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线下商超“反攻”生鲜电商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锌刻度(ID:znkedu)
撰文/孟会缘
编辑/ 许伟
小程序成为商超实现“线上购物”的主要方式 。
生鲜电商骤然迎来“退潮期” , 而预料中那些被抢了生意的线下商超们 , 早已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
这两年 , 生鲜电商一一高举着巨额补贴入场 , 见此危机的线下商超却没有坐以待毙 , 乘着线上小程序的一股东风 , 它们充分实践了什么叫“用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只需开发一个小程序 , 就能为用户提供起送门槛更低、运费更少、配送时间更短的线上服务 。
等到生鲜电商一个个困于盈利难题 , 纷纷削减补贴并遭到用户嫌弃时 , 线下商超已因此段经历 , 找到了一条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道路 。 此消彼长之下 , 消费者内心的天平 , 也开始重新偏向更贴近日常生活的线下商超......
以小程序触网 , 线下商超的强势“反攻”
社区团购最火爆的那段时间 , 于琳出于尝鲜曾体验过几次 。 但很快 , 她就被其品控、配送、售后等方面频出的问题劝退了 , “我当时觉得 , 这么糟糕的线上买菜服务 , 可能只有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内 , 或者平台有更多折扣的基础上 , 才能持续下去 。 ”
直到小区门口那家小超市开发了一个线上购物小程序 , 被店主极力推荐该服务的于琳 , 对“线上买菜”的看法才有所动摇 , “就我自己来说 , 线上买菜小程序更实用一点 。 ”
说起社区商超配套小程序的优点 , 于琳直言 , 其一是其低至0元的配送门槛和仅1元的配送费 , 再加上客单价满28元就能免运费的服务;其二是配送时间基本都在半个小时之内 , 哪怕店主正忙碌也能保证商品一小时内就能送到家;其三是社区商超完善的存储设施 , 足够保障商品的品质;当然还有社区商超得天独厚的占地位置 , 即使售后出了问题也能最快得到解决 。
文章图片
图2/5
与线下商超配套的买菜小程序
“你说 , 如果不想自己亲自去店里买 , 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线上服务?”摆出事实后 , 以这样一句话反问锌刻度的于琳 , 没有回避商超小程序对比生鲜平台的薄弱点 , “对 , 现在小程序内商品品类比较少 , 但它卖的都是日常所需 , 其实也够用了 , 普通人家也没谁会天天吃和牛、顿顿煮海鲜的 , 大不了周六周末去超市采购一波 , 平时保证能买到当天下锅的菜就行了 。 ”
正如于琳所说 , 眼下小程序已经成为商超实现“线上购物”的主要方式 。 锌刻度以于琳住家的位置搜索 , 在五公里内至少有7家商超可以为她提供线上服务 。 而当锌刻度又以其他任意实际地址搜索 , 大都也能在五公里内搜索到四至七家商超小程序 。
文章图片
图3/5
五公里范围内能搜索到四至七家商超小程序
锌刻度还看到 , 与于琳家小区门口同等距离的另一家商超 , 还打出“免运费”的招牌 , 起送价也设置得更低 , “只要是常用的东西 , 这家没有还可以去另一家看看 , 就跟我们在线下东家买一点西家买一点没什么不同 。 ”
“之前社区团购的阵势那么大 , 大家都有点担心生意 , 小程序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开始流行的 。 ”一位社区商超店主告诉锌刻度 , 能与生鲜电商提供一样“线上买菜”服务的小程序 , 是他花几千块钱本钱找人做出来的 , “功能肯定没有大平台齐全 , 我们只要有个简单的选购下单付款功能就能用了 , 配送都是自己来 , 反正离得近也不怎么费事 。 ”
该店主表示 , 他们这类靠小程序触网的社区商超 , 通常将送货距离锁定在周边5公里左右 , 与平时来店内消费的用户活动范围重合 , “其实也多亏了团购买菜 , 现在大家都知道是这是怎么一回事 , 所以我们不需要专门为它(小程序)打广告 , 只要在店里放上二维码 , 等大家来店里采购的时候 , 顺便推荐他们使用就可以了 。 ”
实际上 , 社区商超的线上服务一般是作为线下消费行为的补充 , “在大家的生活恢复正常状态之后 , 相比到店消费的人 , 线上单量更少一些 。 ”但店主坦诚 , 有了线上这个新渠道 , 为店里吸引了一些喜爱网购的新客户 , 自家客单量整体是有所上升的 。
从固守实体店“等客上门”到开发小程序“抓住流量” , 可以说小程序不仅帮社区商超度过了竞争危机 , 还让其在互联网时代顺利打开了线上新市场 , 并借此形成了一种“线上订单、线下完成消费”的新零售模式 。
对此 , 有市场观察人士表示 , 以小程序为基础完成商品数据打通 , 就打造了一个全流程的零售O2O闭环 , “小程序零售模式 , 不仅帮助商家更快实现门店、消费者、营销和电商的打通 , 同时还能提升商业效率和顾客体验 。 ”
争夺同城市场 , 生鲜电商到底输在哪?
