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没了周杰伦独家,网易云为何不高兴
文章图片
图1/17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遊人
来源:三节课(ID:sanjieke01)
音乐市场的格局 , 突然要变天了 。
7月24日 , 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一纸通报 , 责令限时30天内腾讯需解除网络独家版权 。
腾讯音乐(TME)的股价 , 当即从36美元跌到了10美元 , 市值缩水60% 。
今日 , 腾讯音乐传暂缓香港IPO 。
腾讯音乐发布的Q2财报显示 , 虽然其总收入80.1亿元 , 按年增长15.5% , 线上音乐服务收入增长32.8% 。 但第二季度纯利8.27亿元 , 按年跌11.9% 。
另一边 , 网易云的上市聆讯通过 , 商业布局即将迈一大步 。 网易云的用户们 , 也热烈讨论什么时候能在这里听到周杰伦 。
文章图片
图2/17
回首流媒体音乐市场 , 从萌芽、崛起到成熟的二十年间 , 版权一直是音乐平台的“紧箍咒” 。
2010年 , 大量存在版权问题的在线音乐网站纷纷关闭 ,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
2021年2月5日 , 虾米音乐倒在了独家版权开放的前夜 。
牌桌上 , 似乎只剩下腾讯和网易两个玩家 。
但新的关卡解锁 , 竞技场上 , 预料之外的巨头对手 , 正在逼近 。
在线音乐简史 ,
一出黑色幽默剧
整个在线音乐的20年 , 恰如以高晓松为出场人物的讽刺性戏剧 。
1993年 , MP3音频压缩技术诞生 。 听歌只需在网页上轻轻一点 , 音乐爱好者再也不用担心店里的专辑卖光了 。
彼时 , 作为传统音乐人的高晓松 , 为刘欢写下了《好风长吟》 , 准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东风大展拳脚 。
文章图片
图3/17
但他面临的第一道门槛 , 就是版权 。
这个时候 , 国内音乐市场还处于盗版成灾、治理无由的阶段 。
为了保障收益 , 高晓松不得不跑到杭州 , “请求”国内盗版商们行个方便 。
谈判细节 , 充满了黑色幽默:“大哥们 , 让我们先卖10天 , 咱们盗版再上 , 行么?”
对方理直气壮地回答:“不行 , 就给你5天!”“5天根本不够回本 , 如果创作者死了 , 你们盗版谁去?”
盗版商显然读过“生金蛋的鸡”的伊索寓言 , 大手一挥:“那就一礼拜 。 你们一礼拜 , 我们就上 。 ”
版权顾忌的无限压缩 , 导致在线音乐市场野蛮生长 。
1999年 , 九天音乐网成立 , 标志着我国第一批数字音乐网站诞生 。 三年后 , 百度MP3搜索上线 , 很快占据了歌曲搜索平台的霸主地位 。
巨大的红利 , 也催生了音乐客户端不断兴起 。
2004年 , 以酷狗、酷我等为代表的音乐客户端相继出现 , 并采取了不得随意下载的规避版权风险的功能策略 。
文章图片
图4/17
这一动作 , 不仅让音乐客户端站稳了脚跟 , 也避免了像在线试听网站一样被淘汰的历史命运 。
2005年 , QQ音乐诞生 。 也是在这一年 , 国家版权局开始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 , 音乐就是被针对的领域之一 。
由于正版化的经营模式打开 , 市场各家进入了高价竞买音乐版权的新阶段 , 开启了并购与转型的大洗牌期 。
此刻 , 市场上剩下的 , 是弹药充足的头部势力 。
2014年 , 酷狗与酷我合并 , 组建成新的海洋音乐集团(后更名中国音乐集团) , 成为老牌劲旅;
2014年上半年 , 马化腾摘下中国首富的桂冠 , 意味着腾讯这座大山的统治力更加稳固 。
成立九个年头的QQ音乐 , 也与200多家唱片公司建立版权合作关系 , 拥有1500万首的正版曲库 , 在曲库规模层面占据绝对优势 。
不过 , 下半年首富的地位 , 就因为阿里上市转到了马云这里 。
在2013年由于版权压力投奔阿里的虾米音乐 , 也是在这一年 , 遇见了同命相连的刚刚被阿里收入囊中的天天动听 。
文章图片
图5/17
这两张牌加起来 , 让阿里在当时的流媒体音乐市场上 , 拥有了超过2亿的用户量 , 占比20%的市场份额和华纳、环球、索尼、滚石、寰亚等一众国内外大牌唱片公司版权的综合实力 。
