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冠疫苗为代表的众多生物药 , 对运输储存条件要求极为苛刻 , 如何安全有效地解决“非冷链”储运问题是领域内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 。 近日 , 南开大学药学院“分子盔甲”学生创业团队的一项成果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策略 。 团队成员在导师指导下 , 开发出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的新型生物药保护存储技术 , 可以代替低温储运 , 为生物药储运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分子盔甲”团队负责人、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乔杉介绍 , 生物制剂存在稳定性差等缺点 。 它们需要放置在特殊的“小冰箱”里进行储运 , 否则极易受到温度、酸碱度、压力等外界环境影响而失效 。 因此 , 在其运输和储存过程中 , 需要冷链处理或添加稳定剂 , 这就导致生产成本和潜在安全隐患都大大提高 。 “因此 , 我们急需新的生物药剂型 , 来有效保护生物药 , 从而提升其对抗外界环境影响的能力 。 ”乔杉说 。
该团队研究发现 , 在某一温和的合成条件下 , 可以利用一步法将生物分子包裹在新型晶态材料中 。 这种新型晶态材料的包裹 , 就好像给生物分子穿上了盔甲 , 保护生物分子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 。 与传统的无机多孔材料相比 , 新型晶态材料具有更大的空隙率和比表面积 , 尤其是具有可调节的孔径以及可变的功能基团 。 乔杉和团队成员创造性地将新型晶态材料与抗体类和疫苗类等生物药结合 , 对多克隆抗体和广泛市售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阿达木)进行了“包裹” , 通过反复测试 , 最终筛选出适用于生物药的新型晶态材料保护策略 , 并对该新策略的安全性和保护性能进行了多方面测试 。
结果表明 , 在模拟的各种极端环境条件下 , 被保护的药物仍然保持其结构和活性:加热、酸碱、有机溶剂、压力等测试下 , 生物药都保持了近90%以上的生物活性;在4摄氏度到50摄氏度不断变温环境中保存2个月 , 生物药仍然保持其活性 。 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团队开发的新策略在生物制剂常温长期储存运输方面的巨大潜力 。
值得一提的是 , 该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新型晶态材料保护壳——“分子盔甲”可以在生物药使用前通过一种极其简便的方式完全去除 , 不会随药物进入人体 , 相较于传统添加稳定剂 , 使用“分子盔甲”大大提高了新型生物制剂的安全性 。
乔杉介绍 , 这一成果的应用或将为抗体药物和疫苗等其他生物制剂的制备、储运与使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 并且为便携式新型生物制剂剂型的开发探路 。
【运输|生物药“非冷链”储运有了新方式】“如果可以摆脱全程冷链 , 或将大大降低疫苗等生物制剂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成本 , 同时也能极大拓宽生物制剂的使用范围 。 这对于偏远地区以及灾害、战地等极端情况下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案 。 ”乔杉说 。 (采访人员 刘茜 陈建强)
推荐阅读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强化渣土 运输安全专项整治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公路工程中介服务专项整治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彰显交通特色 突出担当作为——南安市交通运输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为群众办实事:党建共建护平安 普法宣传暖人心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Samsung|三星生物技术:收购美生物技术公司渤健的消息不实
- 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