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神十二”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三 )


二是需要应对的返回模式多 。 一般情况下 , 飞船主要采取升力控制式返回模式 , 但也可能根据飞船状态临机决策 , 启用自旋弹道式返回模式 , 造成落点出现较大范围偏差 。 此外 , 还存在提前返回、推迟返回等多种返回模式 , 针对各种可能的返回模式 , 着陆场系统都要做好准备 。
三是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多 。 飞船有可能着陆于着陆区以外的异常地域 , 如山地、沙漠、盐碱地、梭梭林地、水域等 。 搜救过程中有可能遭遇异常天气现象 , 如大风、沙尘等 。 返回舱着陆后 , 有可能出现主伞拖拽返回舱高速滑行、返回舱舱门打不开等工程异常 , 需要把各种异常情况想周全 , 并拿出应对措施 , 反复演练 。
四是着陆现场救援要求高 。 经过3个月在轨飞行后 , 航天员返回地面要重新适应地球重力环境 。 特别是在返回着陆最初的几个小时 , 要帮助航天员进行地面重力再适应 , 防止出现立位耐力下降无法站立和晕厥等症状 。
卞韩城介绍说 , 为圆满完成这次搜救任务 , 着陆场系统组建一支直升机搜救分队、一支搭载伞降队员的固定翼飞机搜救分队、一支地面搜救分队 , 着陆区以外周边3旗3县1市地方政府准备了近20支搜救预备队;组建了专业的航天员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团队 , 建设了以直升机、车辆为载体的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平台 , 设计了舱内、舱旁、载体内医监医保流程 , 演练了舱内防航天员跌落方案 , 训练了舱外搬运航天员动作 , 准备了大风和沙尘环境救援保护措施等 。
为应对异常情况 , 参加搜救的直升机上加装了大功率探照灯 , 具备夜间搜索的能力;直升机上加装电动绞车 , 在直升机无法降落地域可将救援人员施放至地面;地面搜救队装备了履带式全地形车、配备轮式全地形车 , 具备了全地域搜救能力 。 着陆场系统还组建水域救援队 , 具备水面、水下搜索和救援能力等 。本组文并图/新华社
现场
警戒线外围人群拍照 记录珍贵历史瞬间
17日13时20分左右 , 返回舱在空中打开降落伞 , 徐徐下降 。 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吊挂着黑褐色的返回舱 , 在空中划出一道斜线 , 伴随着溅起的一股尘土 , 平安降落在戈壁上 。
返回舱舱门打开 , 医监医保人员上前与航天员交流 。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出舱后表情轻松 , 挥手向大家致意 。
随后 , 工作人员将三位航天员送到直升机上 , 工作人员在直升机侧面站成一排 , 手拉横幅 , 每一位航天员经过时人群就会高喊“欢迎航天英雄回家过中秋” 。
返回舱着陆不久 , 额济纳旗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搜救队员迅速在周围拉起警戒线 。 警戒线外围的人纷纷拍照留念 , 记录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