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13时30分许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 , 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 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 从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 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 , 到航天员翟志刚走出舱门实现民族飞跃的一大步 , 再到如今的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新纪录 。 不仅是中国在太空领域探索的一次又一次质的突破 , 更是中国在打造“航天重器”基础上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 实现航天产业新突破的重要一步 。
90天 , 是中国航天员和科技工作者忘我奋斗、拼搏进取的有力见证 。 疾风知劲草 , 烈火见真金 。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 , 就必须做好持续超负荷工作的时间准备 , 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压力 。 1998年1月5日 , 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 等待他们的 , 是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 。 在5年的时光里 , 日复一日的“魔鬼训练” , 精神肉体的极限考验真正的航天员从磨难中炼成“真金” , 也锻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 当航天员刻苦训练的同时 , 也离不开无数航天科研人员日夜兼程搞攻关 , 心甘情愿去奉献的精神品质 。 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 , 是全体航天人众志成城 , 共克时艰的伟大成果 。
90天 , 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发展、阔步前行的时代印记 。 从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 , 到90天后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 , 身体状态良好 , 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锤 。 中国航天事业踏出的每一步都展现着我国不断进步、厚积薄发的科技研发实力 , 展现着我国深空探测技术水平站到了世界前列 。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 , 时间长达三个月;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神舟十二号创造的多个“首次” , 对于中国航天而言就是一座座辉煌的里程碑 , 也是中国科技的新高度 。
90天 , 是中国航天逐月追星探索未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 。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 ,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 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这个极具挑战的领域创造一次又一次堪称完美的表现 , 也将在其他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深耕细作 , 自主创新、勇攀高峰 , 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勇敢前进 。
推荐阅读
- 何由|2021年,奔向星辰大海的脚步更稳更远!
- 摘星|心向九霄,手摘星辰
- 梅州|梅州蕉岭巡天系统的测试影像,带你看“星辰大海”
- Summit|汇数据库创新力量,逐梦数字时代星辰大海,openGauss Summit即将召开
- 空间站|全球拍天宫丨“中国宫”打卡菁菁校园:仰望星空 追“星”逐梦
- 平台|矢志超算 逐梦“天河”——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
- 攻关|国家能源局:重点推动燃气轮机、储能、氢能等领域技术攻关
- 中国|一朝飞天 逐梦苍穹
- 技术|XSKY星辰天合联手Red Hat、twt共创2021容器云大赛
- 攻关|福建推动高速公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