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DS|迭代加速,互联网流行词让语言更丰富了吗?

■首席采访人员 黄启哲
“这是什么神仙爱情!”刚登上热搜没几天 , 社交网站已是清一色的“绝绝子” 。 等你刚明白“绝绝子”不是断子绝孙的咒骂 , 而是“绝了”的“变体”之时 , YYDS(永远的神)已经“霸榜”成为最“IN(时尚流行)”的赞美方式 。 也难怪网友自我调侃:“当除夕夜的小品刚把当年的流行语搬上舞台时 , 网络上的流行词早已经换了好几茬了 。 ”
网络流行词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迭代越来越快 , 正成为可察可感的事实 。 尽管一时间“满屏俱是夺笋(多损)呐” “万物皆可绝绝子” , 但不过是网络平台上的转瞬即逝 , 很难长期进入社会语言的日常使用 。 也正因如此 , 学者专家和普通大众一改从前视网络流行词如“洪水猛兽”的忧虑态度 , 给予这些00后网生代的鲜活表达更多宽容 。
然而 , 必须正视的是:每一轮流行词在互联网上的狂欢 , 并非如烟花绽放再无痕迹 , 而是在网民一次次的泛化使用中 , 悄然“剥夺”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 在下一个“YYDS”到来之前 , 当你想赞美某个人事物 , 还能快速反应出流行词之外的个性化答案吗?
“万物皆可绝绝子”看似“百搭” , 实则缺失内涵
从“给力”到“绝绝子”再到“YYDS” , 这些流行词能够快速迭代的一大原因是在从小众文化走向大众传播使用的过程中词义的泛化 。“给力”最早在方言中是“带劲” “有帮助”的意思 , 很快 , 蛋糕好吃、比赛精彩、产品畅销 , 都被网友以“给力”来形容 。 而盘点新近流行语“上头” “神仙” “绝绝子” “YYDS” , 如果是在正式书面语写作中 , 很难直接替换 , 但在网络表达中 , 却可以与“给力”轻松切换 。
【YYDS|迭代加速,互联网流行词让语言更丰富了吗?】网络流行词看似“百搭” , 实则在其诞生之初便有“胎里病”——内涵的缺失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指出: “语言表达内涵与外延成反比 , 词义越是模糊、越是简单 , 其使用范围就越大 。 ”如果说“给力” “蓝瘦香菇”在不了解语境的情况下 , 尚可以从字面或是方言谐音里获知、猜测其大概意思 。 那么当下出现的“奥利给” “绝绝子”等流行词 , 倘若不知道其出处 , 或是结合网友的大量应用 , 很容易产生误读 , 甚至已经越来越难以梳理出流行语的使用逻辑 。
以“绝绝子”为代表的“××子”结构为例 。 这与选秀走红的女星虞书欣有一定关系:粉丝热衷称其为“欣欣子” , 因其所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憨态与懵懂 , 具有独特的魅力 。 此后 , “欣欣子”这个昵称逐渐演变出“××子”这样一种卖萌、扮可爱的表达——对于一些网友来 说 , 如 果说“无 语” , 就有些无趣普通 。 “无语子”就有点可爱懵懂的意味 。 还有人分析认为 , “无语子”“震惊子”多半是“无语了”“震惊了”的变化 。 但基于这个逻辑 , “好看子”“不错子”的用法 , 已经超出了这个分析的范围 。
因而 , 综艺《当我们讨论热搜时 , 不要吵架》中脱口秀演员HOUSE的观点引发一部分网友的共鸣:如果说早前“给力”还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 , 那么“‘绝绝子’甚至不再是一个词” 。 同样地 , 如果说“不明觉厉”还算作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成语” , 那么“YYDS”已经不知该算作英文新词还是中文短语 。
流行语是否让我们患上了“词语匮乏症”?
那么 , 互联网时代 , 语言因为层出不穷的流行词 , 是变得更丰富、更有活力了 , 还是变得更加单一、匮乏了?这个问题取决于衡量的标准 。
从诞生数量和迭代速度上来说 , 新词的层出不穷 , 为语言发展带来了新的内容 。 可这种“丰富”的代价是 , 一些表达更精确、更生动的“高级”词语 , 被更“万能”、更“潮流”的网络流行语所取代后 , 失去了“露出”的机会 , 也就逐渐冷僻、被遗忘 。 越来越多的网友抱怨和自省:“网上冲浪久了 , 看到美好的人事物 , 一时竟想不到与之相匹配的美好形容 。 ”因而 , 过度聚焦于流行语让网生代或多或少地患上了“词语匮乏症” 。
不过 , 若把看问题的时间线拉得更长 , 也不用过分担忧 。 徐默凡认为 , 语言犹如生态环境 , 拥有“新陈代谢”的能力 。 一旦网友的新鲜劲过去 , 那些风头无两的流行语最终也会销声匿迹 , 成为网友口中“时代的眼泪” 。 而在创造新词同时 , 网友也会从传统词语的排列组合中寻求更生动、形象的表达 。 比如:学生时代老师反复“敲黑板”强调重要性的这个动作 , 就被年轻人用来代指“强调重点”;“接地气”是新时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表达;“大开脑洞”用来形容想象力的表达 , 同样生动而有趣味性 。
在B站开课和网生代打交道多了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并不希望过分限制网络语言的使用 。 他说:“规范是拿来‘突破’的 , 我更希望看到有活力的现代汉语 。 ”他建议 , 与其禁止网生代流行语的滥用 , 不如进一步规范主流媒体和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对于流行语的过度娱乐化使用 , 不要将“亲民”“接地气”当成不分良莠地一味迎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