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回来的感觉非常好!”( 二 )


着陆的防震“套路”很靠谱 。 返回舱的着陆过程对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不小的挑战 。 当舱体距地面10公里左右时 , 飞船开始减速 , 当速度降到7米每秒左右时 , 虽然具备了直接撞击地面的条件 , 但是这种速度仍然无法保障航天员的绝对安全 。 为此 , 五院载人飞船研制队伍设计了一套“组合拳” , 让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米时进行悬空急停 , 进一步减缓降落速度 , 同时通过返回舱底部吸能外壳、减震材料和座椅缓冲机构组成的减震系统来吸收能量 , 以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 。
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在神舟十二号发射前夕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开展的主要工作 。 3个月过去了 , 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成功开展了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工作 , 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谱写了完美的开篇乐章 。
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科学家们在太空中开展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 目前 , “无容器”和“高微重力”两个科学实验柜已经成为天和核心舱第一梯队“实验成员” 。 按计划 , 我国还将陆续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 与核心舱组合成一个T字构型 , 最终建成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通用型“太空实验室”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进入核心舱后 , 还组装了空间站内的无线WiFi设备 , 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WiFi” 。 如今 , 核心舱内10余台有线和无线网络摄像机、有线和蓝牙耳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都可作为网络终端接入网络 , 为后续实现三舱并网融合及系统重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
在太空驻留3个月 , 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 。 分别是:7月4日 , 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首次出舱 , 在协同配合之下 , 历经约7个小时 , 完成了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 。 8月20日 , 3名航天员再次协同配合 , 经过约6个小时的出舱活动 , 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 两次出舱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性能 , 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飞船|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回来的感觉非常好!”】9月16日8时56分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 分离前 , 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 , 还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工作 。 神舟十二号发射以来 , 航天员已经连续3个月不间断地工作 , 而今 , 航天英雄不负众望 , 安全归航 , 祖国欢迎你们回家!(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姜天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