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100亿独角兽陷危机:这个赛道可能要垮
文章图片
图1/1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韩希言
来源:铅笔道(ID:pencilnews)
拖欠款项超过1.4亿元 , 受损供应商超1400家……又一家百亿估值的行业独角兽陷入经营困境 。
近日 , 曾是杭州本地明星企业之一的贝贝集团 , 深陷舆论风波 , 被上百维权者围堵总部 , 经过多日发酵后 , 创始人张良伦承认资金链断裂问题确实存在 , 现在正在努力与股东沟通 , 并寻找新的投资方 。
曾经被高瓴资本、襄禾资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多家机构押注 , 累计融资高达8.6亿元的贝店 , 如今彻底风光不再 。
从闲来优品、未来集市、淘集集宣布破产 , 到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平台屡陷经营危机 。 相比于两年前的火热场景 , 社交电商出现退潮迹象 。 未来 , 还想获得用户规模或销售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将愈加困难 。
“社交电商正在变成存量市场 。 在用户运营端 , 低成本获新势必成为如烟往事 , 在存量竞争时期 , 留住老用户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 。 ”有从业者表示 。
潮水终会退去 , 前期收割流量红利的店主们越来越难“躺着赚钱” 。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采访人员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 , 论据难免偏颇 , 不存在刻意误导 。
百亿估值行业独角兽爆雷
又一家百亿估值的行业独角兽的“爆雷”了 。
8月9日 , 有上百位商家、厂商以及供应商集体拿着打印的横幅前往贝店母公司贝贝集团维权 , 为的就是讨回已经拖了近半年的货款 。
这些供应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河南、福建等全国各地 , 被拖欠的货款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 据媒体统计 , 被贝店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已超过1400家 , 被拖欠的保证金加上货款总额超过1.4亿元 , 金额还在不断增加 。 但是 , 他们除了求助于有关部门或者焦灼等待之外 , 并无其他维权渠道 。
“我们很多人并不想这样(拉横幅) , 但是贝店一直没有给我们说法 , 创始人张良伦也一直不见踪影 , 最后只能用这种手段来维权 。 ”一位被贝店拖延货款的供应商对铅笔道表示 。
据他了解 , 实际上从4月开始 , 很多贝店商家就遇到了无法提现的情况 。 询问小二却被告知“服务器出了问题” , 到后面干脆坦白是业务上线 , 要拉长账期 。
可之后对接人微信无法联络 , 电话无人接听 , 甚至创始人至今关闭手机拒绝露面 , 就连社交帐号也锁死关闭了评论功能 。 铅笔道也尝试致电贝贝集团 , 但电话一直未接听 。
这些维权者们有的已经连续二十多个日夜守在贝贝集团楼下 , 只为了讨回属于自己的款项 。 在此之前 , 他们还自发组建了维权群 。 据了解 , 各个群的总人数已超过1000人 。
让维权者们最为气愤的是贝店的态度 。 刚开始维权者来贝贝集团时 , 还会有工作人员登记接待 , 但之后贝贝集团任由事态发展 , 也没有真正的负责人出面解决 。 其实 , 维权事件出现后 , 原定次日政府约谈贝店董事长张良伦 , 商家派代表与其协商 , 但是张良伦依旧没有出现 , 出席的人是副总裁张龙珠 。
8月13日 , 百家商户再次集结贝贝集团“讨债” , 在官方的协调下 , 7名商家代表进入楼上会议室进行协商 。 只不过在维权者们看来 , 贝店没有特别大的诚意 。
张良伦承认资金链断裂问题确实存在 , 现在正在努力与股东沟通 , 并寻找新的投资方 , 但由于股东方面牵扯面较广 , 目前没有就资金问题达成共识 。 至于投资方 , 却并没有透露 。
针对此前有部分商家提出已出账单未在后台体现, 以及后台账单未出账的问题 , 公司表示后台问题是技术问题 , 未结算的5天内结算 。