藏在巨头后面出场的高晓松 , 此时成为阿里音乐董事长 , 似乎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
但他接手后才发现 , 自己并没有和腾讯谈判的资格 , 只有跟着水涨船高的版权价格一起加码的被动 。
为了争取主动性 , 他避开了与腾讯争夺版权的战场 , 试图通过内容战略的差异 , 即服务音乐生产者 , 来曲线求胜 。
2016年 , 天天动听用户点了一下更新按钮 , 一个新的音乐淘宝—阿里星球出现了 。
在APP里 , 面向用户的音乐服务不再是主要内容 。 新出现的明星广场、明星资讯、热门活动、明星商城、直播等音乐产业链的一条龙业务 , 让用户惊呆了 。
到了10月份 , 阿里星球正式关门大吉 。 同年7月 , 马化腾则将中国音乐集团收入囊中 , 成为版权音乐的最大占有者 。
一退一进之间 , 阿里失去了一张王牌 , 高晓松再次败给了版权 。
在双马大战的夹缝里 , 网易丁磊却逆势找到了自己的“荆州” 。
文章图片
图6/17
成立于2013年的网易云音乐 , 走的也是避开腾讯版权大战的道路 。 但没有像阿里那样直接转到to b性质 , 而是始终面向用户 。
比如个性化音乐推荐 , 是网易云音乐在早期吸引用户的关键 。 更精准的算法推荐 ,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版权歌曲库的短板 。
在社区体验上 , 网易云音乐在产品端打通了从内容生产到粉丝沉淀的关系链路 。 特别是网易云的评论区 , 成为打牢用户粘性的重要地带 。
2018年7月 , 腾讯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的MAU分别达到2.9亿、3.5亿、1.3亿、1.5亿 , 市占率达75% , 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 。
2019年初 , 网易云音乐月活达到1.4亿 。 同年8月 , 网易云音乐用户突破8亿 , 同比增长50% 。
迷途的阿里 , 则只剩下不足5000万的月活和不断流失的版权 。
至此 , 音乐市场上一超一强的格局正式奠定 , 阿里的退场已是题中之义 。
但流媒体音乐市场上关于版权的战争 , 仍在继续 。
后版权时代到来 ,
音乐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2015年 , 中国音乐用户用一个APP听全部音乐的年代 , 一去不复返 。
这年7月9日 , 国家发布《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 。 该通知被称为“最严版权令” , 其要求所有未取得版权的在线音乐全部下线 。
文章图片
图7/17
随后 , 版权大战趋于恶性竞争状态 , 各平台通过抬高费用竞拍独家版权归属 。
据Fastdata《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报告》 , 自2016年以后在线音乐行业的融资事件与融资金额呈现出下降趋势 , 表明这种恶性竞争干扰了市场活力 。
2017年 , 国家版权局管理司约谈各大音乐平台与唱片公司负责人 , 强调避免独家版权的购买与授予 。
其实 , 腾讯音乐在迅速扩张后 , 也难以承受高额的版权成本 。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 不得不采取版权分销 , 跟市场分享胜利的果实 。
2014年到2016年间 , 网易云音乐的版权音乐歌曲量占整体版权音乐的 70% 左右 , 但其大部分的版权都是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处转授权获得的 。
2018年2月 , 在国家版权局的积极协调推动下 , 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及阿里音乐逐步达成了版权合作 , 各平台相互授权99%以上的音乐版权 , 剩余的1%作为各平台竞争的核心内容 。
尽管音乐平台仍各自保留部分独家版权 , 但随着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社区平台及直播模式的崛起 , 以及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普及 , 互联网的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存在 。
