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运动品牌 , 也同样如此——各家推出各类技术 , 甚至连起名都有弄出点生僻字来;产品推广也是软弹、缓震、反馈一连串词汇堆在一起 , 不行就给用户送一个科技样品 , 来证明自家产品确实有着“黑科技” 。
在内卷这方面 , 如今的运动品牌像极了曾经的手机厂商 。
文章图片
科技竞争 , 不得不做的尝试
虽然各家运动品牌在争夺市场的道路上显得有些焦头烂额 , 但对于大众来说 , 确实有越来越多不错的国产品牌可以选择 。
数据不会骗人——2010 年 , 中国运动行业的前三家品牌份额加起来仅为30% , 到2020年 , 这个数字已经过半 。
而在2021年各家财报中也可以看到国产品牌迸发出的活力: 安踏6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 , 公司上半年经营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至少55%;李宁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5%;特步经营利润增长不少于65% 。
除此之外 , 鸿星尔克、贵人鸟等一些一度淡出消费者视野的国产品牌 , 也在不同情况下回归人们视野 。
相比而言 , 阿迪耐克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 。 去年 , 大中华区为阿迪达斯贡献了35%的收入 , 如今这一比例则降到19.8%;耐克稍好 , 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7% , 但这一数字仍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
这一变化 , 让国外媒体也关注到了中国品牌 。 美国体育商业媒体FOS甚至用“中国耐克(Nike of China)”形容安踏 , 似乎也在暗示后者已是耐克在中国直接竞争对手的身份 。
这样的反差背后 , 国产品牌日益获得大众认可才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
纵观近年来运动品牌的发展 , 科技元素始终是产品“能不能打”的核心 。 阿迪采用的boost科技 , 成为整个产品链中的核心;李宁推出?科技 , 推动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匹克利用“态极”科技 , 让产品回归大众视野 。 如今 , 安踏推出“氮科技”中底技术 , 再次为品牌加码科技属性......
这背后都源于大众观念的转变——不一味关注品牌 , 更看中产品科技 。
根据贝恩咨询、京东数据以及安踏内部数据 , 运动人群在产品购买时 , 有60%的人会考虑产品功能、44%的人会考虑智能科技 , 二者在所有考虑因素中排在前列 。
也就是说 , 谁的产品拥有更符合消费人群的科技属性 , 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话语权——科技含量对于当今的运动品牌 , 不再只是锦上添花 , 更关乎于品牌生死 。
文章图片
NBA球星汤普森代言安踏 。
国产品牌 , 用科技走向世界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华依|中信证券:惯性导航有望成为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标配产品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京东方|消息称京东方 2022 年扩张带鱼屏产品线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