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对话星云Clustar陈沫:个保法将实施,隐私计算的机会来了( 二 )


隐私计算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 个人信息保护法推出会给技术发展带来机会
“不让数据泄露”也是隐私计算的一大特征 。 近年大数据“杀熟”等事件层出不穷 , 公众非常关心数据保护问题 , 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将于11月1日实施 。 如何可以既打破数据孤岛、同时实现数据流通过程中的隐私保护?
陈沫以前述实例介绍称 , 通过联邦学习技术描绘的客户画像 , 是用许多特征算出的一堆数字或中间结果 , 比如用数字1反映一个用户有丰富的金融在线使用习惯 , 下载了很多金融APP , 但具体下载过什么APP , 在APP上进行过什么操作等关键隐私不会透露 。
“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 , 传统粗放的数据采集、应用机制已行不通 , 现在要加一个底座保证数据安全 。 ”谈及将要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他表示 , 隐私计算的特性是“数据可用不可见 , 数据不动价值动” , 其出现就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 。
毕马威今年4月发布的《2021隐私计算行业研究报告》预计 , 随着隐私计算走红兴起 , 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触达百亿元 。 同时 , 大众对于隐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 作为保护数据安全重要技术之一的隐私计算迎来快速发展期 。
对于前不久传出的网络平台个人信息全面“断直连”的消息(注:监管要求网络平台不得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息) , 在陈沫看来 , “断直连”本质是进一步规范市场 , 银行的业务得自己做 , 特别是核心业务系统不能依赖外部 , 这也是科技公司的机会 。
BAT等巨头下场角力 , 跟业务紧密结合是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金融数据流通共享已是大势所趋 。
今年5月 , 央行启动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 , 涉及北京、江苏、浙江等14省市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 。 该试点即旨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推进金融数据高效治理、安全共享 , 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和惠民利企能力 。
公开信息显示 , 目前BAT等大厂已纷纷接连入局隐私计算 , 华控清交、富数科技等一批专注于隐私计算产品化的初创企业也不断涌现 。 此外 , 交行、浦发、招商、微众等银行也已启动隐私计算技术研究、试点应用 , 以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建设 。
如何看待市场竞争?陈沫认为 , 没有一家机构可以普适 , 大厂也需要科技公司帮它在实际业务中做技术、产品的拼接 。 虽然大厂的优势很明显 , 有数据、技术、产品 , 但劣势是也做业务 , 所以跟大银行之间合作可能会存在分歧 。 相较之下 , 一个中立商在其中的角色会更好 。
市场上还有声音认为 , 目前隐私计算技术异构的不同算法和平台之间 , 可能反而加剧数据孤岛的问题 。 对此 , 陈沫表示 , 事情有两面性 , 当技术合规时 , 一定会有公司先迈出一步 , 跑出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 。 “除非这个行业没有竞争 , 但是银行的竞争大家是看得到的 。 ”他说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