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永远输不对”的银行卡号雷同的套路 谁在做局
来源:北京商报
_原题是:“永远输不对”的银行卡号 谁在做局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 明明是复制粘贴的银行卡号 , 事后却被告知填写错误;明明银行卡号在绑定时显示无误 , 但对方出示的合同账号中却莫名多了一位数?如果说个案是事出偶然 , 那上百人齐出现则可能另有蹊跷 。
雷同的套路
来自广东的李民(化名)就是其中一人 , 7月5日 , 他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在一家名为“贷你无忧”的App上申请贷款 , 已经成功绑定银行卡号 , 但却被平台告知银行卡号错误 , 并被要求向平台支付相应置卡验证金解冻 。
与李民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上百位受害者 , 其尽管通过不同的网贷App寻求贷款 , 但遇到的套路却如出一辙 , 均是因为银行卡号“输错” , 被“钞前分期”“聚合分期”等平台要求支付上千元甚至数万元的置卡验证金 。
为何不同平台套路如此一致?7月6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对此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 根据采访人员从多位受害者处获得的合同发现 , 多家山寨网贷平台出具的借款合同 , 均指向广州金库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库小贷”) 。
从内容来看 , 该合同疑点重重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协议 , 该合同仅标注了借款利率月利息为0.7% , 且合同多个条例在措辞上较为粗糙随意 , 甚至在借款人签名处 , 也未有借款人实际签名 , 而是被统一成了“已签名”字样 。
一业内资深人士评价道:“这个合同看起来也太山寨了 , 甲方签字盖章看着像PS的 , 另外乙方的签字也缺乏签名效应 , 很多条款设定极不规范 。 ”
除了合同疑点不少外 , 合同中指向的金库小贷同样藏有端倪 。 7月6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查询该公司工商信息发现 ,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 , 股东方为自然人袁思平、黄少义二人 , 尽管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 , 但实缴资本却为0元;注册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740号B栋102房(自主申报);经营业务则包括:小额贷款业务(具体经营项目以金融管理部门核发批文为准) , 开展个人置业贷款担保业务(融资性担保除外) , 担保服务(融资性担保除外) , 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投资咨询服务 , 代办按揭服务 , 房地产咨询服务 , 商品信息咨询服务 , 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等 。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正常的小贷公司 , 注册资本都在10亿元甚至30亿元以上 , 这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很低 , 且实缴注册资本为0元 , 不像是要做实际业务 。 另从经营范围登记来看 , 正常的小贷公司一般都有监管批准的明确经营范围 , 会在工商信息上标注为“一般经营项目是:”“许可经营项目是:”“专营小额贷款业务(不得吸收公众存款)”等 。 在孙扬看来 , 未被监管批准 , 在工商范围内标注小额贷款业务是不被允许的 , 其小贷服务从业真实性仍待考证 。
背后公司迷雾重重
就“银行卡号输错网贷诈骗”一事引发的多个疑点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进行了多方求证 。
7月6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拨打了天眼查披露的金库小贷四个电话 , 其中有三个电话均未接通 , 但有一人回应了采访人员 , 其自称为公司员工 , 并表态目前金库小贷已经注销;另对贷款诈骗一事 , 她称是被诈骗分子盗用信息所致;但对于采访人员提出的更多问题 , 该人士三缄其口 , 甚至恶语相向 。
根据工商信息 , 2021年6月11日 , 金库小贷因决议解散 , 拟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 不过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发现 , 金库小贷两位股东自然人袁思平、黄少义 , 除了在该小贷公司任职外 , 二人还在广州招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州粤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州南粤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农商普惠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东南西北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省华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任职或控股 。 而这些公司 , 均被指存在类似贷款诈骗情况 。
蹊跷的是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与袁思平、黄少义二人有关联的其他被指贷款诈骗的公司 , 在天眼查收录的四个电话 , 均与金库小贷一致;另登记的注册地址 , 也为金库小贷同一处或者为相邻位置;此外 , 这些公司与金库小贷类似 , 尽管注册资本金在数千万元 , 但实缴资本不足或者为0元 , 且有几家与金库小贷一样 , 在近月被申请注销 。
孙扬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如果多家所谓的小额贷款公司都被指存在诈骗情况 , 这其中是有较多疑点的 。 目前一些诈骗 , 很有可能是通过一些带有“小额贷款”名称的公司壳 , 然后开发几个App放在前台 , 进行骗取客户信息 , 伪造贷款产品 , 用各种危言耸听的借口诈骗客户钱财 。
那这些所谓的小贷公司是否有相关从业资质?对此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查询了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最新披露的广州辖区小额贷款公司名录(更新至2021年7月) , 在其中并未查询到相应小贷公司名称 。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回应北京商报采访人员称 , 未在最新小贷名录内的公司 , 未受监管批准 , 不存在小贷经营资质 , 存在违规风险;另在业内人士看来 , 这些公司或并不像该员工所述“被盗用信息”那么简单 , 其不受金融局监管的“小贷公司” , 更多可能是一些冒牌骗子机构 。
广东省2019年发布《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 , 按此规定 , 广东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经申请后纳入监管试点 , 由金融局负责试点小贷公司的日常监管 。 对此 ,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 , 相关小贷公司并不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示的小贷名单之内 , 实际并不具有小贷业务资质;如果继续从事小贷相关业务可能涉嫌非法经营 。 此外 , 小贷公司股东设立或任职多家借贷相关业务公司 , 有相互业务合作、监管套利或者牌照投机等多种可能 。
“空壳”机构亟待清理整顿
贷款套路不断 , 背后公司也迷雾重重 。 于百程认为 , 借款人若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 可向相关机构投诉 , 包括机构所在地的金融局、银保监局或央行分支机构投诉 , 或向法院起诉 , 若涉及相关财产损失 , 也可以及时报警 。
网贷诈骗乱象不断 , 在分析人士看来 , 后续整治还需多管齐下 。 一方面严禁没有监管机构认可资质的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类似服务 , 另外App应用商店或者流量平台运营方也要严把审核关;另一方面 , 相关监管部门也要通过技术及时监控和发现这类App , 做到及时关闭 。
正如孙扬指出 , 市场监管局要严把公司注册关 , 要先证后照 , 需获得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批准许可 , 才能工商登记包含小贷公司的字样;其次 , 要严厉打击应用商店上没有合法金融业务资质 , 但却开展金融业务的App的背后公司;此外 , 相关监管部门也要严格管理应用分发市场 , 履行好金融类App的资质审核职能 , 并加强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 。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则认为 , 小贷公司“空壳”乱象 , 可能是为了用来转卖或者掩盖一些不法交易 。 此情况应由地方监管进一步清理整顿 , 自2018年以来 , 全国多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初见成效 , 后续还需持续摸排小贷公司的资质及实际经营情况 , 将“空壳类”“失联类”甚至“骗子类”机构清理出市场 。
【新浪科技综合|“永远输不对”的银行卡号雷同的套路 谁在做局】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岳品瑜 刘四红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