看到上述社区商超的成功探索过后 , 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 , 在同城生鲜市场上 , 为什么价格、品类都不占优势的线下商超 , 反而坚守下来了?或者说 , 那些曾让社区商超如临大敌 , 并促成他们开始谋求新生路的生鲜电商 , 怎么就失败了?
文章图片
图4/5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先不谈生鲜电商是如何用钞票撬开市场缺口、大打价格战吸引消费者下单的 , 回到生鲜电商刚开始布局同城业务时 , 对想要快速打通“吸引用户—线上下单—即时付费—同城配送—完成售后—产生复购”这个销售闭环的它们来说 , 普遍困于同城配送 。
要知道 , 由于生鲜产品的鲜活性、难存储、易腐坏等固有属性 , 生鲜产品物流就必然不同于一般物品的运输流通 。
市场普遍认为 , 生鲜商品在物流配送中有以下要求:其一是减少流通环节让商品以最快时间进入市场;其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充分保障品质的稳定;其三是尽量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 。
生鲜电商与社区超市、生鲜零售门店等线下商超所争夺的客群 , 有着分布不均匀、需求多样化且不稳定的特点 。
那么 ,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用户拿到最新鲜的商品 , 就考验着生鲜电商的运力 。 而针对不集中且需求量小的C端消费者 , 生鲜电商的配送成本相较于线下商超必然高企 , 如何降本增效则成为平台能否盈利(活下去)的关键 。
从生鲜电商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 ,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
一是自建仓配 ,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老牌生鲜平台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 , 它们通过在线下大量布局前置仓 , 以专业的生鲜配送系统实现了分拣和配送功能 。
但同样以前置仓模式推出了盒马小站 , 并确认该尝试失败过后 , 盒马CEO侯毅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 “理论上前置仓这个模式是做不成的 。 从生意模式本身来讲 , 前置仓是个伪命题 , 不可能盈利的 。 ”
对前置仓模式是否是个伪命题的争论 , 在市场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曾作出分析 , “很多前置仓模式的平台供应链容易出现问题 , 这一模式对资金要求极高 。 ”
在一路烧钱建仓直到跑马上市之后 , 每日优鲜上市即破发、叮咚买菜融资减七成远不及预期的结局 , 似乎印证了业内人士的判断 , “前置仓投入越多 , 亏损也就越大 。 ”
二是不自建仓配 , 集中大量客户订单之后 , 让遍布于各大社区的线下门店进行集中配送 , 以集中配送分摊单个配送带来的成本压力 。
这个逻辑 , 在生鲜电商纷纷以社区团购模式下场后 , 得到了充分实践 。 如橙心优选、兴盛优选、十荟团等平台 , 均以社区小卖店这类在线下非常贴近用户的消费场景 , 作为平台配送链的终点站 。
如无意外 , 社区团购或许会是最能做到降本增效的流通方式 。 但“线上买菜”的好生意 , 吸引了太多资本雄厚的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 。
据相关媒体报道 , 到2021年年初 , 社区团购在全国形成了5+5的结构 , 即京东、阿里、美团、拼多多等5家巨头 , 以及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同程生活、美家优选等5家创业公司 。
在因生鲜电商涌入而兴盛起来社区团购细分赛道 , 原有的创业公司与新入场的互联网巨头 , 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争夺团长和用户 , 以期扩大线下市场 , 以至运营成本一路走高 , 无序竞争之下 , 反而让生鲜电商失去了找到降本增效有效方式的初衷 。
加之整合第三方资源进行配送过后 , 生鲜电商难以对商品品质和服务品质进行管控 , 最终造成用户好感败坏 , 更甚者直接导致用户流失 , 前期投入的大量补贴也付诸东流 。
对生鲜平台本身而言 , 在开发同城市场的过程中 , 遇到难解问题的几率太大:找不到清晰的商业模式、投入大且暂时没有盈利希望......如此糟糕的使用体验 , 又何谈留客并引导用户进行复购?一波抢购热潮过后 , 人流自然也就散去了 。
更关键的是 , 对于生鲜电商瞄准的消费客群 , 其千方百计开拓的同城业务并非无可取代 , 抛开逐渐减少的现金补贴和并不常用到的更多商品品类 , 它们不会比融入日常生活多年的线下商超更具吸引力 。
日常果蔬不挣钱 , 不如去卖中高端农产品
数据更加直观 。 根据云菜园的调查 , 生鲜电商的市场占比确实不足一提:
