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给机器人装上41个国产“关节”( 二 )


“关键核心技术等不来、靠不来、买不来 , 需要脚踏实地研发、持之以恒投入 , 来不得半点侥幸 。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说 。
2008年 , 怀抱着“实现伺服驱动器量产”想法的周剑带领团队 , 投入机器人伺服驱动器的开发和产业化实践 , 并不断扩大规模 。 历经多年 , 优必选在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 , 目前已自主开发和量产多款小扭矩舵机和大扭矩伺服驱动器 。
机器人安上国产“关节” , 见证了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力量着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坚持与努力 。

技术|给机器人装上41个国产“关节”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 涌现出一批新成果 , 为培育壮大新动能提供坚实保障 。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闾海琪说 。 按照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的数据 , 2020年 , 我国创新驱动指数239.1 , 比上年增长18.1% 。
成绩傲人、数据闪亮 , 这背后离不开众多科研工作者的“拓荒牛精神” , 他们勇闯创新“无人区” , 俯身补齐一个个技术短板 。
与此同时 , 创新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 离不开政策、资金、产业、人才等各环节的配套支持与生态创建 。
随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 优必选所在的深圳率全国之先立法 , 规定“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百分之三十”;还通过制定“高精尖缺”人才目录清单等方式营造便利高效的市场化人才环境:同时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 ,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 ,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
周剑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优必选核心研发团队包括科研、算法、工程、应用四个层次 , 专利布局数量超过2600件 , 研发团队规模超过800人 , 占公司总人数40%以上 , 其中仅Walker单项条线就有数百人参与 , 获得数百项授权专利 。
目前来看 , 各项鼓励创新政策的“乘数效应”正在继续放大 。 数据显示 , 2020年 ,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为2.4% , 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达到4639件 , 比上年大幅增长34.6% , 是2014年的2.1倍;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28251.5亿元 , 比上年增长26.1% 。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 , 我国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 创新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1-7月份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64.6%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