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讯】1961年4月12日 , "东方1号"发射升空 ,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55年前首次登上宇宙飞船遨游太空 , 绕地球飞行一周后返回地面 。 这一壮举实现了人类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 , 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 。
从无人到载人 , 从一人到多人 , 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也在浩瀚天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 。
文章图片
今年 , 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并对接后 , 中国空间站成为了世界上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的第二个空间站 。 国民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 , 锐意创新 , 不断突破 。 一路走来 , 从无到有 , 中国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并非易事 。
如今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 其饮食起居等后勤保障成为全民关注的热门话题 。 随着格兰仕航天微波炉在中国空间站的应用 , 中国还成为了首个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健康可口的热饭热菜的国家 。
砸锅卖铁换来的“心脏”技术
提到微波炉 , 就绕不开格兰仕 。 2021年C-BPI(中国品牌力指数China?Brand?Power?Index , 简称:C-BPI)研究成果权威发布 , 以“国民家电民族品牌”为理念的格兰仕再次位列微波炉行业品牌力指数榜首 。
辉煌背后 , 格兰仕也曾面临和中国航天事业所遇到的相似的困境 。 1998年,当格兰仕做到产销世界第一之时 , 称为微波炉“心脏”的核心部件磁控管技术却还被跨国企业牢牢控制 。 为了破解“缺芯”问题 , 将发展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格兰仕痛下了“砸锅卖铁”都要研发出磁控管的决心 。
1999年 , 格兰仕立项自主研制磁控管 , 真诚感召一批国内专家和上游合作伙伴共同攻关 。
在专家指导下 , 格兰仕不断攻克电镀质量关等重重关卡 , 2001年 , 第一个格兰仕自主品牌磁控管正式装机投放市场 , 同时这一自主核心部件的可靠性与使用效率均优于同期进口产品 。
技术突破后 , 格兰仕却面临产能的挑战 , 国内工业基础配套薄弱 , 原材料绝大部分靠进口 , 价格比较高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自己生产原材料价格总和比外购整个磁控管还要贵 。
当时格兰仕在全产业链生产还没建立起来 , 为了满足高科技产品的制造需求 , 格兰仕诚意十足地与其他企业合作 , 共同研发高要求的生产用材料 , 逐步将今天的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起来 。
另外 , 为了解决生产设备无法购买的问题 , 格兰仕组织了一批设备骨干团队把绝大部分生产线设备完成自主研发、生产、制造出来 , 从此彻底提升了生产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
第一年 , 格兰仕的磁控管产量产量不足1万只 , 但在格兰仕人的艰苦研发下 , 2004年 , 格兰仕已达到年产磁控管600多万只的生产能力 , 到2018年 , 格兰仕自主品牌磁控管年产3000多万只 , 涵盖家用微波炉从低功率到高功率、再到变频全系列的产品型号规格 。 随着消费升级、社会环境的变化需求 , 格兰仕磁控管一直不断优化革新 。
格兰仕在产业链及配套技术上积累20多年 , 目前已形成强大的智能家电自我核心配套能力 , 包括磁控管、变压器、压缩机、电路板、电机等都能自主生产 , 从核心元器件根源上具备了引领产品升级换代的条件 , 为打造一流品质标准的厨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上天”的微波炉
过去在太空 , 宇航员并非没有办法吃上热饭热菜 , 但是效率不高 。 1969年 , 伴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 , 美国惠而浦定制的太空厨房也成功亮相 。 但直到2008年 , 据美国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记录 , 当时的技术煮洋葱需要4个小时才能熟 。
在中国 , 神舟六号飞船首次搭载了食物加热器 。 到神舟七号时 , 相关资料显示 , 加热1个人的一餐饭大约需要半小时 。 如今神舟12号格兰仕航天微波炉则达到了超一级能效 , 7分钟内便能完成3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 。
格兰仕的这位“大厨”是如何顺利上天并适应的宇宙复杂环境 , 为航天员们提供多达120道美味菜肴?
