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泉|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7月9日 , 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 为智能计算中心打造行业标杆 。

张云泉|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
文章图片

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发布现场
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院内多家院所企业 , 基于科学院多项重大科技成果 , 共同构建的新一代智能计算顶层规划及技术方案 。 定位于国内首个跨模态、通用化的AI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 旨在打造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标杆 , 为智算产业发展提供开放包容、通用融合、绿色高效、普惠可及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方案 。
据介绍 , 新平台拥有四大优势 , 其一 , 采用开放架构 , 可以兼容主流软件应用生态 , 具备使用面广、迁移灵活、编译开发难度低等特点;其二 , 支持多元芯片组合 , 提供多样丰富算力 , 可胜任模拟、训练、推理等AI全链条应用需求;其三 , 底层算力基础设施采用相变浸没式液冷技术 , 单位算力效率大幅提升且能耗成本降低30%;其四 , 通过透明化价格模型 , 为市场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设标准 , 有效避免公共财政资源浪费 。
据了解 , 目前部分智能计算中心存在价格混乱与虚高现象 , 亟待业界权威的算力定价标准予以规范 。
据网络公开信息显示 , 2020年城市A每100P16位算力的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成本为7500万元 , 2021年城市B同等精度下的100P算力建设成本则达到了4.6亿元 , 定位相同、功能相近的智能计算中心 , 建设投入相差达到6.2倍 。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CCF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云泉指出 , 如果没有明确标准加以区别 , 区域建设方很容易误判算力供给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 “当下我国智算中心的发展亟需统筹规划 , 根据区域产业的具体、实际需求 , 制定行业标准和价格规范 , 以保证人工智能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 ”
针对价格乱象 , 新平台给出了算力价格标准方案:在综合存储、能耗、开发、定制、数据调度等一系列因子 , 并代入明确的算法标准后 , 得出在同时具备5P双精度算力(64位)、25P单精度算力(32位)和100P半精度算力(16位)的情况下 , 智能计算中心的基础设施价格约为1亿-1.5亿 。
【张云泉|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平台有力推动了算力定价标准的建设 , 为区域智算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将有效解决智能计算中心存在价格混乱虚高的问题 。 ”张云泉表示 , 在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等权威组织机构推动下 , 智能计算将树起价格标杆 。 各大算力供给方和区域算力中心建设方也应合力推进行业透明化、标准化发展 , 避免智算中心建设走弯路、花冤枉钱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