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矢志超算 逐梦“天河”——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
高高的个子 , 面带笑容 , 虽然已年过40岁 ,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还像个陀螺一样 , 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 为了尽可能“吃干榨净”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 他如今养成了三个习惯:一是笔记本电脑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 无论何时何地 , 打开即可工作;二是随身携带一个旅行包 , 一旦要出差 , 说走就能走;三是错过“高峰期”去吃饭 , 中午短暂的空闲时间用来查阅资料或梳理工作思路 。
不是不知道享受生活 , 深知时间宝贵的孟祥飞只是舍不得休息 。 他说 , 自己在农村长大 , 小时候有个朴素的愿望 , 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改变个人命运 。 后来有幸加入到“天河”团队 , 对奋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979年 , 孟祥飞出生在山东临沂一个小村庄 , 从小品学兼优 。 2006年 , 孟祥飞考入南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攻读博士 。
2007年 , 因为从事的物理研究需要大规模的计算平台支撑 , 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的孟祥飞前往美国留学 。 当时的美国 , 很多实验室都有超级计算平台 , 而且关键技术都被欧美垄断 , 这一现实深深刺痛了孟祥飞 , 也更加坚定了他学成回国的信念 。 2009年 , 首个国家超算中心在天津筹建 , 彼时对超算技术有了全面掌握的孟祥飞 , 毅然选择了回国 , 随后参与到中心建设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工作中 。 “一定要研发中国自己的‘超算’!”孟祥飞的想法很坚定 。
“让‘中国创新’镌刻在世界计算速度的巅峰!”朝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奔跑 , 时年30岁的孟祥飞和团队 , 开始了“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模式 , 他们一起从改造机房、安装电缆等体力活做起 , 将一个个近吨重的机柜扛到支架上 , 躺在近40摄氏度高温的地上 , 接好2万多根光纤 , 实在累了困了 , 就在装服务器的大纸箱上躺一会儿……通宵达旦地忙碌 , 仅用了7个月 , 孟祥飞和他的同事们就啃下了中国超算的第一个“硬骨头”:部署完成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安装测试 。 不久 , 在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 , “天河一号”一举摘下“世界最快”的桂冠 , 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获得这项桂冠的国家 。
喜讯传来 , 孟祥飞忍不住振臂欢呼 。 然而 , 高兴劲儿还没过去 , 质疑声就纷至沓来 。 国际上有人认为 , “中国就是造了一台大型游戏机” 。 言外之意 , “天河一号”是个绣花枕头 , 中看不中用 。 面对争议 , 作为“天河一号”应用团队研发负责人的孟祥飞立下“军令状”:干不好天河的应用 , 我卷铺盖走人!
然而 , 要想让“天河一号”更好地应用 , 只围着计算机转是远远不够的 , 必须要对具体应用领域有所了解 。 “‘天河一号’用到哪儿 , 我们就得学到哪儿 , 要做到不断地学习 。 ”孟祥飞笑着说 。
推荐阅读
- 移动|汕头:启动5G+工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
- 综合|应用于高校机电故障综合模拟平台组成部分
- 市场资讯|遍知教育升级D2C平台战略,发布爱奇艺遍知App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视点·观察|每天9.9元起就能租手机?租赁平台被指向未成年人放高利贷……
- Awards|OPPO未来科技大会2021线上虚拟活动平台荣获FWA每日最佳网站奖
- AMD|AMD霄龙7773X ES处理器跑分曝光:双路测试平台 多线程得分近30000
- 免疫|柳叶刀预印本平台披露吸入用新冠疫苗异源加强数据:免疫原性更高
- 平台|暨大这个实验室有趣又有料
- 媒体滚动|线上二手交易突破万亿规模 平台须严把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