格兰仕航天微波炉项目在2011年立项 。 接受研发任务后 , 格兰仕第一时间启动了特种磁控管的研发 。 磁控管作为微波炉的核心组件 , 在太空中面临截然不同的使用环境 , 格兰仕通过零部件集成创新 , 使航天微波炉达到超一级能效 , 节约空间站宝贵能源的同时 , 7分钟内便可完成三名航天员的一餐主食 。
另外 , 要使微波炉符合火箭发射与太空工作的要求 , 需要对其结构与核心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研发 , 让微波炉在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能够承受住过载与高频震荡 , 进入太空后有能够工作十年的使用寿命 , 在工艺设计上也有严格的尺寸、重量和功耗限制 。
为了减轻微波炉的体积 , 达到太空作业的可靠性要求 , 格兰仕研发人员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 加强产品本身的机械强度 , 并创造性采用紧固件、一体成型等创新工艺 。 同时 , 格兰仕还特制了变频微波电源代替传统高压变压器 , 大幅减轻产品重量 。
路是人走出来的 , 格兰仕一向有先行者的决心与毅力 , 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研发精神是其通往浩瀚星域的不竭动力 。 在格兰仕之前 , 从来没有微波炉在太空领域实现应用 , 在格兰仕之后 , 家电的场景应用延伸到星辰大海 , 航天微波炉为中国人的厨房提供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 。
中国人自己的宇宙厨房
目前 , 官方媒体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不少展示神舟十二号中的三名航天员太空站生活的图文、视频 , 为大家揭开了宇宙厨房场景的冰山一角 , 凭借航天微波炉 , 他们在太空站7分钟便能做出营养三人餐 。
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厨房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 , “走出地球 , 探索太空”不再仅仅是梦想 , 而是人们初步实现以及未来发展的重心 , 在太空中的饮食也迅速成为关注焦点 。
7月28日 , 格兰仕集团&惠而浦(中国)品牌升级战略暨新品发布会在合肥举行 , 格兰仕立足航天微波炉等最新科技成果 , 推出了“宇宙厨房”的概念 , 并发布了“食尚味来舱”DR空气炸微波炉新品 。
“宇宙厨房”既是指在太空中的厨房场景 , 也是对未来厨房充满想象力的构思 。 目前 , 厨电领域只有格兰仕航天微波炉适应了火箭发射的高频震荡以及空间站的零重力环境 , 成功进入太空 , 并在空间站持续工作 。 而在行业里 , 只有不断输出更高科技力的创新成果 , 才能打造真正的高科技宇宙厨房 。
格兰仕宇宙厨房旨在把航天微波炉的技术普及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中 , 厨房搭载程序设置 , 将各种美食烹饪方法数据化、程序化 , 植入微波炉等厨电产品 , 用户只需指尖操作 , 即可实现一键式自动烹饪 , 真正满足了大家对新时代智慧厨房的想象 。
不仅如此 , 格兰仕宇宙厨房一台机器即可解决三餐烹饪 , “食尚未来舱”——DR空气炸微波炉是市场上首台实现空气炸的微波炉 , 在变频微波功能的基础上 , 创新增加了空气炸和立体烤的功能 , 既可以微波加热 , 还可以烧烤、烘焙、烘炸等 , 可烹饪上百道美食 , 是真正的美食百宝箱 , 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多元化烹饪需求 。
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实力让格兰仕在微波炉、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洗碗机、冰箱、洗衣机、燃气灶、吸油烟机等家电产品均有出色表现 , 由高端智能的格兰仕智慧家电所打造的格兰仕宇宙厨房采用无明火、无油烟的烹饪方式 , 全套和谐的科技产品构成充满极简未来感的舒适布局 , 也带给消费者健康烹饪体验 。
在传统观念里 , 对于喜欢大火煎炒炸煮的中国人来说 , 烘炸类的美味享受与健康自然理念一向相悖 , 而格兰仕宇宙厨房提供了新的健康生活解决方案 , 现代消费者不再纠结于要享受油炸美食还是享受健康生活 。
【生产|先行者格兰仕:在宇宙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厨房】格兰仕的一小步 , 家电产业的一大步 , 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像格兰仕一样的先行者、开拓者、探索者 , 独辟蹊径 , 勇攀高峰 , 来为消费者铺设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美好未来的天梯 。
推荐阅读
- 软件|员工幸福也是生产力!日企推“AI相亲”福利
- 生产|泰禾智能总装流水线正式投产
- 生产线|贵阳经开区打造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做强经济“顶梁柱”
- 汽车|阿联酋批准国药新疫苗用作加强针;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 思维独角兽
- 生产|百度智能云开物发布和升级五大新产品
- IT|贾跃亭造车进入最终阶段 FF 91量产版焊装生产线设备已在路上
- 硬件|投资465亿 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
- 生产|战略科技 创新开局 | 淀粉人工合成取得性突破 为淀粉生产车间制造提供可能
- Huawei|华为6亿元成立精密制造公司 内部人士独家回应:不生产芯片
- 星米磊|中科创星米磊:芯片短缺导致一年少生产了100万+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