截至目前 , 传统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线下配送 , 仍是国内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的主要场所 , 牢牢占据着中国家庭所需新鲜农产品的一半以上;购买生鲜产品的第二大渠道是传统超市 , 占到了总数的 36.4%;最后一个主要渠道 , 才是由互联网技术和资本投资驱动的创新生鲜销售 , 五年的发展在疫情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 , 但也仅占总分销量的2.5% 。
堪称惨烈的数据对比之下 , 与其说是消费者过于挑剔、太难讨好 , 倒不如说是这些生鲜电商 , 没有把好用户的“脉” 。
在《生鲜电商大逃杀:一场注定亏损的尝试?》一文中 , 锌刻度提到 , 在农产品购入成本方面 , 生鲜电商与社区商超、卖菜小摊贩等竞争者相比 , 其实没有明显优势 。
排除大宗购入农产品可能会降低一定的采购成本 , 从农产品的运输损耗、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和生鲜电商的获客成本 , 这三个侧重点出发考虑 , 生鲜电商对比竞争者们需要额外支出的成本更多 。
首先 , 运输低损耗建立在拥有一个完善冷链运输体系的基础之上 , 后入场的生鲜电商里几乎没有几家具备这样的实力 , 且冷链运输会带来高成本;其次 , 如上文所述 , 生鲜电商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仓配方式 , 以实现在物流运输上的降本增效;最后 , 生鲜电商为了快速打开市场、抢夺客源 , 大打价格战就必然要投入更多营销成本 。
以上带来的结果就是 , 生鲜电商试图以更高成本的商品 , 去争夺原属于社区商超、卖菜小摊贩、综合超市等的线下市场......而现实却告诉它们 , 着眼于日常生鲜果蔬等农产品 , 或许是个不智之举 。
由于国内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 , 再受到土壤条件、各区域地理气候环境、种植工艺水平、物流等基础设施等不同因素影响 , 所以我们偶尔会收到某些地区的白菜、菠萝、柑橘等农产品 , 滞销或价格波动过大的消息 。
但需要留意 , 不管通过哪种消费渠道 , 优质的农副产品从来不会为了销量发愁 。 比如宁夏滩羊、草边黄牛等高品质生鲜产品 , 可谓一物难求 。
虽然随着生鲜电商的不断渗透、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攀升 , 用户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便利化、品质化和高性价比等特点 , 但他们希望能够接触更多地区、更多品类的农货 。
根据艾媒咨询的一项行业数据分析显示 , 现阶段受访网民对能消费农货的丰富度颇为不满 , 分别有59.7%及42.4%的受访用户认为只能消费较少地区和品类的农货 。
对此 ,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 虽然在生鲜电商的推动下 , 更多农货能够直接触达消费者 , 但品质消费趋势下消费者对于农货丰富度需求较大 , “未来仍要加强发挥电商平台对农货零售的支持作用 , 结合创新业务形态和物流体系扩大农货流通半径 , 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进行优化 。 ”
这里的丰富度 , 绝对不是指如生鲜电商当下在做的这般 , 单纯将日常的生鲜农产品集中放在网上售卖 , 而是那些较为独特、日常难买到的农货商品 。
文章图片
图5/5
某高端品牌农产品(图片来自网络)
“没有绝对且长期价格优势的话 , 倒不如去做中高端农产品市场 。 ”有从业者告诉锌刻度 , 相比果蔬等日常所需 , 中高端农产品的定价空间更大 , 留给商家的盈利空间也更大 , 还能与现有农产品商家形成差异化竞争 , 反而会对上那部分需求高端产品消费者的胃口 , “走亲访友的时候 , 如果能带点不常见的高端农货 , 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 ”
不过 , 高端农产品品牌的建立难度 , 不会比赢得“菜篮子”争夺战更容易 。 说白了 , 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对得起你的价格” , 那平台才算真正拥有了留住用户的实力 。
而现在的生鲜电商 , 只能展望这个触不可及的目标 。
【创事记|线下商超“反攻”生鲜电商】(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传统|联想预热 135W 充电器,新款拯救者笔记本有望支持 PD 3.1
- 线下|Are You OK?小米印度版 MiPay 软件获登记批准
- 移动|小米印度版MiPay软件获登记批准
- 国际|第23届高交会线上线下共享科技盛宴
- 征程|2021年度图片报道·新征程|31张日历记录:中国在路上
- 最新消息|新冠病例激增 AMD与一加亦宣布撤出CES 2022线下展会
- 最新消息|AMD谷歌微星相继退出展会,CES还在坚持办线下活动
- 记忆|为什么现在的年度听歌报告,越来越好哭了?
- 线下|受疫情影响,AMD 宣布不会线下参展 CES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