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什么样的水才是好水?
【误区|什么样的水才是好水?】“纯净水最干净?这是一个误区 , 人们可能因为喝纯净水而更容易患病 。 ”7月15日 , 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南京大学分营举行开营仪式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教授作题为《怎样才能喝上“好水”》的专题讲座 。 任洪强院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营员们科普了饮用水知识 , 纠正人们普遍存在的饮水误区 。
自来水、煮沸水、纯净水和矿泉水 , 你们最喜欢喝哪种水?任洪强以一个很贴近生活的问题 , 抛出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 怎么样才能喝上“好水”?
“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诱发的疾病时有发生 , 这多源于环境污染、人和其他动物的粪便污染 。 ” 任洪强说 , 虽然饮用水处理可以去除部分潜在致病菌 , 但潜在风险依然存在 。 2007年太湖蓝藻、2010年吉林化工用桶污染、2014年兰州自来水污染……他举例 , 人类不当的社会生产活动导致近年来饮用源水污染事故频发 。
任洪强院士说 , 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等方面 。 感官性状标准则分为色度、浊度、嗅和味、温度及硬度等指标 。 我们通过观察、触摸、嗅闻等行为 , 可以直接判断水质是否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 , “优质的饮用水应当清澈透明 , 无嗅无味 , 有微碱性 , 同时温度适宜 , “15-35℃的水更能满足生理需求 , 水温高于35℃或低于15℃会减少摄水量 。 水中溶解性固体含量在25-50毫克每升之间 , 水的口感不好 。 ”
那么如果水“变色”了 , 是否一定有问题?“有些商家在推销净水器时 , 会用一些仪器接上自来水管并通电 , 水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 。 ”任洪强院士解释 , 这是通电过程中电极颠倒所导致的正常现象 , 商家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带有推销的意味 。
在微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 , 任洪强院士表示 ,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调整水质标准 , 划入范围的污染物种类增多 , 数据指标愈发严苛 。 同时由于我国面积广阔 , 各地情况复杂 , 水质标准增加了一定量的参考性指标 。 这有利于增强我国不同区域考察饮用水水质的灵活性 , 水质标准更贴近实际情况 , 更具准确性 。
饮用水是如何生产的?任洪强说 , 饮用水的生产分为取水、处理、送水三个环节 。 自来水厂首先从水源地取到原水 , 然后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环节净化水质 , 最后通过管网系统将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 。 原水有三种类型:好水、微污染水、污水 。 根据原水的水质不同 , 生产体系也会适度调整 , 但基本上都能实现水循环:净化后的原水供给使用 , 然后通过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工艺 , 形成回用水 。 回用水进入水体 , 经过大自然净化后成为原水 。
饮用水的生产技术不仅能生产“好水” , 还能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 任洪强介绍 , 载人飞船的饮用水实际上是自循环水 。 航天员的尿液以及舱内的水经过膜分离技术处理后 , 可以被加工成饮用水 。 航天飞船中的银离子消毒方式 , 也得益于饮用水消毒技术的改进 。
纯净水比自来水好?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进口矿泉水最好?任洪强院士指出 , 目前普遍存在三个饮用水误区 。 第一个误区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健康水为“标准”;第二个误区是纯净水比自来水好;第三个误区是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 。
任洪强院士表示 , 世界卫生组织没有所谓的“标准” , 只发布了《饮用水水质准则》 , “负电位消除自由基”“喝水补氧”等论述没有科学依据 , 不符合客观事实 , 这意味着健康水“标准”是虚假的 。
此外 , 任洪强的研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一致认为:比起盲目追求纯净水 , 煮过的、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自来水是更好的选择 。
任院士还列举了选水的四项原则并给出了两条实用建议 。 四项原则是:第一 , 选择优先达到国家饮水标准的自来水;第二 , 保证水质 , 喝煮沸水更为安全;第三 , 适当补充盐水;第四 , 尽量少用纯净水和软化水 。 两条建议是:不听信商家不符合科学知识的宣传;不喝在家庭容器上放置24小时以上的水 , 这种水容易有微生物滋生 。 实习生 梁键强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