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如何跳出周期的怪圈

中国经济导报采访人员 | 王晓涛
伴随着产品渗透率的不断提高 , 许多创新产品都要经历成长、成熟、饱和的发展周期 , 那么机器人企业又当如何面对令人痛苦的产品周期问题呢?9月12日下午 ,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未来峰会第二单元新风向的高峰对话环节 , 这一问题引起了现场对话嘉宾的热议 。
真成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剑威表示 , 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消费产品都怕周期 , 作为投资者和创业者跳出周期怪圈的办法只有一个 , 就是不停地追求科技进步 。
回归相对理性而非内卷
据统计 , 今年1~7月份 ,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为20万台 , 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销量 。 不过 , 20万台工业机器人中 , 中国品牌仅占35% , 而在工业机器人的主导市场汽车领域 , 中国品牌只占13% , 在电子和3C领域的占比也不过20% 。
工业机器人企业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是广东省第一家上市机器人企业 , 该公司董事张朋坦承 , 我国工业机器人现阶段面临着一些瓶颈 , 压力很大 , 但大家依然都看好工业机器人 , 坚信未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一定会走向国际市场 。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投资”)旗下主力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 投资的第一方向就是智能机器人 。 “2015年 , 当时全国机器人的销量是4万台左右 , 如果不考虑国产还是进口 , 今年市场销量可能会突破25万台 , 甚至达到30万台 , 整体来讲是蓬勃向上 。 ”国投投资董事总经理王世海表示 , 国投投资目前已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 。
眼下有人认为机器人产业处于内卷状态 , 王世海对此不以为然 , “6年多来 , 整个机器人产业经过政策推动、资本催生以后 , 到了2021年基本上热度消减 , 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 。 机器人市场激烈的竞争不意味着内卷 , 因为首先是技术不进步、市场不拓展了 , 导致内部的激烈竞争才是内卷 。 ”
谈到中国工业机器人 , 零部件制约瓶颈已是老生常谈 , 致使一个减速器的成本占到整台六轴本体的30%左右 。 不过 , 王世海兴奋地说:“近几年 , 在减速器领域我们有几家公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比如绿乐谐波 , 基本上缓解了国内国产机器人零部件依赖海外进口尤其是日本的这一‘卡脖子’问题 。 ”
市场变化将影响机器人走向
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得益于汽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 , 而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也将对工业机器人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 “新能源汽车比例的大幅提高 , 至少在发动机、变速箱的加工环节会对机器人和整车的焊接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 ”王世海同时表示 , 3C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 也将给协作机器人提供新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