“但是贝贝承认公司资金出问题了 , 现在公司已资不抵债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拿回自己的货款与保证金 。 ”上述供应商表示 。
但是此前副总裁张龙珠 , 没办法现在支付拖欠货款 , 申请破产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 同时是因为贝店后台已嫁接到了阿里云 , 导致账单系统暂时紊乱 , 贝贝集团当下给出的方案就是先登记金额 。
作为曾经的独角兽企业 , 贝店的爆雷让人始料未及 。
【|又一100亿独角兽陷危机:这个赛道可能要垮】2017年 , 贝店刚成立不到四个月 , 就在当年的双十一期间获得超过100万的订单 。 2019年 , 贝店更是迎来大爆发 , 4月MAU同比增涨549.6%至1329万 。 5月 , 贝店完成8.6亿元融资 , 高瓴资本、襄禾资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资本、今日资本等投资机构均有参与投资 。 彼时的贝店 , 无疑是资本宠儿 。
但自2020年开始 , 贝店便步入下坡路 , 在2020年3月 , 贝店以及母公司贝贝集团还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 虽然随后贝贝方面回应称消息并不属实 , 裁员人数仅为50人 , 占公司总人数的5%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彼时贝店确实遭遇业务瓶颈 , 相比于顶峰时期 , 贝店GMV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
再不能“躺着赚钱”
贝店并不是第一家经营出现问题的社交电商平台 。
从闲来优品、未来集市、淘集集宣布破产 , 到斑马会员、花生日记、环球捕手、环球好货等平台屡陷经营危机 。 相比于两年前的火热场景 , 社交电商出现退潮迹象 。
《世界财经周刊》一篇报道称 , 据工商信息不完全统计 , 2020年仅广州、义乌两地 , 已有500多家社交电商平台倒闭或停止运营 。
2017-2018年间 , 拼多多、云集、爱库存等争相抢位 , 社交电商迎来高速发展期 。 贝店创立于2017年 , 其创立理念是“人人皆可开店” , 所以它做的也是一个免费开店的APP 。 当时 , 微商这一行正做得如鱼得水 。 而通过社交裂变来获客和营销 , 成本极低 , 熟人圈子的背书 , 也让其转化率非常可观 。
可以说 , 社交电商就是从微商脱胎而来 , 其特点也与微商一脉相承——分享好友、拉人头得优惠、低价吸引消费者 。
然而 , 潮水终会退去 , 前期收割流量红利的店主们越来越难“躺着赚钱” 。 私域运营的获客逻辑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 更考验店主在更长时间维度上对销售节奏的把控能力和口碑塑造力 。
在电商行业格局已定的当下 , 小平台的生存空间窄小 。 与此同时 , 抖音、快手等平台也争抢着社区电商的光环 。 有投资人表示 , 短视频、直播等模式兴起 , 逐渐把微信社群的注意力给挤掉了 , 社群转化明显下降 。
“社交电商的基础是信任 , 但是这种信任的辐射的范围始终是有限 。 ”一位电商领域的从业者表示 。
一位普通代理的微信好友最多几千人 , 能产生互动交易的也就五六百人 , 能发展代理的寥寥无几 。
相比之下 , 短视频达人、明星做电商带货 , 也是一种信任关系的转化 , 但是一个直播IP的影响力比一个微信的代理大太多 。 短视频达人的粉丝可以做到成百上千万 , 还可以通过付费投放来扩大自己的曝光 。
在消费转化的环节 , 直播带货的销售效率更高 。 主播可以通过直播向更多的人展示、推荐、逼单 。 最重要的一点是 , 因为没有了多级分佣 , 所以直播带货的价格足够低 。
除了外部环境之外 , 从风口坠落后 , 贝店等社交电商玩家在外部输血方面也困难重重 。 “通常来说 , 社交电商平台常用的商业模式都是战略亏损 , 大规模烧钱‘圈地’后 , 走融资上市路线 。 ”在上述投资人看来 , 早年的流量红利期 , 同类型的云集等平台已经上市 , 然而贝贝网却错过了这个时期 。
当然 , 贝店的事件并不能归因于市场、行业 , 公司和领导人的问题同样存在 。 “目前来看 , 拖欠货款是社交电商这一经营模式固有缺陷带来的资金链断裂 , 还是因为挪用货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 , 现在还不确定 。 ”有律师就此事件发表评论表示 。