由此 , 这一阶段的竞争壁垒正在从单一的音乐内容 , 转向抢夺用户的关注度和使用时长等关键要素展开 。
音乐平台进入探索精细化运营的阶段 , 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均在直播、社区、长音频等方向进行多元化探索 。
在这一背景下 , 版权之争的最后一锤 , 就显得颇有象征性 。
2021年7月24日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腾讯音乐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 标志独家版权时代的终结 。
文章图片
图8/17
对于腾讯而言 , 这仍然可以看作是长期利好 。 因为其用户体量已经达到最高规模 , 继续以较高的版权成本 , 来维持竞争优势 , 缺乏更有力的边际效益 。
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娱乐市场用户人数为6.58亿人 , 腾讯音乐在2021年的月活则达到了6.44亿 。
其中 , 用户在线音乐APP下载量不足四千万次 。 下沉市场用户增长窗口已关闭 , 在线音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
但相比于Spotify45%付费率和网易云音乐13.3%的付费率 , 腾讯音乐的付费率仅9% 。
同时 , 腾讯音乐的ARPPU(客单价)从2018年的8.5元 , 缓慢攀升至2020年Q4的9.4元 。
尽管社交娱乐业务的ARPPU去年四季度升至172.1元 , 但作为营收占比近70%的业务 , 其增速由2019年的36%同比跌至8.3% , 社交娱乐的付费用户数也由2019年的1160万降至2020年四季度的1080万 。
由此 , 生态圈布局广泛的腾讯音乐 , 其盈利重心将会在客单价提升和多元化业务结构上 , 进行深挖 。
文章图片
图9/17
对于网易云而言 , 版权成本高企和“卡脖子”现象得以消解 。 但其带来的收益比例 , 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高 。
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来看 , 由于版权放开 , 大唱片公司在各个环节的议价能力被压缩 , 捆版销售等行为将缺乏市场 , 版权购买的成本得以缩减 。
但因为版权成为基础性而非战略性的投入要素 , 会导致音乐平台在版权上的整体投入增加 。
对于具有先发优势的腾讯音乐而言 , 得益于用户量够大 , 不仅版权成本被摊的更薄 , 其收益也会更可观 , 这就是规模效应 。
相反 , 网易云以前买不了版权 , 还能给用户一个心理交代 。
在开放之后 , 网易云要么撑着去填满核心曲库的版权 , 来补偿用户情怀;要么有节制地购买部分版权 , 来安抚部分用户 , 并不可避免地流失另一部分用户 , 从而在根本上制约发展速度 。
毕竟 , 目前网易云的商业架构 , 还无法支撑其在版权层面的全面扩张 。
文章图片
图10/17
从财务结构上看 , 网易云音乐的在线音乐收入 , 变现效率和腾讯音乐保持同一水平 。 但由于流量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内容服务成本的占比突出 , 使得网易云音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其社交娱乐服务收入增速迅猛 , 2020年占比已达46.43% 。 但在规模层级上 , 仅为腾讯音乐的1/9 , 仍然缺乏强力的输血能力 。
所以 , 依然处于亏损状态的网易云 , 大概更希望培养快速增长的赢利点 , 而不是用来做收益更低、周期更长的版权投入 。
在网易云音乐的招股书中 , 提到募资用途时 , 也是注重对于社区深耕、技术研发的投入 , 毕竟这是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 。 对于版权类的音乐内容 , 网易云并没有将其视为战略性要素的明确表示 。
后版权时代 , 在线音乐平台轻装上阵 。 音乐内容采买成本降低 , 无疑将引导平台聚焦用户价值 , 从源头上推动音乐行业的繁荣 。
但谁能笑到最后 , 仍未可知 。
