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光谷管道机器人靠数字技术领军( 三 )


据介绍 , 武汉农商银行针对科创企业的“无担保 ,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息差还不到1% , 但贷款余额达30多亿元 , 东湖高新区发布的47家上市后备企业中有32家为该行客户 , 截至2021年8月末 , 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97.4亿元 , 服务科技型企业1500户 。 同时 , 这种轻资产贷款模式已催生7家“金种子”在科创板上市 。 截至6月 , 无形资产质押已覆盖全市200多家瞪羚企业、50多家“金种子”企业 。 2020年 , 武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入选全国最佳案例 。
■ 率先使用数字传感器 , 国产管道机器人进入20多个国家市场
“管道机器人的角色就是传感器 , 由它爬到管道里去拍照、扫描、收集信息、传到后台 。 ”郑洪标介绍 , “管道机器人最早是英国人发明的 , 过去50多年使用的一直是模拟传感器 , 但2016年 , 我们在业内率先技术突破 , 升级成数字传感器 , 实现了质的飞跃 , 超越了欧美竞争对手 , 并申请了国际专利 。 ”
升级后的中仪物联管道机器人 , 通讯、采集方式发生了改变 , 分辨率提升了10倍以上 。 目前 , 已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市场 , 出口每年都在增长 。
在国内 , 管道机器人应用范围也很广 。 郑洪标说:“这些年 , 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水体治理投入很大 。 这是一个朝阳行业 ,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给了我们这样的技术公司很好的发展机遇 。 ”
据了解 , 中仪物联公司在光谷创业10年间 , 营收从50万元增长至1.8亿元 , 目前成为国内排水管网全生命周期运维的领军企业 。
■ 大数据小助手 , 管道机器人被应用到武汉排水管网巡检
现在 , 中仪物联的管道机器人已经做成了全产业链:从上游的材料 , 到中游的产品 , 再到下游的服务 , 中仪物联实现了全覆盖 。
郑洪标介绍 , 公司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开展超过100项排水运维信息化服务 , “水环境治理 , 最后是靠数据说话 。 我们把管道机器人当作传感器 , 进行管道数据采集 , 传到大数据平台上 , 帮助水务部门摸清地下管网情况 。 在后台 , 就可以看到所有管网的水位、流量等情况 。 ”
在中国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湖北省分网站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看到 , 8月16日 , 中仪物联公司与武汉市水务局签下185.8万元的合同 , 合同内容为排水设施管理维护情况检查项目 。
对企业未来发展 , 郑洪标充满信心 , 他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 , 将公司营收做到4亿元至5亿元 , 其中国际市场占到30%左右的份额 。
■ 科创企业仅凭专利权三次贷得真金白银
10年时间 , 中仪物联公司从一家创业公司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 除了其过硬的技术研发实力外 , 与持续获得的金融“输血”密不可分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获悉 , 近日 , 该公司获得武汉农商银行的1000万元授信 , 这是该行连续三年利用专利权为其融资授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