被时代抛弃的社交电商
“如果面对赛道危机 , 我的建议是能转型尽量早转型 。 ”在一次分享活动上 , 贝贝集团创始人张良伦表示 。
确实 , 贝贝集团也没有死守贝店业务 , 社交平台的流量“榨干”之后 , 贝店也只能另寻它法 , 包括上架网红农产品、启动新厂牌扶持各类目工厂、与韵达联合启动智能仓、推出贝店直播和社群相册等等 。 在今年3月 , 贝店隆重举行了“贝店 × 希美 2021 品牌春季发布会” 。
当时 , 张良伦在会上宣称“2021 年贝店将All in希美 , 押注自有新品牌” 。 这是贝贝网旗下全资的创业平台 , 于今年4月上线 , 该平台定位高端路线 , 品类包括化妆品、营养品、洗护日用品 。 平台以国产品牌居多 , 包括水梦露、安黛拉、澳尔丽、安树等 。 此外 , 平台还销售部分贝贝自有品牌产品 , 涵盖纸尿裤、洗浴养护、婴儿餐具等 。
贝店似乎已被当作弃子 。 8月9日平台发出一则《贝店业务调整通知》 , 称贝店将于8月10日起进行业务调整 , 原商城业务将升级为导购业务 , 接入淘宝等第三方供应链 。 接下来 , 贝店将接入更多全网供应链 。
铅笔道在更新后的贝店App发现 , 主页面已接入淘宝、拼多多、唯品会和美团外卖的入口 , 原来的供应链资源已转移至“商城”频道 。
对此 , 一位知情人士曾透露:“这项新业务是为了解决集团疲软的老业务而推出 , 而业务疲软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属各平台间会员体系无法互通 , 店主卖货的积极性正在不断降低 。 ”
在商家和供应商们的眼中 , 如今此次拖欠货款事件的源头 , 或许是“贝贝集团在用全部资源做希美” 。
“都说贝店把商家的货款挪用去给希美进货了 , 仓库在湖北 。 ”据一位经营多年贝店的店主透露 , 去年底 , 贝店和贝仓很多员工离职了 , 老业务目前只是维护为主 , 活动力度、价格优势越来越弱 , 导致很多店主放弃 。
“感觉贝贝这几年是什么火就做什么 , 一直都在追风口 , 但做起来的不多 。 ”一名电商行业人士认为 , 贝贝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 只能追风口 , 烧钱换市场 。
风起时 , 最先躬身入局社交电商的那一批创业者们 , 可能怎么都想不到 , “社交+电商”的形式会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 改变了整个零售模式 。 但是如今 , 还想获得用户规模或销售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将愈加困难 。
社交电商在变成存量市场 。 在用户运营端 , 低成本获新势必成为如烟往事 , 在存量竞争时期 , 留住老用户比获取新用户更重要 。
而在社交电商这个角斗场中 , 向来都是优胜劣汰 , 那些目的不纯 , 不遵循市场规律 , 蒙眼狂奔的裸泳者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 , 没有强大供应链壁垒的中小型社交电商平台更多的也是归于沉寂 。
只有那些能够结合新兴模式 , 不断更新代代 , 有供应链积累 , 以动销为核心的平台 , 才能在行业的逐步升级中留下来 , 被消费者真正接受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独角兽|魅族 PANDAER「独角兽」iPhone 13 磁吸手机壳开售:129 元
- Waymo|PayPal CEO:积极在日本展开收购,开拓支付市场;网易入股虚拟数字研发商世悦星承 | 思维独角兽
- 解决方案|德国又一州“去微软化”失败,将继续使用 Microsoft Teams
- 手机|又一台Realme XT手机在印度起火 公司正在调查此事
- 最新消息|德国又一个州未能顺利替代微软视频会议软件
- 数据|又一枚智能戒指来了,Movano Ring 的想法很独特
- 汽车|阿联酋批准国药新疫苗用作加强针;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 思维独角兽
- 华为|又一款华为 4G 手机获得入网许可,搭载鸿蒙 HarmonyOS
- IT|消失8年再推新车 又一老牌车企宣布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