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游戏|即便没有了伐伐伐木工,我依然能在这个RTS里捉小羊

前两天,我在《帝国时代》吧看到一条帖子,楼主言简意赅,大概是说,咱贴吧的简介应该改改了 。手指往上一划拉,瞟了一眼简介:帝国时代三部曲,经典永不落幕 。印象里,帝国吧的这条简介,好几年都不曾换过 。
访问购买页面:
游戏外设自营专区
就自我介绍而言,这句话显得相当朴素,甚至有些还有些老实木讷 。能感觉到德高望重,但缺乏充沛的生机 。就跟近几年来,RTS的尴尬地位一样,大家都知道它是时代的宝藏,可时代却已经变了 。所谓的经典,成了那些被奉为圭臬,却又无人问津的东西 。

单机游戏|即便没有了伐伐伐木工,我依然能在这个RTS里捉小羊
文章图片


因为HD版的关系,问津的人其实并不少
还是说,经典其实一直如此?只不过,这场流行文化的蜕变,正好被我赶上了?
以前还在学校里掉书袋的时候,一些所谓的文学经典,我就看不进去 。倒也不是晦涩难懂,而是对作者的生命动机毫无共情,提不起兴趣,所以难以卒读 。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种没边没际的东西,我主观上没有理解的意愿,客观上也没有理解的能力 。
相反,同样是沙俄的现实主义作品,我就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 。因为在平日里,自己偶尔也会扫生活之大兴,成为那个蜗居在地下室里的废物 。
当然了,大家还没到那个伤春悲秋的年纪 。说了半天,无非只是想驳斥经典的权威性 。很多事情并不像高中语文老师说得那样,“等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就能逐渐了解一切” 。正相反,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反而赋予了我们,对于经典的选择权 。
就像我有个没玩过《帝国时代》的同事,也许从理性层面上,他可以理解我为什么要花整整两天时间,去参加一个没头没尾的压力测试,但他绝对没有办法对这件事产生共情 。至少,共情程度跟我的老同学比起来,肯定是不如的 。

单机游戏|即便没有了伐伐伐木工,我依然能在这个RTS里捉小羊
文章图片


难能可贵的是,游戏的网络环境相当优秀,裸连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不是哪个社畜,都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跟几年没见的游戏编辑,打上一整天的RTS 。更牛逼的是,我们甚至连对战都没打几盘,剩下的时间,只是在不断地欺负电脑而已——就像当年啥都不懂,只会瞎折腾的时候一样 。
微软办的是压力测试,而我们正好是去解压的,一切都没有什么毛病 。
我,我同学,都是典型的休闲玩家 。《帝国时代》2代到3代,一路玩过来,彼此对RTS的理解相近,主要还是以快乐为主 。懂一点点运营,1V1能打极难电脑的程度 。欺负萌新绰绰有余,遇上大佬直接歇菜 。俗话说,就是人菜瘾大,好在还算有自知之明,平时只以战役党跟人机党自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