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破发的茶如何救自己?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聂来斌
来源: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如果用户粘度提升不上去 , 持续扩店存在极大的风险 , 而这种风险随着奈雪上市才刚开始释放 。
2021年6月30日 , 奈雪创始人彭心五味杂陈 。
一方面自己辛苦经营的奈雪的茶(02150.HK)终于成功上市 , 成为“现制茶第一股”;另一方面 , 奈雪上市首日就惨遭抛售 , 开盘之后低开低走 , 股价最低一度触及16.7港元 , 最终报收于17.1港元 , 较发行价跌去了13.5% 。
奶茶一度是资本市场重注的热门赛道 。
一级市场中 , 各种奶茶品牌不断孵化 , 而在二级市场 , 奈雪的茶和喜茶也先后披露招股计划 , 争抢“奶茶第一股” 。 资本市场中 , 有一种叫做“抢在竞争对手之前上市然后主动破发 , 从而让对手融不到钱”的做法 , 奈雪就成功做到了 。
回想奈雪6月18日启动公开招股以来 , 中小投资者表现出空前热情 , 超额认购432倍 , 暗盘一度涨超10% 。 而谁又能想到 , 十多日后的今天 , 首日就出现如此暴跌 。
尽管在上市仪式上 , 奈雪创始人彭心、赵林夫妇明确表示:上市只是奈雪的补给站 , 得到充足补给后将继续出发 , 让更多的消费者喝到好茶 。
但暴跌的股价却让市场质疑 , 奈雪的故事还能讲下去吗?奶茶真的是一个好生意吗?
01 热闹的现制茶
奈雪的茶被资本追捧 , 这一点都不意外 。
顶着“现制茶第一股”的光环 , 奈雪的资本概念拉满 , 作为日常就能接触到的品牌 , 奈雪的茶市场知名度极高;另一方面 , 现制茶这个赛道又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朝阳产业 , 整个行业增速显著 。
2020年我国茶行业市场市场规模为4107亿元 , 2015-2020年CAGR为9.8% , 其中现制茶饮在2016年开始快速增长 , 2020年市场规模达1136亿元 , 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9% , 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进一步提升 , 至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 。
文章图片
图2/10
根据据灼识咨询预计 , 在2020年 , 高端店内现制茶饮零售额 , 有望达到129亿元 , 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情况下 , 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依旧高达75.8% , 且有望在2025达到522亿元 。
不难看出 , 现制茶赛道是一个增速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 。
纵观历史 , 现制奶茶可以追溯到1994年创立的“一点点” 。 截止今日 , 我国现制茶饮已经历两次迭代 , 从最初人工调味品为原料 , 冲调为手段的低端茶饮店 , 升级至采用天然原料 , 采取人工配合机器煮制手段的中端茶饮店 , 再到用天然、高品质原料 , 通过人工+机器+新食品加工技术制茶的高端茶饮店 。
文章图片
图3/10
当然市场很大 , 但同样竞争也很激烈 。 安信证券数据 , 截至2020年12月底 , 我国约有34万间现制茶饮店 , 行业平均售价为13元人民币 。 其中 , 高端现制茶饮店约有3400间 , 均价超过20元 。 连锁品牌约有1万个 , 其中连锁高端现制茶饮品牌约100个 , 平均每个品牌拥有门店24家 。
聚焦融资规模方面 , 根据企查查数据可知 , 过去十年间 , 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70起 , 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近30亿元 , 其中三分之一的融资金额发生在2020年 , 同比大涨378.6% 。 敏锐的资本早在2020年集中奔赴了现制茶这块“蛋糕” 。
文章图片
图4/10
在2021年上半年 , 现制茶融资规模达53.42亿元 , 远超2020年披露金额达17.03亿元 , 疯狂涌入的资本已经让现制茶成为了一个逐渐被吹起的泡泡 。
以集中度相对较高的 , 高端现制茶领域为例 , 喜茶、奈雪的茶分别占据业内一、二位 。 按全部产品零售消费额计算 , 截至2020年底 , 喜茶占比27.7% , 奈雪占比18.9% , 而TOP 5累计占比仅58.4% 。
疯狂注入的资本让现制茶行业估值较高 , 这就给近日奈雪的暴跌埋下了伏笔 。
02 下滑的单店销量
奈雪的茶能够抢先IPO , 实际是出乎市场意料的 。
在奈雪的茶上市之前 , 喜茶一直都是行业领头羊 。 从2011-2020年 , 喜茶累计获得4轮融资 , 而且每次融资都有知名机构参与 , 比如高瓴资本、Coatue Management、腾讯投资、红杉资本、美团龙珠、黑衣资本、IDG资本等 。 在6月24日最新一次融资后 , 喜茶的估值已经达到600亿元 。
反观奈雪的茶 , 只有3次融资 , 即使以发行价19.8港元计算 , 整体市值也不过仅约340亿港元 , 较喜茶实际存在较大差距 。
从开店规模来看 , 奈雪以556家直营店覆盖66座城市 , 喜茶虽仅覆盖61座城市 , 却拥有781家直营店 。 显然喜茶门店数量更多、覆盖城市更少 , 集中度高于奈雪 , 更易于在某一个区域内 , 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 形成规模效应 。
文章图片
图5/10