杀出“程咬金” ,
抖音的“物种入侵”
对于一超一强而言 , 它们已经逐渐发现 , 对手不再只是对方 , 全新的外来物种带来了更大威胁 。
这一物种 , 就是短视频平台 。
文章图片
图11/17
在内 , 版权壁垒被破除 , 短视频平台在不断规范自己的版权化基础上 , 极大抢占用户手机使用时长 。 当用户听音乐的时间减少 , 音乐平台的自然付费率增长放缓 。
在外 , 以音乐内容为链接、以社区交付为枢纽的传统平台生态 , 正在被作为神曲制造机和全新宣发渠道的短视频生态 , 颠覆价值壁垒 。
音乐客户端 , 会不会像网页音乐一样 , 逐渐被短视频平台彻底取代 , 成为新的商业变数 。
在2016年 , 抖音上线之时 , 就加入了音乐功能 , 足以看出抖音生态对于音乐内容的重视 。
随着抖音成为国民级短视频应用 , 其音乐媒介的传播力度和商业作用 , 也越来越突出 。
2020年上半年 , 抖音播放前十的歌曲 , 总播放量达到945亿次 , 相当于全中国平均每人播放67次 。
在网易云音乐的2020年度音乐榜单上 , 抖音神曲占据了半壁江山 。
年度新上架热度最高单曲TOP10 , 如井胧的《丢了你》、一支榴莲的《海底》等 , 播放量都超过了10亿 。
文章图片
图12/17
对抖音而言 , 其内容生态与音乐具有天然的契合度 。 背景音乐的15秒 , 也是除画面之外 , 令用户停留的重要粘性介质 。
而以音乐流量触发的衍生服务如在线K歌、音频直播服务等 , 以及内容宣发、音乐内容孵化等变现渠道的产业链横向拓展 , 都变得更加重要 。
相关数据显示 , 音乐衍生社交服务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85亿元 , 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 。
为此 , 字节跳动在组织架构与商业方向上 , 都始终将音乐视为不可缺少的战略一环 。
2021年1月 , 字节跳动正式开始测试新款音乐产品飞乐 , 和试水音乐版权业务的音乐发行平台BeatDynamic 。
4月 , 字节跳动宣布成立音乐事业部 , 包括负责国内音乐业务的抖音音乐、中国音乐业务拓展部门 , 以及负责国外的海外音乐部门 。
音乐事业部的成立 , 意味着字节跳动将正式进军流媒体音乐领域 。
7月1日 , 据公开消息字节跳动被曝已将音乐升级为P1优先级业务 , 与游戏、教育业务平级 。 字节跳动产品与战略副总裁、原TikTok负责人朱骏(Alex)已在近期接手该业务 , 主导字节跳动海外音乐产品Resso 。
在其接手后 , 音乐业务将朝着内容社区的方向发展 。
由此可见 , 字节跳动已经坚定要做流媒体音乐市场的新生力量 。
文章图片
图13/17
对于字节而言 , 它能够通过音乐业务整合 , 实现播放、宣发、版权运营于一身的生态体系搭建 , 从而成为现有玩家的有力挑战者 。
新乱战时代 ,
音乐江湖谁主沉浮?
在商业模式上 , 版权垄断 , 只是依赖于成本壁垒 , 收益于流量规模但运营效益不高 。
后版权时代 , 或许用户心智垄断 , 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 这是网易云情怀标签和其高付费率 , 带来的粘性验证 。
文章图片
图14/17
但是 , 网易云音乐社区晦涩的故事传播 , 很容易被抖音大众化的娱乐内容取代;在规模上 , 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抖音和背后的字节跳动 , 也并不缺少流量 。
同时 , 随着上游版权方的议价地位降低 , 抖音及腾讯音乐 , 通过站内流量与宣发渠道来换取一定形式的版权合作的可能性 , 大大增加 。
这样 , 流量规模将进一步转化为成本优势 。
借助大数据分析与算法推荐 , 抖音可以预测或者根据火爆的音乐作品 , 进行针对性的版权采买及多链路运营 , 进而放大音乐内容的商业回报 。
整个成熟的短视频、直播等基建搭设 , 也为综艺、音乐在内的娱乐性产业的工业化运作 , 提供了有力前提 。
相比之下 , 网易云音乐及QQ音乐等工具类产品的音乐播放器、歌单等产品功能 , 其准入门槛就低的多 。
抖音面临的问题是 , 如何为海量的音乐创作者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有效的市场知名度 。
毕竟 , 独立音乐人作为市场上主要的新兴供给者 , 正成为各家必争的对象 。
