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松下出售8.5代液晶线 中企“接盘”需三思

7月20日 , 松下独家授权日本设备拍卖商Hightec Systems举办了松下G8.5代线设备拍卖线上说明会 。 根据拍卖流程 , 当前还处于接受买家在线/线下设备参观活动阶段 , 时间将持续到8月底 。 但截至目前 , 尚无潜在买家和松下达成购买意向 。 随着松下的退出 , 日企中 , 目前仅剩下JDI、夏普、京瓷等少数企业还在生产液晶面板 。
近年来 , 随着多家日韩企业退出液晶面板产业 , 多次出现中国大陆企业接盘二手LCD面板产线的举动 。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作为行业协会不建议、不鼓励也不支持国内企业下一步再进行此类行为 。
松下退出8.5代线并非意外
该8.5代厂在2010年前后就已投产 , 随着中国面板商大量投资 , 松下面板事业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中 。
据了解 , 松下集团旗下的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PLD)将在2021年内退出液晶面板业务 , 并将本次拍卖独家委托给了日本最大的半导体、液晶制造装备二手交易公司Hightec Systems Co. 。 出售的设备包括G8.5的TFT前段工程设备 , 配套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生产设备、中小型面板组装设备、模组封装设备 , 还包括分析/评测设备 , 以及无尘室等一些通用性设备 , 约1000台设备器械在内 , 标的物数量多达9000件 。 松下PLD计划先在近期关闭工厂的部分工序生产 , 然后对产线上的设备进行拆除打包;但为了配合客户的交付进度 , 后段的产品生产可能会持续到年底 。
关于松下出售8.5代液晶产线相关设备一事 , 赛迪顾问产业研究高级分析师刘暾向《中国电子报》透露:“其实早在2019年 , 松下就宣布旗下的松下液晶将于2021年终止生产 。 该8.5代厂在2010前后就已经投产 , 后来随着中国面板商大量投资面板高世代线建设 , 松下面板事业也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 。 松下的这条产线在经营成本上远高于同行 ,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 ”
刘暾指出 , 日本目前在显示制造环节产能较小 , 主要优势还是在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 。 “随着此次松下宣布退出 , 目前仅剩下JDI、夏普、京瓷等少数企业还在生产面板 , 且产品主要面向一些专用显示产品以及中小尺寸产品 , 大尺寸布局主要是夏普还在做 。 ”
在松下拍卖出售8.5代线工厂相关设备之时 , 曾有消息传出 , 来自中国的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预购其设备 。 据了解 , 深圳莱宝高科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 , 主要业务为研发和生产平板显示材料及触控器件 。
对此 , 奥维睿沃(AVC Revo)高级研究经理荣超平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表示 ,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 , IT面板需求急增 , 莱宝高科希望将这条产线的旧设备引进到中国大陆重建 , 来提升自己的中大尺寸车载工控显示触控业务 。
“事实上 , 松下8.5代线2018年之前就表示希望出售掉 , 华星光电、惠科股份、莱宝高科此前都派人到现场对产线进行评估 , 最终莱宝高科跟松下竞价谈判较为成功 , 因此莱宝高科2019年曾准备把这条二手8.5代线面板项目规划落户湖南株洲 , 但后来受产业政策限制没能成功 。 ”荣超平说道 。
其实 , 像莱宝高科这类想要接手二手面板产线的中国企业并非个例 。 《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在梳理相关资料后发现 , 信利光电在2016年购买了三星的两条旧5代线 , 目前刚磨合完 , 处于量产状态;泰嘉光电在近两年先后购买了三星的旧7代与8.5代线 , 如今还处于设备拆除打包阶段;华锐光电于2018年引进了LGD的旧5代线 , 目前仍处于磨合阶段 。
潜在买家切勿忽视关键问题
国内对于新产线的布局已经放缓 , 目前量产的高世代线还是至少2年以前就已经规划的产线 。
目前 , 中国龙头面板厂商主要在8.5代以上的高世代液晶产线上进行布局 , 国内多条LCD高世代产线已实现量产 , 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在2020-2021年还分别投产了10.5代线和11代线 。
“尽管目前新量产液晶产线以G10.5/G8.6等高世代线为主 , 现有产线技术也在持续升级当中 , 但事实上国内对于新产线的布局已经放缓 , 目前量产的高世代线还是至少2年以前就已经规划的产线 。 ”荣超平表示 。 高世代线动辄几百亿元的投资额对企业来说不太容易 , 而旧产线相对而言投资成本更低 , 目前尽管大尺寸面板产能趋于饱和 , 但在家电、车载、医疗、工控等差异化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 对企业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 。
据刘暾分析 , 当前在供给端 , 受到上游驱动IC、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原材料短缺影响;在需求端 , 疫情影响导致IT等面板需求持续旺盛 , LCD面板供不应求 。 从去年6月以来 , 面板价格维持高位 , 部分尺寸产品价格涨幅甚至超过100% , 面板厂盈利空间巨大 。 “目前下游需求旺盛 , 进一步扩充产能 , 对于厂商而言是有利可图的 , 加之该8.5代线面向IPS的高阶制程 , 通过改造可以满足包括IT面板等的需求 。 ”
【生产|松下出售8.5代液晶线 中企“接盘”需三思】也正因为如此 , 包括莱宝高科在内的多个中国大陆潜在买家 , 对松下G8.5代线产生浓厚兴趣 。 不过从过往经验来看 , 不止一家国内企业在投资低世代二手LCD产线及其设备之后 , 曾因不同因素而陷入亏损状态 。
胡春明向《中国电子报》表示 , 从产线规格的角度看 , 10.5代产线更适合大尺寸显示器件产品 , 如电视的平均尺寸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 因此相对其他规格的产线更有成本竞争力;而对于笔记本电脑或显示器等中尺寸产品而言 , 8.5代产线则更有竞争力 。 这可能就是潜在购买者的意图所在 。
事实上 , 对于潜在买家来说 , 仅考虑到上述因素是不够的 。
“他们往往忽视了最关键的问题 , 即显示技术进步速度很快 。 因此 , 即使是规格上有竞争优势的8.5代产线 , 若设备精度或采用的技术不够先进 , 一样不能具备成本优势 , 旧产线最致命的问题就在这里 。 ”胡春明指出 , “过去的事实证明 , 很少有企业真正有能力运营好旧产线 , 多数企业只是把旧产线改造成试验线 , 然后卖给那些想进入显示产业又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投资者 , 最后淘汰 。 ”
胡春明表示 , 作为行业协会 , 我们不建议、不鼓励也不支持国内企业购买海外旧显示器件生产线 , 并以低端或低价参与全球竞争的行为 。 因为这不仅影响我国行业发展的趋势 , 也不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
面板业更应顺应行业大势
目前LCD产能集中度较高 , 国内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 , 行业强周期性难以再现 。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 , 疫情导致消费者对各品类显示产品的需求暴增 , 推动面板厂积极地布局新产线 , 带动面板产能进入密集量产期 。 但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面板需求出现回落 , 面板产能又将出现供应过剩的风险 , 产业链有可能下行 。
在刘暾看来 , 接下来LCD面板行业的主要挑战有可能是价格的下降 。 但是 , 目前LCD产能集中度较高 , 国内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 , 行业强周期性波动难以再现 。
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薛文进表示 , 我国TFT-LCD产业大而不强 , 其主要问题在于产业链 , 特别是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很多依赖进口 , 存在不少的卡脖子技术 。
在业内专家看来 ,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疫情影响下 , 强链、补链、稳链是显示产业的当务之急 。 持币待购的企业应该将眼光更多投向短板领域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 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