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少一些“数字鸿沟” 多一点“适老化”关怀( 二 )


因此 , 绝不能仅仅把适老化改造看作给产品与服务“打补丁” , 而应该主动作为 , 抢抓先机 。 而且 , 除了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 社会机构与企业也都应该主动提高适老化水平 , 提供更多适合老人的产品 , 为适老化提供更多保障 , 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 , 更快地促进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到来 。 【详细】
他们的现在 , 是我们的未来 。 我们都将有老的一天 , 到那时 , 互联网的发展势必会实现新的飞跃 , 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沦为“数字边缘群体”呢?当然 , 如果我们能够有幸生活在一个数字包容的社会 , 那么即使是“数字边缘群体”也无需担忧 , 因为 , 那样的社会足够包容 , 我们依旧能够很好地生活 , 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 。 【详细】
微言大义:
@就算永远很远:智能化应该是让老年人操作更简便 。
@介绍肆下自己: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人 , 语言能识别吗?
@甯瑀筱琬:很棒 , 值得提倡 , 方便操作 。
@Hlroliu:大写的牛!期待12306继续改进 。
@CMY晓宇:这抢票能跟上趟吗?还没等读完 , 票都卖没了 。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每个人都将老去 ,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 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 , 设身处地从老年人角度出发改进网络应用的功能 , 不仅是为了他们的现在 , 更是为了我们的未来 。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我们的社会能再少一些“数字鸿沟” , 多一点“适老化”关怀 , 推出更完善的适老产品与服务 , 让老年人可以与年轻人共享智能时代发展的红利 。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