但抖音上很多火起来的歌 , 大多是视频创作者发送并享受流量收益的 , 导致歌红人不红 。
2019年 , 抖音13位Top音乐创作者中 , 仅有3位为百万粉丝达人 , 平均粉丝量为90万 , 有限粉丝的粘性也并不明显 。
文章图片
图15/17
另外 , 如何在视频创作者与音乐创作者之间 , 进行流量分配 , 并维持好内容生态 , 也是抖音的长期挑战 。
对于腾讯来说 , 布局多元意味着用户群松散 , 长链条意味着反应缓慢 , 从而难以产生市场爆发 。
但规模化 , 依然能保障其市场优势的长期价值 。
腾讯音乐Q2财报显示 , 其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36.3% , 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达6620万 , 同比增长40.6% , 付费率突破10%大关达到10.6% 。
相比于腾讯与抖音的庞大自有流量 , 网易云的窘境更显得突出 。
在私域流量愈显珍贵和稀缺的当下 , 网易云音乐依然能凭借低成本的H5等营销方式 , 屡次破圈 , 这本身是比较成功的 。
但其出圈营销 , 往往与社区文化是割裂的 , 只是单纯地对平台IP的背书;
与B站诸如后浪等兼具平台IP与用户形象的营销不同 , 在用户形象上 , 网易云走了一条类似于豆瓣的内化道路:即生产外界难以简单触达和理解的社区文化内容 , 从而引发了“网抑云”的嘲讽 。
且相比于B站借助年轻人群体特性 , 及大众媒介的“梗”的传播 , 来宣扬弹幕文化和社区氛围 。
同样拥有占比89%的90后高价值用户的网易云 , 却少有像B站蜜雪冰城营销歌曲与屈臣氏营销歌曲《热爱105°C的你》 , 打破抖音神曲垄断的商业表现 。
此外 , 社区情怀标签与娱乐功能加码的体验冲突 , 版权采买与商业价值的策略矛盾 , 用户增速与社区文化门槛的对立 , 都清晰可见 。
文章图片
图16/17
2021年4月 , 腾讯音乐进行人事和组织架构的调整 , 从更换CEO到新设内容业务线和长音频业务线 , 对内容的自制、投资和宣发加大投入 。
面对阵势拉开的腾讯和字节 , 2021年5月26日 , 网易云音乐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 但在通过聆讯之后 , 却自发推迟了上市计划 。
这既是对目前资本市场的观望 , 也显示出对自身价值表现的不自信 。
写在最后
音乐 , 说到底是一种“言说性”媒介 。
它以旋律和歌词的叠加 , 来进行击中心流的内容诉说 , 让听众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
文章图片
图17/17
阿里先后埋葬了自家的明星产品天天动听和口碑产品虾米音乐 , 说明它既没有社交基因 , 也缺乏内容天赋 。
反倒是 , 做媒体内容起家的网易 , 做社交内容起家的腾讯和做娱乐内容起家的字节跳动 , 纷纷显示出对流媒体音乐市场的掌控力 。
但新的“三巨头” , 远没有形成稳定竞争关系 。 它们各有优势 , 业务壁垒也无法相互隔离 , 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竞争 。
无论如何 , 当垄断者失去了权杖 , 挑战者兵临城下 。
音乐市场的三国杀时代 , 正式到来 。
【|腾讯音乐没了周杰伦独家,网易云为何不高兴】(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穿越|解锁听歌新姿势,这款音乐播放神器值得一试?
- 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设计|腾讯宣布企业级设计体系 TDesign 对外开源
- 警告!|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被判12年 两被告提出上诉
- Tencent|继百度网盘后腾讯微云也已解除限速 不用单独下载App
- 文化|“视频会员”的意义,藏在腾讯视频VIP九周年里
- 大叔|从治愈到共振,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套路升级了
- 彩云|解除限速!腾讯微云 App 更新,提供无差别速率服务
- 公司|《Control》开发商正在与腾讯合作开发一款PVE射击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