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追星逐箭 向海问天】新华社南京9月6日电 题:追星逐箭 向海问天——记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
米思源、孙志刚、倪栋梁
解缆启航 , 鸣笛离港 。
8月17日 , 远望6号船又一次驶离码头 , 刚刚团聚一个多月的船员们又一次离别亲人 , 奔赴印度洋执行多次海上测控任务 。
这一次 , 他们的总航程将超过1.6万海里 , 海上作业将达76天 。
33次远征大洋 , 累计航程可绕地球赤道22圈 , 70次圆满完成以神舟、北斗等为代表的海上测控任务……自2008年交付使用以来 , 这艘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勇闯远洋深海 , 在波峰浪谷间创造出远洋测控点位最远、纬度最高、捕获目标时间最短等多项纪录 。
13年追星逐箭 , 13年向海问天 。 细数这艘“明星船”耀眼履历 , 船长杨便佼连连感慨:“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 能够驾驭着最先进的测量船驰骋在祖国航天梦想的金色航道上 。 ”
(一)
“长江6号发现目标!”
2008年9月26日 , 西太平洋某海域 , 调度员徐正峰在执行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中 , 喊响了远望6号船船史上第一声调度口令 。
13年来 , 这个位于水线以下的“测控大厅” , 见证了远望6号船无数次任务成功的辉煌 。
回忆首次任务 , 惊心动魄的场景仍让现已是副船长的徐正峰心有余悸 。
任务前3小时 , 雷达突发重大故障 。 应急抢险人员仅用15分钟就从12套设备、300余根电缆中准确找到了故障点 。 随后 , 船员们找工具、剥线缆 , 怕时间来不及就用牙齿咬、用手剥 , 最终在任务前最后30秒抢修完毕 。
那天 , 雷达牢牢锁定目标 。 鲜有人知 , 雷达内5名年轻的工程师顶着辐射轮流托举着线缆 , 跟随雷达一起转动 。
“那一刻 , 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跟国家使命紧密相连 。 ”徐正峰说 。
梦想传承 , 薪火永续 。
2020年10月 , 远望6号船远航归国途中 , 24岁的助理工程师王恒巡视经过螺旋桨附近 , 在滔滔浪花声中辨别出一丝异响:“细微但尖锐 , 像是螺丝松动发出的叮叮声 。 ”
经过检查 , 是螺旋桨某配套设备松脱 。 如果任由故障发展 , 就可能导致船舶主机损坏 。
迅速返航、直接进厂 。 王恒说:“我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 愿铆在神舟、嫦娥、天宫等大国重器上 。 ”
(二)
2021年5月23日 , 刚返航不久的远望6号船突然长鸣汽笛 。
紧急出航!短短46小时 , 远望6号船迅速完成物资补给、设备检修后 , 解缆离港 , 创造了远望号船休整状态出动速度最快的纪录 。
最具挑战性的 , 是毫无预兆的应急测控 。
“各号注意 , 这不是演练 , 这不是演练!”2016年12月28日 , 原本有条不紊的某型任务全区合练 , 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指令打断 , “商业遥感01组卫星出现异常 , 长江6号开展应急测控!”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通信运营商|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 中国|超燃!100秒回顾中国航天2021精彩瞬间
- 生物化学|我国卓越科技论文总体产出持续增长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预定|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谢存|工信部谢存: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