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成都造”外骨骼机器人完成智能升级即将投用

产品
布法罗“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完成再次智能化升级 , 即将投入使用 。
用途
新产品将搭载智能化系统 , 实时监控患者的训练状态 , 收集的数据将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康复方案 。
研发
布法罗正在研发第五代外骨骼机器人 , 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实现用大脑意识控制机器执行指令 , 实现精准康复 。
布局
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 并将根据市场需要 , 逐步把产品从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所引入社区甚至家庭 。
当下 , 在未来赛道的布局上 , 成都正围绕未来前沿技术 , 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15个新赛道进行战略布局 , 塑造未来竞争优势 。
近年来 , 随着分级诊疗、医疗保险等国家政策对康复医疗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 , 康复医疗产业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 当康复医学与人工智能结合 , 将在未来赛道创造怎样的奇迹?成都市科技企业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布法罗”)给出了答案——通过自主创新 , 研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穿戴设备 , 实现患者康复训练的实时数据监测 。
近日 , 采访人员从布法罗获悉 , 由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完成再次智能化升级 , 即将投入使用 。 新产品将搭载智能化系统 , 实时监控患者的训练状态 , 收集的数据将帮助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康复方案 。
从实验者到测试员
外骨骼机器人助截瘫小伙重新站起来
2013年12月 , 25岁的林寒因为一场意外双下肢丧失行动能力 。 之后的几年 , 他虽然不断辗转于全国各大医院寻求康复治疗 , 结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
2015年 , 在家人的鼓励下 , 林寒开始到医院接受正式的康复治疗 。 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训练时 , 医生告诉林寒 , 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出了能让瘫痪者站起来走路的设备 , 正在医院招募穿戴实验者 。 于是 , 林寒毅然报名参加 , 成为第一位成功穿戴布法罗外骨骼设备的截瘫患者 。
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和练习 , 林寒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 随着对“外骨骼机器人”使用方法的进一步掌握 , 林寒甚至能够较为熟练地行走 。 同时 , 他也从最初的实验者成为了布法罗产品的长期志愿测试员 。
2015年 , 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开幕式上 , 林寒作为火炬手 , 借助外骨骼机器人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 , 一步一步 , 用双脚完成了火炬传递 。 那一刻 , 让无数截瘫患者看到 , 站立行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
穿戴更加便捷安全
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控康复状态
科技在不断创新进步 。 日前 , 采访人员从布法罗了解到 , 结合人工智能前沿技术 , 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提档升级 。 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不仅穿戴舒适性比以前更好 , 同时还搭载了智能化系统 , 可以实现患者康复训练的实时数据监测 。
左手右手智能一键切换、三维六自由度虚拟增强训练、减重状态下踏步训练……走进布法罗的科技实验室 , 几个矗立着的康复器械 , 有点像我们平常在健身房使用的健身器材 , 却又与众不同 , 每一个连接处都与我们的人体运动相吻合 。
“本次最新面世的布法罗康复机器人一共有三款 , 分别为: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 。 主要投放在医院、医疗机构以及养老机构等场所 。 ”据布法罗机器人技术人员介绍 , 每一款机器所针对的领域与效果各异 , 可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提供更为有效的康复帮助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本次三款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 , 将康复治疗过程与康复医师进行联动 , 通过压力传感器、编码器、扭矩分析算法等方式 , 实时监控患者训练状态 , 以达到精准康复的效果 。 评估的数据可指导康复师对被动训练参数的设定 , 多次产生的评估数据还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康复的进展 。
在每次测试完后 , 林寒都会以一位用户最直观的感受为设备提出改进意见 。 对于第三代康复机器人 , 他认为在穿戴便捷上做了很多优化 , 自己一个人从轮椅转移到外骨骼上 , 穿戴完成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 和他相同受伤部位的患者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 安全性上也增加了一台安全支架 , 高位截瘫偏瘫患者都可以使用 。
【训练|“成都造”外骨骼机器人完成智能升级即将投用】在布法罗工作的5年间 , 林寒见证了康复机器人产业的一步步壮大与相关科技产业的一次次进步 。 “外骨骼机器人对于我们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 , 以前受伤后只能长期坐轮椅或者躺床上 , 就算有一些支具能帮助我们站立 , 都没有像外骨骼机器人一样以一种拟人化步态正常行走康复训练 。 随着科技的进步 , 我觉得外骨骼机器人以后可以不光让患者走起来 , 未来患者一定可以跑起来 。 ”林寒说 。
第五代机器人已经进入研发
把产品逐步引入社区家庭
2015年落户至今 , 布法罗公司已经在天府新区度过了6年 , 从布法罗外骨骼原理样机V1.1诞生 , 到V2.1、V3.1、V5.0 , 布法罗康复机器人不仅帮助林寒成功完成了第九届残奥会火炬传递 , 也帮助许许多多因为患病而失去了运动能力的人重拾希望 。
“2010年 , 布法罗创始人程洪教授从海外回到成都 , 加盟电子科技大学任教 。 在八一康复中心 , 程洪教授看到不少残疾人 , 这给他带来很大触动 , 由此有了创业的想法 。 ”布法罗执行总经理范新华表示 , 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 但既然创始团队掌握了相关技术 , 再背靠电子科技大学强大的研发实力 , 团队完全可以借助外骨骼机器人技术 , 实现科技服务社会 。
研发攻关中需要克服很多难关 ,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没有任何参考 , 布法罗团队只能通过研发人员对外骨骼功能的理解 , 一步一步搭建起完整的系统平台和核心算法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2013年研制出样机 , 2015年研制的第三代外骨骼机器人实现了在患者身上的穿戴测试 , 这是国外外骨骼机器人研发周期的1/3甚至1/6 。
但这还远远不够 。 “攻克技术难题后 , 我们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 , 成立布法罗 , 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 。 目前 , 我们的多款产品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 。 布法罗一定要做出让老百姓用得起的普惠产品 。 ”范新华说道 。
从一个产品到十几个产品 , 从信息孤岛变成数字互联、可视智能的一套系统……目前 , 布法罗的技术已在国内多个医院落地应用 , 赢得市场口碑的同时 , 也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精准康复给生活质量带来的巨大提升 。
“我们正在研发第五代外骨骼机器人——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实现用大脑意识控制机器执行指令 , 实现精准康复 。 ”范新华表示 , 接下来 , 布法罗将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 并将根据市场需要 , 逐步把产品引入社区甚至家庭 , 让更多残疾人、老人真正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
本报采访人员 曹凘源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