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7月12日讯 老马 火箭、卫星、飞船、航天飞机、月球车、火星车、太空舱和太空探索计划 , 它们被赋予的这些名字有什么寓意?
从卫星俯瞰地球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博士研究生莫丽·希尔克(Molly Silk)研究的领域包括中国太空政策、亚太和中美关系 。
她提出了“中国太空文化”这个概念—— 这是一个跟中国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平行伴生的意识形态空间 , 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态各异的太空元素 , 融入饮食、服装、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中华民族特色的太空元素 。
对中国国内民众而言 , 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为主题的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声势逐年壮大 , 国家航天事业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延续这个理念逐渐在人们记忆深处扎根 。
对国际社会而言 , “中国太空文化”主题的文学、影视作品正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太空雄心 , 而融入历史传统元素则有助于强化这样一种叙事 , 即中国的太空计划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中国也属于太空 。
天宫—中国的空间站被成为天宫 , 完美无瑕地妥帖;神舟—太空飞船系列 , 与“神州”谐音 。
月球计划—以嫦娥命名在中国无人会觉得费解 , 无论是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还是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组合;先后在月球表面漫游的月球车叫玉兔 , 嫦娥登月任务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通讯联系类似于神话中让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 所以那颗通讯卫星就叫鹊桥 。
希尔克在《对话》学术网刊上撰文说 , 中国在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领域的成绩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宇宙空间留下与众不同的品牌标记的同时 , 也打造了独特的“中国太空文化” 。
【太空|英媒:英国学者研究出中国太空计划各种命名背后含义 称为中国太空文化】她认为 , 把中国传统文化跟前瞻性的太空探索行动以这种方式联系在一起 , 目的是强化这些太空项目的中国属性;除了表明这些科技成就是中国自主、自力、自创 , 另一层意思是要表明 , 中国在象征未来的太空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始终根植于中华文化和传统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公司|外媒:2021,人类太空事业的重大年份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
- 短片|马蜂窝推全球首份《星际太空旅行指南》,发布年度短片
- IT|美国法国英国连创历史新高 世卫组织警告“感染海啸”到来
- 研发|俄开发太空飞行用多通道发动机
- 人物|马斯克否认星链卫星挤占太空空间:地球低轨道能容纳几百亿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