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致力“脱碳”有何影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6日上午消息 , 据报道 ,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素来以重压下仍能保持冷静而闻名 。 不过 , 在6月份的一次直播讲话中 , 这位首席执行官向外界坦陈 , 他处于焦虑之中 。
这位49岁的科技大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30年 , 让谷歌的运作实现完全无碳化 。 他说:“我们希望 , 人们发出的每一封Gmail电子邮件 , 在谷歌搜索框中进行的的每一次查询 , 都完全不含碳 。 这是我们的‘登月计划’ , 这一计划令我倍感压力 。 ”
近年来 , 以谷歌为代表的大科技公司(Big Tech)实现了创纪录的利润 , 但与此同时 , 全球也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 。 相应地 , 这些大科技公司也逐渐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调门和举措 , 因为人类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 而失败的代价则难以承受 。
上周一 ,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发布了一份气候报告 , 引发了全世界的焦虑 。 这份报告详尽地描述了人类活动究竟是如何将地球加热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 , 而这种危险可能将伴随人类数千年 。
像从交通到建筑的所有主要行业一样 , 科技行业也需要紧急检视其运作情况 , 看看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使人类免遭气候浩劫 。
大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各种公司恶行的同义词 , 包括垄断、侵犯隐私、等等 。 然而 , 在对抗全球变暖方面 , 这些科技巨头却令人意外地获得了人们的赞誉 。
专家们对谷歌、微软、Facebook以及其它大科技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普遍表示赞赏 。 这些公司致力于实现运营的脱碳化 , 并大规模采用可再生能源 。 微软首先提出了一项碳排放消减计划 , 它正致力于将该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来所创造的碳排放在未来抵消掉 。 正是微软的这一计划 , 将消除碳排放的概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 在此之前 , 从未有人谈论过任何有关减碳的事情 。
面对广泛的批评和逐渐逼近的强力监管 , 大科技公司正利用对抗气候变暖的机会 , 力图重新建立起正面的社会形象 。 然而 , 尽管这些公司做出了种种努力 , 也确实因此成为了对抗气候变化的先锋榜样 , 但他们的行动还不足以削弱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 此外 , 社交媒体在传播气候变化虚假信息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 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
科技行业的引导作用
科技行业为自己设定了崇高的气候目标 。 在十年前 , 大科技公司就开始竞相购买可再生能源产品 。 但该行业后来认识到 , 这些行动还不足以逆转气候变化 。 碳足迹理论指出 , 需要对运营进行重大改变 , 才能减缓甚至逆转气候变化 。
亚马逊已经表示 , 到2040年 , 它将实现零碳排放 。 苹果公司则计划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 。 Facebook称 , 它已经实现了碳中和目标 , 计划到2030年实现其“价值链”的零碳排放 。 微软承诺在十年内实现“碳负排放” , 计划到2050年 , 将该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来的所有碳排放都抵消掉 。
为实现上述承诺 , 大科技公司采取了种种举措 , 包括积极建立水下数据中心、大力发展可大幅削减能源账单的人工智能、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融资 , 等等 。 谷歌还在2019年达成了一项绿色能源协议 , 为三大洲的风电场和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资金 , 该协议被誉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协议” 。
大科技公司向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进行投资 , 向其他行业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如果谷歌能够利用风能来运行其服务器和其他关键业务 , 那么其它行业应该也可以利用风能 , 风能利用对于这些行业而言并不是一场赌博 。
大科技公司在现代经济中拥有着显著的权力 , 这意味着 , 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 , 不仅有助于让可持续能源政策被其它行业接受 , 也有助于敦促地方政府采取行动 。比如 , 即使是一名否定气候变化的共和党市长 , 为了吸引大科技公司到他所在的城市开展业务 , 也会不得不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科技行业的局限性
科技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 。 总体上 , 五大科技公司的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碳排放量的0.3% 。 许多专家怀疑 , 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干预 , 市场自发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是否足够 。专家表示 , 由于政府在应对气候方面表现不佳 , 私营部门的行动 , 包括科技行业的行动 , 确实极其重要 , 但是 , 不能指望它能完全解决问题 。 科技行业的最重要的武器可能是它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 许多大公司都在致力于运营和供应链的绿色能源化 , 但这还不够 , 更重要的事情是去华盛顿向政治家们展开游说 , 向他们提供真正有效的气候解决方案 。
虽然大科技公司努力将它们的数据中心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 但它们的其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却不明显 。绿色和平组织谴责了微软和亚马逊 , 因为它们为化石燃料公司提供计算服务 , 这也引发了这些公司自己员工的抗议 。 与此同时 , Facebook也遭到了广泛批评 , 因为在它的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否认气候变化的各种言论 。 此外 , 大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消耗的能源实际上也非常巨大 , 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低碳 。
一些环保人士指出 , 许多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很短 , 制造商对这些产品的可维护性也不在意 , 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 , 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 他们认为 , 大科技公司应该向客户提供更环保的选择 , 比如默认提供低碳产品;在减碳进展方面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 , 公司季度报告不仅应包含财务数据 , 还应包含减碳工作方面的最新情况 。
对美国公司来说 , 有可能在将来需要强制披露减碳信息 。 今年6月 , 美国证监会表示 , 将研究具体的气候指标 , 以及公司该如何履行气候承诺等问题 。
气候行动对大科技公司形象的改善
多年来 , 科技巨头一直饱受各种丑闻之苦 , 从Facebook的内容审查问题 , 到亚马逊的冷酷无情的公司声誉和危险商品销售嗜好 。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 , 在过去18个月来 , 这些大公司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恶化 , 目前仅有34%的美国人对它们持积极看法 , 而在2019年8月这一比例尚有46% 。
通过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 科技巨头将有机会在公众面前重塑自己的形象 。 在环境问题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 将有助于这些大公司在进步派立法者面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 这些进步派立法者普遍环保意识比较强烈 , 同时又对技术持怀疑态度 。 此外 , 致力于环保还有助于提升这些公司的员工的士气 , 这些员工大多是具有较强气候保护意识的专业人士 。 业内人士称 , 如果大科技公司想要招聘到最好的软件工程师 , 他们必须在气候保护方面拥有良好声誉 。
气候变化对大科技公司的有利方面
据预计 , 在未来几年到几十年内 , 海平面上升、农作物歉收和极端天气将对全球产业造成巨大破坏 。 但在某种程度上 , 大科技公司不太容易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 。
大科技公司拥有流动性强的劳动力、广泛的人才储备和巨大的资源 , 气候危机可能反而会增强它们的相对实力 。 这些公司在适应极端气候方面具有优势 , 因为他们财力雄厚 , 可以雇佣最优秀的工程师 。 例如 , 苹果有能力保持其供应链冗余 , 同时将工人迁离气候巨变的地区 , 而同样的气候冲击将摧毁大多数小型企业 。
类似地 , 小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易于陷入混乱 , 而大型科技公司却仍能保持兴旺发达 。 亚马逊的市值从2020年初的9500亿美元增至今天的近1.7万亿美元 , 而Facebook则从6000亿美元飙升至1万亿美元 。
【新浪科技|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致力“脱碳”有何影响?】然而 , 这样的“兴旺发达”只是相对的 , 必须要非常小心 , 不能让气候变化毁灭整个经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