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宇宙级惊艳”之后,航天员还有哪些任务?

昨天(22日) , 神舟十二号的航天员完成了第二次出舱活动 , 聂海胜和地球合影令人惊艳叫绝 。 这次出舱活动具体执行了哪些任务?过程怎样 , 又哪些亮点?接下来这三名航天员还有什么工作要做?
《新闻1+1》连线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 , 共同关注:第二次出舱之后 , 航天员还有哪些任务?
复盘过程 , 忐忑与激动因何而来?
王春慧:今天出舱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 堪称完美 , 看完三位英雄的表现 , 我也激动不已 。 但是在观看他们执行任务的过程中 , 心里也有一些忐忑、焦虑的地方 。 比如说刚出舱的时候 , 因为在舱门口航天员的脚没有固定的地方 , 包括上下机械臂还是需要一些技能、技巧的 。 因为航天员要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 , 这个过程看不见只能“盲操作” 。
另外 , 航天员的身上有很多安全细绳 , 我们又怕他被缠住等等干扰他上下机械臂 。 也包括刘伯明在爬行的过程中 , 挂钩一定要挂好 , 要规避一些障碍物来保证自己安全等 。 但是总的来说 , 整个这次任务还是让我激动不已 , 完美程度超出了我的期望 。
太空中 , 如果安全措施没做好 , 航天员会飘走吗?
王春慧:如果出舱时挂钩没挂好 , 太空中是存在飘走的可能性的 。 所以我们不论在任务设计 , 还是产品设计 , 还是在流程规划上 , 安全措施是放在第一位的 。 我们也在航天员训练、交流的时候所强调的 , 安全挂钩的操作永远是在任务之前最重要的事情 。 一定要先保证自己有稳定和可靠的束缚了 , 才可以开始任务 。
给航天员的“飞天战袍”打个分?120分!
王春慧:航天员中心团队主导研发的舱外航天服相当于一个微型航天器 , 经历了技术升级和改进 , 我觉得从这两次执行出舱任务的情况来看 , 我给它打120分 , 非常完美 。 舱外航天服可以保证人在太空真空环境下的生存与工作 , 它的设计标准是“7+1”小时 , 现在看来可能8个小时都没有问题 , 所以我觉得我们舱外服做得非常好 。
2套航天服 , 3名航天员 , 身高体重各有不同 , 咋整?
白岩松:第一次是刘伯明、汤洪波出舱作业 , 第二次是聂海胜、刘伯明出舱作业 , 三个航天员 , 两次出舱任务 , 虽然每次只是两个人出舱 , 但是毕竟大家的身高体重有所不同 , 舱外航天服怎么调整呢?
王春慧:我们国家的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方式 , 采用的是头盔和躯干一体化的结构 , 四肢可以调节 , 它可以满足从1.62米到1.80米的航天人群穿着使用 , 通过调节适应不同身高体重的人体参数 , 适体性很好 。 执行第二次出舱活动的聂海胜 , 穿的是上次刘伯明穿过的舱外服 , 而这次刘伯明穿的是上次汤洪波穿的舱外服 。
出舱任务完成后 , 航天员如何维护保养出舱服?
王春慧:按照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标准 , 是要保证在轨工作使用三年 , 保证航天员15次的出舱活动 。 穿着舱外服的航天员可能来自不同的乘组 , 这次是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 , 下波迎来的又将是神舟十三号乘组的航天员 。 而每次舱外服出舱使用完以后 , 航天员都要对舱外服进行很全面细致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 包括通风、净化、干燥 , 包括一些微生物的处理 , 一些消耗品的更换统计等等 。
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保证舱外服可以有效在轨工作三年 , 使用15次的可靠性 。
航天员为啥要出舱抬升全景相机?
王春慧:舱外摄像机有很多作用 , 比如用于观察空间站的舱外设备、机械臂的运动情况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 , 是空间站的“眼睛” , 所以抬升舱外的摄像机 , 从而扩大“视场” , 对这些工作的安全和保障来讲 , 是非常重要的 。
航天员两次出舱后还有哪些任务?
王春慧表示 , 主要有这三项任务↓↓
做好收尾工作
顺利圆满地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后 , 航天员还有一些收尾工作 , 比如说维护保养出舱服等等 。
抓紧锻炼身体
太空出差三人组9月中旬回家 。 接下来 , 航天员也得抓紧进行身体锻炼了 , 为返回地球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 , 我们航天员中心也有一个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团队 , 会根据航天员现在的身体状况 , 肌肉、骨骼、心血管等方面的情况 , 做出适应性的锻炼方案 , 以保证他们回到地球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后恢复 , 每天也都会根据他们的状况 , 提供“锻炼处方”来进行调整 。
准备迎接神舟十三号
航天员接下来 , 还要对站内的一些物资物品进行梳理、盘点 , 然后这样便于下一波乘组过来后很容易地找到东西都在哪里 。 另外一些设备需要从货船里边进行一些转移、布置等等 , 也要对空间站的各种功能进行一些设置 , 为中国空间站迎接下一波乘组的到来做准备 。 其实今天出舱任务过程中 , 航天员把两个脚限制器都放到舱外工具箱上 , 也是为航天员的后续工作做准备 。
同时 , 今天我看到新闻里也报道了 , 包括返回前 , 神舟飞船还将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 , 这些也都可能是为神舟十三号任务在做准备 。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已满2个月 , 再生生保技术得到了怎样验证?
王春慧:再生生保系统 , 是关系到中国空间站将来能不能可持续运行 , 是真正在轨运行下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 。 “再生生保”其实是涵盖了五个大方面 , 一个是电解制氧 , 就是从水中制氧 。 还有二氧化碳的去除、微量有害气体的去除 , 尿的再生生成水 , 还有水处理 , 二氧化碳的还原等 。 这次航天员中心再生生保团队做得也是非常棒的 。
从运行一个月的情况来看 , 3名航天员每天大概需要的水是11到12升 , 目前通过再生系统生成的可以保证有9公斤水 , 这样水资源的闭合度已经达到了80% , 再加上二氧化碳还原所产生的水 , 闭合度就能够提升到90%以上 。 之前环控生保团队也帮我算了一笔账 , 如果说不采用咱们现在“再生生保”的这套系统的话 , 三个航天员如果在轨一年需要氧气瓶83个 , 重量2.2吨 , 应急二氧化碳净化器需要130个 , 重量也是2.2吨 , 微量有害气体的净化也是63公斤 , 那么就需要3吨 , 水箱需要47个 。 合计下来 , 如果三个人在轨一年涉及物资就接近7.5吨 。 但是如果用了再生生保系统物资数量就下降到1.1吨 。
【过程|“宇宙级惊艳”之后,航天员还有哪些任务?】可见再生生保系统对于整个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来说 , 是非常重要的 , 而我们这个技术目前通过在轨验证还是非常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