对于持续融资开店的两家企业而言 , 开店的根本目的就是形成规模效应 , 更聚焦的喜茶规模效应明显优于奈雪 。 奈雪扩张速度远低于喜茶 , 这直接反映出两家企业管理层水平差距 。
对于奈雪而言 , 似乎并没有想明白“到底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品牌 , 还是让更多的人选择品牌”这一问题 。 门店覆盖城市多 , 或许可以短时间增加品牌知名度 , 但是单一门店里每天有多少人付款 , 才是维持连锁企业正向发展的根本 。
奈雪的经营策略 , 只达到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品牌 , 但用户粘度却并未有效提升 。 这就意味着 , 奈雪很难出现“爆单”的现象 。
实际上 , 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多 , 奈雪的单店销量不仅没有提升 , 反而持续下降 。 由2018年的716单降至2020年的470单 , 经营效率显著降低 。
文章图片
图6/10
当然 , 这并非奈雪一家的问题 , 实际上规模更大的喜茶也同样存在单量下降的问题 。 据观研天下数据 , 喜茶单店订单量在2017年达到顶峰后 , 就开始有所下降 。
文章图片
图7/10
这表明资本的注入并没有提升现制奶茶店的经营效率 , 在整个行业稳步增长的情况下 , 海量开店让市场已经被透支 , 这就导致现制奶茶店没有过去香了 。
文章图片
图8/10
过去三年 , 奈雪和喜茶的门店数分别从2017年的44和83间 , 增至2020年的695和491间 , 年化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3%和103% , 他们的增速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 。
巨头跑马圈地挤占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 同样也让自身的经营效率大幅降低 。
03 高端不等于竞争力
现制奶茶行业其实跟股市特别像 , 都是先入局吃肉 , 后入局喝汤 , 迟到的挨刀 。
想要看奶茶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 刚上市的奈雪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 据中信证券研报数据 , 奈雪平均门店的面积为180-350平方米 , 单店初始投资额将近185万元 。 想要看奈雪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 就需要看他啥时候能收回成本 。
文章图片
图9/10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
通过解析奈雪的经营数据 , 我们发现 , 奈雪过去三年的毛利率较为稳定 , 基本在63%左右 , 成本占比最高的为人员成本 , 约占总营收的30% , 营销成本、水电开支、物流仓储分别占总营收的3%、2%和1.5% 。
总体而言 , 奈雪经营费用率较为稳定 , 唯一发生变化的就是配送成本方面 。
奈雪的配送成本由2018年的1%提升至2020年的5.5% , 涨幅惊人 。 在配送成本飙升的情况下 , 导致奈雪经营利润率由25.5%骤降至19.8% 。
文章图片
图10/10
假使我们依然以较高利润率25%为基础 , 根据招股书奈雪的茶平均订单均价为43元 , 由此基本可知奈雪一个单的经营利润约为10.75元 。
以此计算 , 奈雪想要收回185万的单店投资 , 需要完成17.2万单 。 我们继续以疫情前奈雪2019年的单店642的平均订单计算 , 那么完成17.2万单需要268天 , 接近9个月 。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 , 在没有考虑企业其他成本的情况下 , 9个月的回本周期依然算不上优秀 。 如果我们以2020年日均的470单计算 , 那么奈雪单店回本周期将会被拉到1年 。
在餐饮行业中 , 这样的回报周期并不算优秀 , 更不要说整个行业的经营效率仍处于下降之中 。 如果我们将6个月定义为一家优秀门店的回报周期 , 那么奈雪需要每日完成订单955单 , 与目前的表现差距较大 。
所以为了提升运营效率 , 奈雪开始改变经营策略 。 目前 , “奈雪的茶PRO”店是奈雪主推类型 , 无论从门店位置、门店类型、还是销售模式和主要产品都高度相似 , 最为关键的是 , 奈雪PRO店为提升运营效率 , 舍弃了主推的“现制烘焙”特色 , 改为统一央厨/供应商统一配送烘焙产品 。
这样的改变让门店面积更小 , 初始投资成本更低 , 在用户到店就餐不高的情况下 , 有望更早的收回成本 , 但对于普通奶茶店来说依然是很高的数字 。
也就是说 , 对于高端现制奶茶而言 , 如果用户粘度提升不上去 , 实际上开店是存在极大风险的 , 只不过这种风险因奈雪上市才刚刚释放 。
最近刷屏的蜜月冰城 , 则是另外一条路线 , 主攻低价奶茶市场 。 虽然单杯利润更低 , 但同样门店投入也更少 , 在品牌红利的助推下 , 很容易就取得不俗的销量 。
这个时代下 , 单纯的品牌知名度是不够的 , 品牌流行度则更加重要 。 尤其对于快消品而言 , 品牌的高速迭代将会让商家时刻面临“过时” 。
现制奶茶行业 , 已经不再是“金山” , 高端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力 , 也不让品牌更加流行 , 只会让资金周转更慢 , 风险更大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或许奶茶本就应该回归他的街头本质 。
【|奈雪,破发的茶如何救自己?】(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