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全球数治|设计人工智能适老型应用的关键准则

在生育率持续下降和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双重因素推动下 , 全球60岁及以上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 ,估计到2050年将超过16亿 。 老龄化正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 各国政府、企业、健康卫生机构等都需要为此提前做好准备 。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多项新兴技术应用 , 如护理机器人、自动驾驶、可穿戴健康设备、智能家居等 , 对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居家养老、社会参与、照顾者负担等严峻挑战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 成为建设适老型社会的重要工具 。 然而 , 如果人工智能系统在设计和部署时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质考虑不充分 , 或者对各类潜在隐患防范不足 , 其损害又将是严重和难以逆转的 。 如何提供恰当、体贴又高水准的数字支持是老龄社会与数字时代共同面临的重要命题 。
今年8月 ,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发布了由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理查德·白(Richard Pak)和美国老龄化协会副总裁莲娜·克拉克-雪莉(Leanne Clark-Shirley)共同撰写的 研究报告《人工智能适老技术应用的设计准则》( Desig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ies for Older Adults) , 围绕数字适老、数字包容等问题 , 提出了若干在规划和发展人工智能适老型应用时需要遵循的关键准则和设计要点 , 或可为各国谋划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路径参考 。
查德·白(Richard Pak)和莲娜·克拉克-雪莉(Leanne Clark-Shirley)认为 , 老年人因为生理上的衰老和疾病 , 实际上是当今社会中最需要数字服务的人 。 保护老年人要以尊重和正视其生命价值、激发生命活力为前提 , 帮助他们融入数字生活 , 享有数字福祉 。 针对人工智能适老型应用 , 两位作者进一步提出了14条具体应用设计准则 , 分别对应科技向善、平衡自主性与安全性、隐私保护、防范过度依赖人工智等重要价值取向 。
以同理心扶持老年人 , 践行“科技向善”
一、主动向老年人阐明人工智能的潜在好处
研发机构在规划相关应用的初期阶段 , 就应当明确阐释人工智能将如何惠及老年人 , 能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 , 同时提前评估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 , 制定相应预案 。
二、实施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
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后期的系统部署 , 整个应用开发过程中都应邀请老年人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 , 以了解真实的需求和关注点 。
三、将老年人数据纳入人工智能数据集
确保老年人数据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训练和测试模型中得到体现 。 创建能够反映老年人口多样性(包含年龄、性别、血统、残疾等特征)的数据集 , 以确保技术应用真正适应老年人的需要 。
支持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自主性 , 同时确保数据与信息安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