久宝贵的财富 , 其价值甚至不输于他们的具体工作与研究成果 。 因为他们的具体工作与研究成果 , 也许注定远离公众日常生活、不可见、也难以理解 , 无声地改变世界 , 但是他们在这本访谈录中释放出的对科学的热烈地追逐、深入地思考 , 必将感染每一位读者 , 甚至启发一代青年 。
“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年轻时候读到这本书 , 你一定会备受鼓舞 , 获得与前人分庭抗礼的勇气 。 ”这本书叫做《双螺旋》 , 讲述的是年轻的科学家在破解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 , 与前辈科学家的竞争 。 被这本书深深鼓舞的 , 是年轻的卢煜明 。
卢煜明教授是第一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获奖者 , 他因为在基因测序、孕妇无创唐氏筛查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奖 。 在回顾自己几十年前被科学点燃的那一刻 , 卢煜明说 , “科学是发现的旅程 。 能成为科学家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 因为我们有机会作为历史第一人在第一时间解读大自然的奥秘 。 ”
几乎每位科学家都回顾了他们被科学点燃的时刻 , 他们如何经历迷茫、如何不断寻找机会、坚持自己的选择 。 回忆过往种种 , 不再年轻的科学家们仍然激动难耐 , 也让读者心潮澎湃 。 这是一种久远、久违的情绪 , 在洗脑短视频和热闹直播间里 , 完全不可能出现、不能够呈现的情绪 , 但却是一种能够穿越时代和时光 , 能够瞬间点燃某个同样热爱理性、探索、创新灵魂的那种情绪 。
这本书的开篇说 , “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 使其成为青少年的榜样 , 启蒙科学精神 , 唤起科学热情 , 影响社会风尚 。 ”
我不确定这个大奖、这本书能否达到这个目标 , 但至少 , 这绝对是当下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 。 我们的年轻一代 , 不是不可以热爱娱乐、沉浸在游戏和直播当中 , 只是 , 他们应该知道 , 他们的人生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 比如 , 成为一名硬核科学家 , 是如此地迷人、酷 , 而且伟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