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动与门槛

【网络|流动与门槛】如果你不是青少年 , 很可能已经看不懂现在一些网络评论和弹幕内容了 , 其中包括“cx”“nss”“pyq”“xswl”等等诸多由拼音缩写、外语缩写构成的网络常用语 。 有人将其戏称为“00后黑话” , 以便和“90后火星文”形成对照;然而即便是这个代称 , 也被视为来自某种老去的、过时陈旧的视角 , 因为大量“00后”表示自己也看不懂 , 所谓“黑话”更像是“05后”或“10后”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 。
为什么每一代青少年都要发明一种网络语言用来表达和社交呢?我的判断是为了凭借“密码” , 吸引更多有相同兴趣和爱好、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向自己流动聚集 , 然后竖起一道门槛 , 阻隔外界关切、审视的目光 , 将成年人参与、评判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所谓“网络热度”“潮流文化”“独特创意” , 其实早已完成了从成年网友一端 , 向更年轻的群体那端流动的过程 。 虽然人与人之间只隔着时光岁月 , 但却各有各的门槛 , 各自享受着“安全小圈子”的庇护 , 并在“安全小圈子”里短暂地歇一歇脚 , 顺便进行一点儿未见得深入的思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