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与理论上可能最大的恒星相比较,宇宙中已观测到最大恒星有多大?( 四 )


汉弗莱教授估计 , 当恒星温度达到3000开尔文时 , 它的大小将达到太阳的2600倍 , 介于天鹅座NML体积上限和其平均大小以及盾牌座UY的大小之间 。 因此 , 这便是恒星体积的上限 , 至少理论上说根据我们目前已知的信息这就是上限 。 不过 , 随着我们对宇宙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 每一次航天器的探索、每一次载人任务的发掘 , 我们一定会有更加振奋人心的发现 , 同时我们的疑问也会也来越多 。
别忘了去看看这个动画展示 , 其中包含了宇宙中的各类星体 , 从我们的太阳系中的星球开始 , 直到盾牌座UY 。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 , 这个上限是否就是恒星体积的理论上限?更大的恒星是否存在 , 还是说更大体积的恒星会因为重力坍缩而理论上无法存在?理论上是否有可能存在和迷你星系一样大的恒星?这里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就是恒星的质量 , 其质量最终决定了恒星的潜在大小 。 所以我会首先解释为什么质量会影响恒星的大小 , 再解释为什么理论上星系般大小的恒星不可能存在 。
首先 , 恒星在初成型时是一团分子云 , 其质量约为200个太阳质量 , 就像猎户座分子云 。 在这儿我们可以引进两个新概念:金斯质量和金斯长度 , 我们可以计算分子云坍缩并开始形成恒星的临界值 。 该临界值取决于分子云的质量、密度以及温度 。 当坍缩开始时 , 分子云内部形成密度差异 , 所以这一过程也可以称作“碎片化” 。

天文|与理论上可能最大的恒星相比较,宇宙中已观测到最大恒星有多大?
本文图片

金斯质量:
基本上 , 最初的金斯质量定义了坍缩所需的初始云的大小 。 一旦开始坍缩 , 金斯质量会因为分子云内的小块高密度区域而不断减少 。 因此 , 从一个500个太阳质量的分子云中 , 往往会诞生一百多颗较小质量的恒星 , 而不是一颗500个太阳质量的大恒星 。
我们假设 , 其中一颗新诞生的恒星的质量为80个太阳质量 , 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质量了 , 这颗恒星终结时将会爆发成超新星并最终留下一个黑洞 。 在恒星所有主序燃烧循环中 , 氢循环所需的温度是最低的 , 大约只有400万度 。 相比之下 , 碳氮氧循环 , 或贝斯-魏茨泽克循环(CNO-Cycle or Bethe-Weizs?cker-Cycle)则需要约1500万都 。 这其实也是氢的燃烧 , 只不过该循环需要氮和氧的催化作用 。 另外 , 氦循环大约在1亿度时才会发生 , 而碳循环则需要6亿度的高温 。 更不要说在10亿度才发生的氧燃烧 , 或60亿度的硅燃烧了 。
所以你看 , 一颗8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的核心温度最少得有30亿度 , 才能使硅元素燃烧并形成铁 。 核心的温度越高 , 其所释放的能量也就越高 , 而这些能量必须有去处 。 几乎所有的恒星最终都会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变星除外) , 这意味着向内的重力和向外辐射的压力是平衡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